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个案的分析评估(自闭症个案总结)

我这个人不算勤快,接个案再加上自己的俩娃,有很多想总结的,因为时间有限,一直说的直播也搁浅中于是把偶尔的感悟汇总一下直接就上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闭症个案的分析评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自闭症个案的分析评估(自闭症个案总结)

自闭症个案的分析评估

我这个人不算勤快,接个案再加上自己的俩娃,有很多想总结的,因为时间有限,一直说的直播也搁浅中。于是把偶尔的感悟汇总一下直接就上了。

1.能用语言教会的都是简单的,不能用语言教会的才是难点,比如概念或者抽象,比如规律、特性、分类等等。

什么是概念?

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

那么怎么教呢?这里就需要我们提供机会和环境,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悟,悟出来了真正理解了,悟不出来就必须要等,等时机。

作为家长总想把该教的都教了,但是有障碍就是有障碍,是神经问题,不以你的意志为转折,因为有可能你和孩子看到的东西都不一致,不是你想就马上可以的,也不是你说教多少遍就一定能会的,你一直教不会的东西也许一年后他自己就会了,因为孩子也在跟随年龄正常发育,现在教不会的就先放放。

接受,接纳,等待。

找到适合孩子的办法教给他。建议先从生活技能方面开始,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关于学习技能方面都可以在生活里教的到。认知和命名根本不需要坐在那里教,尤其用卡片,用实物坐在那里教都没用,为什么?因为即使他认识了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认识了也没用。所以能放弃桌面的就放弃,家长要明白我们所认识的每一样物品都是要来用的,不用的你不知道问题也不大。

2.因为要随着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开心,亲子之间的定位开始错位。

家长变成了孩子的从属或者跟班,孩子成为了主导,害怕孩子情绪问题,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等等开启了一系列溺爱行为。

我见过的十个孩子基本百分百孩子有蛀牙。说明什么?该有的正常育儿的问题普遍存在,我觉得,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更应该学会育儿!!会了,自闭症孩子也能带好,不会,好孩子也带坏了!!

3.陪娃的时候有没有技巧?

个案家长经常和我聊这个问题,我们很一致,答案是必须有。

技巧在哪里呢?今天我就说我认为重要的三点。

1.足够看懂孩子

看懂孩子的吃喝拉撒的需求是比较简单的,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看到孩子内心的变化、感受、情感并且及时恰当的给予你的回馈,也就是四个字“深得他心”。

家长需要时刻观察孩子的微表情,动作并做出判断分析后给予回应,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但是有心的家长,能听劝的家长,能自省的家长,肯慢下来的家长或多或少都能看得到。这里面也不乏心理学知识,所以有能力的家长要多学习、勤思考、肯改变、懂幽默。

接触个案以来,最大的感触不是孩子怎样,而是疗愈家长非常关键!!家长也真的需要被疗愈,因为家长的改变足矣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们要尽快成长起来。

2.做孩子的知心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球赛,这个可能爸爸感触更深一些。当足球进门时,那种兴奋、激情澎湃的一瞬间你必须喊出来,但是你一个人看的时候可能就喊两声就结束了,虽然满足感和幸福感都有,但是没那么持久,之后可能很快消失。

但是一群人一起看的时候,你可能会兴奋到狂野甚至激动的停不下来,那种心理需求得到了最大化的认同时,幸福感就会加倍,愉悦的感受会持续更久。

相反,你和不爱看球赛的人一起,正好足球破门得分,你一个人兴奋的手舞足蹈,另一个人表现淡淡的,你什么感觉?幸福感是不是瞬间下降了,即使那人后知后觉表演了一下兴奋的状态,你的幸福感里也许又多了一种失落感,不是不开心,只是满足感和幸福感都会下降。

所以时间点是关键,带孩子也一样,你慢半拍效率直线下降,慢一拍,孩子可能就不会等你了,之后可能孩子也不给你这个机会了。如果你都没发现,那孩子慢是一定的。

这里的原因就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过多的科普就省去了,多巴胺是神经传导物质,可以让人开心愉悦,那么话说回去依然就是一点,让孩子开心起来。

这种对于神经元的刺激越多,对于孩子越好。同频共振的快感能瞬间拉进心和心的距离,但是你要在最恰当最需要的那个时间点给到,那么孩子对你的认同感马上就会增加,这种时刻你看得到并且抓住的越多,那么你和孩子心灵上的契合就更快达到最佳,建立依恋关系就非常的迅速。之后才能有机会出现其他方面的跟随以及配合。

我们的孩子都是有情感的孩子,只是不会表达,我们的孩子更需要知心人!!

