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

看诊的时候,因剖腹产留下的手术瘢痕而前来就诊的妈妈不在少数。她们有些是刚当妈妈的25、26岁的年轻女性,有些是生完孩子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但依然爱美的“辣妈”。虽然年龄不同,但她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才能摆脱这丑陋的瘢痕?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1)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临床上我接触这类的患者一多,就能体会她们的困扰。女性本弱,为母则刚,十月怀胎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还要接受产后带来一系列“后遗症”:臃肿、皮肤下垂、妊娠纹、黄褐斑、产后瘢痕、心态变化等压力。尤其是剖腹产后,肚皮上那一道“丑不忍睹”的术后瘢痕,更是成为她们的说不出口的心结。针对产后瘢痕,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影响瘢痕的因素、如何预防以及治疗等问题。

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案例分享开始,如果您是剖腹产,正饱受术后瘢痕“丑不忍睹”的困扰,那么接下来的例子可能跟您十分相似。

一个真实的案例

病例:美美(化名)剖腹产子已经有6个月了,小朋友茁壮成长虽让她欢欣快乐,但下腹部的手术瘢痕却没有随之淡去,而是慢慢长大,看起来像是一条红色的蜈蚣,有时还会出现疼痛、瘙痒。这让她非常担心,询问了几位闺蜜,却没有这样的情况。美美既羡慕又疑惑,到底为何自己的剖腹产术后瘢痕这么明显?

其实不光是剖腹产妈妈,临床上也经常有年轻准妈妈咨询类似的问题,担心自己产后深受丑陋的瘢痕困扰,因此做不了“辣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顺产不再是准妈妈生产的唯一选择,身边的很多女性生产时都选择了剖腹产。但是为什么有些妈妈产后留下难看的瘢痕,有些妈妈却愈合良好,产后皮肤无明显痕迹,夏天露脐装比基尼照样穿?

这就涉及瘢痕的形成因素了:个人体质、伤口张力、年龄、伤口感染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剖腹产后是否会留下瘢痕。接下来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详细说一说。

同样是剖腹产,为什么我的术后瘢痕这么明显?

个人体质:首先检查一下自身既往的瘢痕。找一找身上有没有增生性瘢痕、疤痕疙瘩以及增殖期超过一年的陈旧性瘢痕。如果有的话,那么很可能就属于瘢痕体质,产后出现难看疤痕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自身属于过敏体质,产后出现难看瘢痕的可能性也较大。如果自己身上原来没有瘢痕也不过敏,但家族内有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那么也有一定的可能性产生难看的瘢痕。

伤口张力:手术切口的选择以及皮肤及皮下组织厚度有关系。一般下腹部皮肤的自然纹路是接近水平方向的,因此横切伤口的张力较小,缝合后疤痕会比较小;竖切的伤口张力较大,疤痕自然会比横切伤口丑。

目前妇产科医师大都选择横切,只要缝合技术不错,又没有疤痕体质,形成的疤痕一般会比较漂亮。一般来讲腹部脂肪较厚的,疤痕比较明显,腹部脂肪少的,愈合快,且疤痕比较小。

年龄因素:20岁前发生增生性疤痕比率最高。这是因为青春发育期组织生长旺盛,创伤后反应大。因为年轻人机体代谢比较旺盛,腺垂体功能好,容易造成促黑(素细胞)激素过度分泌,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感染因素:术后伤口感染,反复感染、脂肪液化、长期创面外露,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容易发生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异物因素:异物落入创面,灰尘、滑石粉、纤维以及毛囊、皮脂腺、汗腺残留均可以引起组织反应,也会导致瘢痕增生。

妈妈们在剖腹产后,可以对照上面的因素进行筛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情况。检查若符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及早采取干预方式,“扼杀”瘢痕的形成。要想从源头预防瘢痕,就必须先了解瘢痕的发展过程,这也是针对性预防的重要措施

瘢痕是怎么形成的?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2)

1、炎症阶段(48到72小时):手术后启动凝血机制,形成血痂以封堵伤口,随后免疫细胞聚集,消灭已经进入身体的有害成分和微生物。

2、增殖阶段(72小时后开始,可持续2个月左右):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开始长入,成纤维细胞也大量聚集到伤口附近,分泌大量胶原纤维用以填补伤口。所以,瘢痕本质上是大量整齐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

3、重塑阶段(2个月到6个月左右):瘢痕趋于成熟,逐渐软化,成纤维细胞数量开始变少,血管开始退化,瘢痕内部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临床上,瘢痕形成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相同的手术,相同的手术医生,相同的手术部位,形成的瘢痕情况都不一样。要想早期干预瘢痕的形成,就要根据瘢痕的特点以及阶段,制定预防瘢痕的方案。

如何早期干预,预防剖腹产术后瘢痕?

