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

建立元朝的蒙古黄金家族,是世界古代史上军功最强的民族。以它的组团式或灵活式轻骑战术,所向披靡,横扫亚欧大陆,建立起迄今为止疆域最大的蒙元帝国。

蒙元灭掉南宋后,把中国区域内的居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1)

蒙古帝国

蒙古人是第一等级,这是肯定的。汉人指的是原金国统治下的民族,包括女真、契丹和汉人等;南人是原宋朝境内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位最低。因为在蒙元攻占的所有国家中,南宋是最难啃的骨头。而且在重庆合川钓鱼城,打死了他们的蒙哥大汗,故此地被西方人称为“上帝折鞭处”。若非这事,老三旭烈兀的军队就要越过西奈半岛进攻埃及了。结果因蒙哥死于钓鱼城,旭烈兀撤军北上,争夺汗位,蒙元铁骑才没有踏上非洲。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2)

上帝折鞭处—钓鱼城

国民中居第二的色目人,现在人一般不太熟悉。

色目人,简单地说,就是非蒙古非金宋的其他民族,包括西域、吐蕃、波斯、阿拉伯、北印度和花剌子模等。最早起这名就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有颜色。这些民族是比较早归附蒙古的,蒙古人没太费劲,或因时间已长而消解,因而关系不错。所以,色目人算是蒙元统治者比较信赖的盟友。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3)

色目人

那时的蒙元帝国,是一个几乎囊括了整个亚洲和半个欧洲的大帝国。亚洲除了南印度和日本等少数边缘地区,都被纳入蒙元势力范围。既然是一个国家,那么人员流动就比较容易。因为蒙古人数量终究有限,元朝统治者就有意迁移很多色目人,到原宋朝地区去代为管理。

因为契丹党项遗民四散,被当地融合而失族。西域、吐蕃、女真、北印度和花剌子模都有自己的地盘,所以后来所说的色目人,多是指迁到汉地的西亚人。他们有经商的传统,多集中在南方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沿海港口城市。最典型的就是福建泉州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4)

一带一路

从唐末陆上丝绸之路被胡族切断后,到两宋,因为是半壁江山,所以国际贸易主要走海上,所谓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港口就是泉州,那时广州因为太热和疫病,还属于蛮夷,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中国和南洋、西洋的贸易,主要就靠这条航线,泉州就相当于现在的纽约,经济空前繁荣。数万计的外国人慕名而来,其中西亚人最多,且聚居在“蕃坊”,类似于当年的“浙江村”“新疆村”。有些外国人还因为发展海上贸易有功,受到朝廷的奖赏。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5)

蕃坊

南宋后期,因汉族力量不断被北方战争消耗,这些色目人群体,在经济和政治上力量越来越大。后来,曾多次受宋廷恩赏的蒲寿庚家族成了泉州的老大,控制着几百艘大型海船。

元军进攻南宋,南宋军民被挤压到东南沿海一隅。在陆地上,蒙古铁骑无人能敌,但在海上或可PK一下。于是,南宋托孤大臣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想找蒲寿庚借些大船,改成战船,跟元军在海上一搏。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6)

蒲寿庚

蒲寿庚不但不借,还投向元军,屠杀在泉州避居的宋室宗亲两千多人。致使南宋最后的军队,靠渔船在广东崖山跟强大的元军决战。最后全军覆没,十万军民齐蹈海,所以有“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说法。

元朝统治的近百年中,色目人在泉州越来越多。元朝末期,亦思巴奚成了泉州的老大。元末群雄逐鹿,亦思巴奚的武装掺和到汉族各军阀的争斗之中。后来,福建人陈友定陈宗海父子攻破泉州,大量屠杀驱逐外族,并且把当年的蒲寿庚掘墓鞭尸。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统一泉州,为了民族团结,禁止再杀外族,但将蒲寿庚等的后代贬入贱籍,不得参加科举入仕。随着明朝开始海禁,残留的外籍人也陆续离去,泉州第一贸易大港的地位也从此不再。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7)

郑和

明朝军队在统一南方的时候,还俘获不少色目人。其中有个孩子,后来大名鼎鼎。他就是在永乐朝七下西洋的郑和。有人说,郑和之所以屡下西洋,除了朝廷的委派,其实有他自己的目的,就是到阿拉伯一带寻找他的老家,并去麦加朝圣。最后一次下西洋,船队副将说郑和中途病死,其实是郑和跟他说好,脱离船队,返回了自己的家乡。

元朝历史人物及简介(元朝的优等国民)(8)

郑和下西洋

其他地方留下来的色目人,慢慢跟当地民族融合,后来成为混血回回中的一部分。当初大量的色目人移民中国,也带来了伊斯兰的科学、文化与艺术。他们在泉州建造了很多清真寺,专用的墓地散布于东南郊。迄今仍然屹立在泉州通淮街的清净寺,隐卧于市东郊灵山的圣墓,以及尚存的数百块雕有阿拉伯文和伊斯兰图案的碑铭向人们默示着当年的盛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