3.发现孩子细微的变化

善于发现孩子的改变,这个家长也都表示,刚开始她们发现不了,即使我说了仍然发现不了,但是慢慢的跟着学跟着看,就能细心的发现孩子不同的表现了,主要就是敢于慢下来了,把节奏放慢,你才能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找到合适引导他的路,发现他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你的需求。

孩子的进步很神奇,他只要有一个点理解了,你会在很多方面得到印证。他只要完全理解了一个事物的规律或者特质,那么他自己泛化的就会很快,生活里很多事情他都可以提升。

又回到老话题,怎么提升理解。家长们还不够细心到能够确认孩子目前认知的准确度。虽然孩子也能执行指令,但是只要细化就会发现孩子是一知半解,大多靠一个两个词猜的。

所以理解就是要在细节里一步步给孩子指出并建立起有效链接,帮助他进一步认知,你的语言和你的动作要一致的演给他看,帮助他确定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理解。

举个实际例子,家长要求孩子关空调,孩子关了,家长以为孩子会了,实际是孩子知道那是空调,知道要按一下,但是开和关并没有分清。那么这个理解来说就是不到位的。

开开是什么样子的,说不清楚,但是可以靠感受风来认知。关掉是什么样子的,没有风了。必须要带着孩子一次次去反复的感受,他才能真正理解。那么生活里你的孩子有多少是模棱两可的,你知道吗?所以为什么理解力不好,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细致。

4.怕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因此规避了正常情绪以及情境

孩子情绪问题严重的,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爆发。如果你能找到根源,那么孩子情绪就可控,一旦找不到家长就马上去规避,首选就是食物哄,尤其甜食,所以都蛀牙。

哄不是不行,我们可以哄,但是别人呢,会一直哄吗?我们不可能一直陪着他们,那么你的眼界、格局、目标就必须要深远。

探讨一下,我们的目标,到底我们要孩子学会什么?

是要孩子学会遇到问题时吃食物能得到暂时平静,还是需要去学会应对每一次的情绪问题。

很多孩子的情绪问题都来自于着急。因为各种障碍他不能及时准确表达自己,所以越来越着急。如果这时家长是慢的,孩子或许还可以承受,一旦家长比孩子着急,那么孩子一定爆发。偏偏家长就是在孩子急的时候更急,孩子不急的时候家长也急,因为焦虑呀。长久下去,孩子得到了更多更严重的情绪问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看过我之前总结的一些家长,有一些误解,就是让孩子快乐就等于家长无底线,温和坚定就等于在孩子面前卑微。底线不存在,在孩子面前卑微到不敢说一个“不”字,孩子面前一点不耐烦的情绪都不能被孩子看到,这些都是错误的。总结里也写过,和孩子依恋好起来以后要慢慢建立规则,咋没看到呢。

不是没看到,是没做没坚持。很多底线被家长自己踩没了,很多该坚持的家长自己放弃了。就是因为怕。那咱们总得解决吧,怕,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逃避可以。所以家长越做越卑微。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是人就有情绪,你不能给孩子创造真空环境,他要怎么适应社会呢。也不要走入其他误区,我不卑微我不刻意控制情绪我就得吼他打他,为什么要非黑即白呢。正常的东西给到孩子,观察孩子会出现的情况,然后针对情况教会孩子怎样应对和处理,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我们是家长,完全可以时而威严,时而可爱,时而理智,时而感性,可以是多元化的,你能给到孩子的越多,他才能有越多的感受,才能自己动脑去想,如果各方面都单一了,那孩子可能一辈子只能适应你一个人。所以家长需要改变的地方有很多。当然,家长也需要被疗愈。

一个孩子,自己一遍遍挨个尝试饮料的味道,之后排出了和饭店饮料机一模一样的饮料顺序。

一个孩子不断的开关冰箱门,直接打开,慢慢关闭,眼睛就盯着门缝看,他正在研究冰箱里的灯怎么亮的又是怎么灭的,当我带他找到了答案,他的眼神亮了。

一个孩子反复接水倒水,慢慢理解了什么是接满,什么是水洒出来。

父母和我一起等待,便看到了如此可爱、与众不同的孩子们。生活是一场修行,不断的修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