策反 豆瓣(最具煽动性策反)
(感谢您的关注,每天1篇优质文稿,与您共话古今!)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咏鹅》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但大家一定不会想到居然出自一个7岁孩童之手。
他就是骆宾王,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 、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唐睿宗李旦被母亲武则天立为傀儡皇帝。随后不久,身为皇帝却坐偏殿的唐睿宗实在感觉难受,便识相的主动请辞帝位。于是,武则天正式称帝,从此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史称“则天朝”。
武则天称朝后,大肆提拔武氏家族,武男封为王,武女则为王妃,而对李唐皇室人员进行打压肆杀,武则天这系列做法对当时社会的震动可想而知。
由于武氏及亲属掌权,李唐皇族是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愤惋惜。于是,有些忠诚于李唐的人就对武则天心生反感,不论民间还是朝堂都开始议论纷纷。
一日,由于同病相怜,或者是“英雄惺惺相惜”,因事获罪被降职的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即徐敬业,赐姓李,兵败后被武则天改回徐姓,砍棺)和其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以及詹事司直杜求仁,约定在扬州某酒楼聚会一叙。
当几杯烧酒下肚,再加上各自因失去官职心怀不满和郁闷,大家是满腹牢骚,大倒苦水,对朝堂现状是极为愤慨,于是趁酒性,五人便精心酝酿一场震惊朝野的谋反!
发《为李敬业讨武曌檄》经反复讨论商议后,他们决定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并且为了笼络和煽动人心,出师有名,让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并传布檄文到各州县。
内容大致说:“武氏原来侍奉太宗,得到宠幸,等到太宗晚年,又与太子淫乱。她隐瞒了同先帝的私情,暗地里谋求在后宫的宠幸,终于登上皇后的宝座,使我们的君主陷于形同禽兽的境地。”并指出:“武氏杀害姐姐,屠戮哥哥,杀死皇帝,毒死母亲,为人和神所共同憎恨,为天地所不能容忍,包藏着祸心,图谋窃取帝位。君王的爱子,被幽禁于别殿;武氏的宗族亲近,都给予重任。”又说:“先帝坟墓上的黄土还未干燥,成年的孤儿现在哪里!试看今日国家之内,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这篇檄文文笔犀利,字字入针,针针见血,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骂得是狗血淋头,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使徐敬业等人十来日便聚集士兵十余万众。
策反“裴炎”虽然出师有名了,但他们几人目前都远离帝都,朝中无人(内应)不好办事啊!于是,徐敬业、骆宾王等对帝都的人进行综合评判,最后选定嫉妒心强的顾命大臣“裴炎”为“内应”的最佳人选。
裴炎,别名裴令,字子隆,出身河东裴氏,为唐朝宰相,唐高宗的顾命大臣。
但怎么能策反裴炎,让他答应做内应并且能保证不反被告密啦?
于是骆宾王信手编了一首仅十三字的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并让人在裴炎府邸周围以及家乡四处传唱散播。
裴炎听了这童谣后,总感觉有点不对劲,若有所指,但又无解,于是便请骆宾王为他破解这首童谣。骆宾王说:“两片火是个‘炎’字,‘绯衣’是‘裴’字,‘小儿’是‘子’字,‘当殿坐’表示昌隆,是个‘隆’字,也就是说这童谣的意思是你裴炎、裴子隆要当皇帝了!”
裴炎听了真是喜出望外,立马决定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一起谋反,他还以为自己的皇帝梦就要成真了!
裴炎被杀,骆宾王不知所踪裴炎决定谋反后,为表诚意,特意给徐敬业回了一封信。但没想到的是,这封信被武则天的“特务部队”截获。但信中只有“青鹅”二字,众人不解。武则天看后,将“青”字拆成“十二月”,“鹅”字拆成“我自与”,也就是说裴炎在十二月为徐敬业做内应!
于是,裴炎谋反罪名成立,斩于洛阳都亭!
而骆宾王,兵败后却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