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读(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解读)

一.小绪

在从新解读本章之前,我没有再解第五十章,也不想抄袭传统的解读结果,原因有以下几点。1,感觉第五十章太难了,其中一些语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让我无法理解;2,最近身体不好,不想多想生生死死的问题;3,我既不认同传统经典对该章解读的结果,也否定了之前我自己的解读。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读(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解读)(1)

中国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我将第五十章放下,先解第五十一章。

在对第五十一章的理解上,我与古今道友的最大分歧在于:

1,我把“道生之,而德畜之”理解成了:道生于之,而德畜于之。

我的这种理解也是符合古文语法规范的。比如我们都知道“姜生树上”的意思是姜生于树上,而不是姜生成了树或树上。

这样,我将“道生之,而德畜之”解释为:各事物的道产生于它们自身的本质(即内因,是决定事物运动变化趋势和过程的一个根本条件);人的言行品德(德)和事物的性质特征(德)也主要地取决于人和事物的本身并且是由人和事物自身表现出来的。

我总认为“道”产生不了任何东西,现在谁也证明不了“道”或上帝创造过什么!反而“道”(这里指客观意义上的道,即事物变化的途径、过程和规律)产生于事物自身已被现代科学理论所承认。并且把“道生之”理解为道生于之是符合古文语法规范的呢?

2,在对“器”的理解上

同样,我也是先将“器”理解为器物,然后再加以引申的。但我认为有些刊物对“器”引申的力度过小,并且还让人费解。比如我所读范本(大众文艺出版社《老子》)将“器”引申为形象,让我理解不了。而我是将“器”从小往大进行机械式引申:小的器物是人造的种种容器或模范,它们决定着它们所盛或所造物品的几何形状,再大有江河湖海等天然容器,再大的容器还有天地之间自然空间,我们知道还有更大的无尽的宇宙空间。所以我将“器”引申为事物的外部环境(小到各种容器,大到地球环境甚至是宇宙空间环境”)。不同大小的“器”最起码决定了事物目前的形状、运动状态或物态,而从动态的历史的目光看,包括天地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本质都产生于元初的环境(器)中,所以器——即外部环境一方面决定着产生什么样的事物,另一方面决定了所产生事物的运动变化趋势和过程(即道)和事物的性质特征(即德)。所以从本章“而器成之”一句,我们读出了环境决定一切的观点。这一观点不但不同于绝大多数的解老者,而且还不同于现代主流哲学思想,这说明春秋时的老子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至于这种观点的对错,我不多说了,各位朋友自然能够判断。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读(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解读)(2)

金碗有也要饭

二.第五十一章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谓之玄德。

三.第五十一章注

道(事物的变化过程和途径)生(取决于,产生于。产生,生成)之(事物本身),

而德(人的品行或事物的特征)畜【xǜ。畜养(栓起来或关起来养殖;有别于放养或牧养)于】之(指道或指事物本身),

物(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刑(通“形”:1,表现,表露。2,对比,对照)之,

而器(陶器;器具。在此可引申为一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成(成就,形成)之。

是以万物尊(尊奉;尊重)道而贵(重视,崇尚)德。

道之尊,德之贵也,

夫莫之(安装)爵(通“嚼”:嚼子,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笼头上,以方便控制和驾驭)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

畜之,

长之,

育(生育)之,

亭(成熟,)之,

毒(猛烈,由盛转衰)之,

养(供养)之,

复(回来;回去)之。

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依靠,依赖,依仗)也,

长而弗宰(主宰)也,此谓之玄德。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读(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解读)(3)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四.第五十一章解读

道(事物的变化过程和途径)生(取决于,产生于。产生,生成)之(事物本身),

事物运动变化和变化的过程和趋势(道)主要地取决于(生)该事物的本身(之)。

这符合我们所知的哲学常识: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而德(人的品行或事物的特征)畜【xǜ。畜养(栓起来或关起来养殖)于】之(指道或指事物本身),

并且(而)人的思想品行(德)或事物的外在特征(德)也是由该人或该事物的本身(之)决定并制约的(畜)。

物(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刑(通“形”:1,表现,表露。2,对比,对照)之,

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外貌和品质(物)与该人或该物对照便显示出(刑)人或物的特点和不同(之)。

而器(陶器;器具。在此可引申为一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成(成就,形成)之。

反而(而)是人和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生成了人和事物本质(之:指代事物的本质),并影响或决定着人和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过程和趋势(之:指代“道”)、也影响或决定着人和事物的品行或品质(之:指代“德”)、人和事物的外貌和特点(之:指代事物的特征)。

从上面对“而器成之”一句的解释中,我们得到这样一种观念:外因决定一切。这一观念与现代哲学常识是相背离的,我们大都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老子的和现代哲学的这两种不同观念中,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

若从时间不变的横向看待事物内因和外因与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一定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和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若从纵向看待问题,就不一样了。因为世上的所有事物都不是本来就有的,它们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在一事物产生之前,根本就没有该事物,也没有所谓的内因,连同该事物本身都是在环境中产生的。所以从历史的变化的眼光看事物,环境(即文中的“器”)因素决定了将要生成的事物的本质和内因,也会决定该事物的变化之道(即文中有“道”)和品质(即文中的“德”)和特征(文中的“刑”)。

所以我总认为《老子》中对一些哲学问题的描述更有动感。

是以万物尊(尊奉;尊重)道而贵(重视,崇尚)德。

因此(是以),虽然各种事物(万物)始终尊奉着(尊)确切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途径(道)、体现着较为固定的内外特征(而贵德),虽然(而)人们也各自崇尚且践行着(贵)较确切的思想的品行(德)。

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安装)爵(通“嚼”:嚼子,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笼头上,以方便控制和驾驭)而恒自然也。

但事物对道的尊奉(道之尊)以及人们对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行的坚守(德之贵),都没有人(莫)在他们身上安过嚼子(之爵)对之进行控制,而总是(而恒)由他们自身的本质决定的(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

虽然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之道(道)取决于(生)它们的自身及它们所处环境(之);虽然人的思想和言行以及事物外在特征和性质(德)取决并受制(畜)于它们的自身及其环境(之);

长之,育(生育)之,亭(成熟,)之,毒(猛烈,由盛转衰)之,养(供养)之,复(回来;回去)之。

但通过对事物发展之道及其品质特征的总结和预测,可以知道人和事物成长的客观过程(长之),知道发育的过程(育之),知道成熟的时期(亭之),知道事物会发展到鼎盛状态然后由盛转衰(毒之),我们也能知道事物发展的各个时期里与世界的供养关系(养之),我们也会知道万事万物最终都会回复到它们的本原而消亡(复之)。

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依靠,依赖,依仗)也,长而弗宰(主宰)也,此谓之玄德。

“道”决定着(生)人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但(而)并不拥有事物本身(弗有),“德”决定着事物的品性特征(为)但并不(而弗)依仗暴力去强迫事物(恃),环境即“器”促成了事物的成长(长)但并不去(而弗)主宰它们(宰),人们若能做到这样就能被称之为(此谓之)最高尚的品德了(玄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