炎症阶段:这个阶段要求正确护理,预防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染,给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尽早封闭创面。手术操作相关的主要的预防措施为无菌原则、无创技术、无张力、无异物、无死腔、手术方法得当与手术时机合适。

增殖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尽早采取措施,抑制瘢痕形成。早期干预的目的在于减少瘢痕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即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抑制瘢痕的生长。

有大量数据支持,光电治疗、放射治疗、离子束治疗、硅酮制剂(瘢痕膏、瘢痕贴)、压力治疗和外用药物(等单一或者联合应用)是瘢痕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瘢痕症状及外观,且耐受性良好。但是瘢痕因其复杂的形成机制和持续的进展过程,单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常不明显。既往经验和部分证据提示,将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合理的联合应用,包括不同机制、不同类别的治疗方案联用(如硅酮制剂和洋葱提取物制剂等药物之间联用、药物联合手术、药物联合激光治疗等)效果更优。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3)

瘢痕膏的使用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4)

点阵激光

重塑阶段:这个阶段预防措施同增殖阶段。

通过早期瘢痕干预,过了重塑阶段,瘢痕基本就稳定了。然而,预防虽好,但并不是每个妈妈都有这种意识,或者干预措施不没做好、不及时,等到瘢痕出现时,才意识其严重性。

无论您有没有进行早期干预,如果此时瘢痕还是很明显,影响美观和功能,那么就要着手手术或者其他方式治疗了。

剖腹产术后瘢痕怎么治疗?

瘢痕的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瘢痕分类和性状。患者的瘢痕史,包括既往治疗的失败或成功经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可影响瘢痕治疗方法的选择。

现有的瘢痕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体表外用制剂(洋葱提取物、丝裂霉素C、咪喹莫特、中药等);瘢痕内局部注射制剂(博来霉素、糖皮质激素、5-氟尿嘧啶等);物理疗法(硅酮制品、光电疗法、放射治疗、压力治疗、粘性微孔低致敏性纸胶带等);手术治疗等

体表外用制剂:有很多药物和产品,早期应用有一定的效果,对成熟瘢痕需要采用点阵激光、微针导入等方法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消除瘢痕。

局部注射治疗:对肥厚、隆起的瘢痕,可以采用瘢痕内局部注射制剂治疗,曲安奈德、得宝松是主要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联用提高疗效。低剂量用药,可有助于减少副作用,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缺失等。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5)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6)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7)

药物注射

硅酮制品:临床上长期广泛应用,但其预防高危患者异常瘢痕的获益循证证据等级较弱,研究方法的质量等级较弱,可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硅凝胶制剂疗效与硅胶片相同或更优。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8)

光电疗法:应根据瘢痕皮肤色泽(红斑、色素沉着、色素减少),瘢痕类型(增生性、扁平、萎缩性)和患者情况(皮肤分型和共存的疾病)选择合适的光电技术进行治疗。光电疗法,主要技术包括强脉冲光治疗、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射频消融治疗等。

点阵激光:可分为剥脱性点阵激光(AFL)和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AFL)。AFL主要包括10600 nm CO2点阵激光和2940 nm铒点阵激光。CO2点阵激光穿透能力强、热损伤大,治疗后皮肤重塑疗效好,可改善瘢痕的临床和结构特征,但持久性红斑和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较常见。2940 nm铒点阵激光穿透皮肤能力差,且缺乏止血功能。NAFL主要是波长1320~1550 nm的远红外线激光,能穿透至真皮深层,刺激皮肤产生新的胶原蛋白,但不引起表皮气化破坏,治疗的同时保留角质层和表皮的完整性,具有治疗后感染机会小,愈合时间短,色素沉着少等优点,但其疗效常不如AFL好。

轻度剖腹产瘢痕缺陷怎么办(如果您是剖腹产)(9)

放射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瘢痕增生的重要方法,与手术切除联用可减少瘢痕疙瘩复发率;与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相比副作用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治疗剂量根据受损部位进行调整可减少复发率和增加安全性;瘢痕切除术后大剂量体表短程治疗可预防瘢痕复发。

手术方法:是治疗成熟瘢痕或瘢痕疙瘩的主要手段,疗效肯定,但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类别等病情综合考虑选择适当方式,术后需要预防切口瘢痕增生。适应于各种类型较明显的瘢痕均适合手术治疗,但目前手术治疗瘢痕的主要适应证为较大、较厚、明显突出皮肤表面、反复破溃的瘢痕和瘢痕疙瘩。要根据瘢痕的情况掌握瘢痕的手术时机:增生性瘢痕,约在伤后12个月至2年进入成熟期,此时瘢痕充血消退,外观接近正常皮肤颜色,质地变软,厚度变薄,自觉症状消失,是手术的时机。瘢痕疙瘩厚度高于0.5cm、宽度大于1cm、患者能够配合术后预防瘢痕疙瘩增生的措施时,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总结

最后提醒一下宝妈们,任何手术方式手术切口均会留有痕迹,不可能完全消除瘢痕,只是最大限度地改善或矫正瘢痕造成的危害;而且手术刀口愈合后又面临着新的瘢痕发生,其治疗效果的评价需要观察一年以上的时间。

所以对待瘢痕要保持理性、正确的态度,切勿过度追求完全的瘢痕消除。女性最大的魅力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和自信,这是再完美的外表皮囊都比不了的。希望这篇关于瘢痕的文章,对深受瘢痕困扰的女性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疑惑可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探讨。

#家庭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剖腹产##瘢痕科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