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区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数字经济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赛道”。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和能源型城市,今年以来,徐州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实体经济正在加快从制造迈向“智”造,通过数字“唤醒”传统产业,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主文】
手机扫一扫商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查询产品生产日期、批次、工序加工人等信息,对生产进行全流程溯源。
这样的“一物一码”,如今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而其背后的技术支撑则来源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近日,江苏徐州汉风数字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通过中国信通院专家组评审。这是国内首个数字城市综合型二级节点。
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等数字化发展主责主业,今年5月,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下,汉风数字公司揭牌成立。时隔5个月,汉风数字就拿出了“全国首个”的亮眼成绩单。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联合公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2021年度评估结果,徐州位列8个优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第3位。
“徐州要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做大,着力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争当领跑者、先行者。”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要自觉把发展数字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更好地为徐州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老工业基地正在抢占数字新赛道”
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它可以赋予机器、设备、产品乃至虚拟对象唯一身份码,是信息流转的重要枢纽,相当于“数字世界的身份证”。
“目前,已有的二级节点标识解析多数针对工业领域的应用,而汉风数字公司则是围绕数字城市融合应用建立的全国首个标识解析数字城市综合型二级节点。”江苏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国首个”的含金量有多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繁杂的信息资源如何整合?多种城市公共服务如何协同?汉风数字公司总经理赵军锋说,“标识解析数字城市综合型二级节点”的出现回答了这些问题。
他解释,不同系统数据就像各地方言,标识解析技术类似于“普通话”,在交流中发挥着中转站作用。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传统底座技术基础上,建设数字城市二级节点,能够深度挖掘政务、民生、产业等领域不同数据资源,丰富城市数据要素供给手段,提升数据要素获取效率,从而推进数据治理精细化,赋能支撑城市管理,发展地区数字经济新业态。
“我们将紧抓本次机遇,早日完成数字城市综合型二级节点建设,促进技术融合和创新,加速数字城市服务产业聚集与升级转型,成为徐州数字城市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赵军锋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徐州坚持全市“一盘棋”,注重全局谋划和整体推进,广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生态。
徐州淮海科技城。受访者供图
徐州新沂市素有“徐州工业第一县”之称,先后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等称号。在新沂的江苏华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车间里,只有机器律动声,鲜有工人穿梭的身影。
“我们公司这条压延线,不论是原料自动称量、自动混料,还是压延厚度自动调节、质量瑕疵检测,都是自动化的,年产能8000吨。”车间主任董路说,这是华信新材料的生产日常,“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未来愿景”在这里成为现实。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卡基材生产、研发及销售企业,在智能制造加持下,华信新材料生产效率逐步提升。
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将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和主动选择”。他说,要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智能化平台赋能生产经营全过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徐州众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选择。数据显示,徐州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65.1,位居全省前四。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015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加35.8%。
“老工业基地正在抢占数字新赛道,从企业到产业,跑出数字化赋能‘加速度’。我们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化,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产业,推进1608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力争三年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提升到GDP的10%以上。”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说。
“数字‘唤醒’了传统产业”
“咱们要是转得慢的话,会不会被竞争对手赶到前边去了?”“我认为这个时候再招聘一些人也好,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快!”……近日,在徐州瑞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一次经营分析会上,面对去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出现的颓势,公司高管展开了激烈讨论。
一个小时的会议,大家各抒己见,但方向出奇一致——全力推动智能工程上马。这个结果在公司营销总经理鲁培根的意料之中。
徐州瑞马智能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热镀锌领域深耕多年,核心产品“新型环保数字化热镀锌生产线”,符合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认证,同时被江苏省认定为首台(套)重大装备。但这一年来产品销量下滑明显,鲁培根感受到了空前压力。
热镀锌需要分拣、打包,是一项重复性、复杂性、纯人工作业。“今年春天,公司启动了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发的角钢塔智能分拣自动化项目,以解决公司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虽然还在调试阶段,市场就已经给予了良好反馈。”鲁培根说。
一座基塔通常由1500个大大小小的角钢组成,以前靠人工分拣需要14个小时才能完成,成本高、耗时久、效率低。“如果使用这套智能分拣系统,两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每年可节约用工成本50万元左右。”公司总工程师蒋庆飞将这次围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改革,称为“数字‘唤醒’了传统产业”。
其实,徐州市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正在全链条赋能制造业升级。
在铜山经济开发区徐钢集团,炼钢车间没有了铁花四溅,随处可见的是智能化带来的“新场景”。厂区看不到飘扬的粉尘、闻不到刺鼻的异味,集团通过建立超级排放测管治一体化平台,设立1300个产污点,随时对排放情况进行智能管控。
徐州瑞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发的角钢塔智能分拣自动化项目。受访者供图
徐州泉山区经济总量占徐州主城区近50%。泉山区委书记李勇说,“近年来,我们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聚焦打造数字经济板块,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他介绍,泉山成功承办了2022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全国设立北京、西安、沈阳、宁波等8大赛区,896个数字经济领域项目同台竞技。围绕培育数字经济项目,构建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到数字经济发展全过程,构筑安全可信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记者从徐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为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今年5月,徐州市印发《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按照计划,今后三年,徐州将以产业“数智化”改造作为提质增效关键抓手,加快实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徐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转型,诊断先行。”徐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徐州通过公开招标,13个标段、26家服务机构对全市1608家制造企业一对一“把脉”,梳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向企业宣贯培训有关政策,帮助企业制订规划方案和“一企一策”个性化解决方案。
“让‘不想转’的企业提高意识,给‘不敢转’的企业解除疑惑,为‘不会转’的企业明确路径,快速将企业引领到数字经济新赛道,减少企业自己摸索的时间,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进而带动徐州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响‘徐州制造’品牌。”该负责人说,到2024年底,徐州将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企业突破5000家,打造5G 工业互联网场景化应用示范项目100个,突破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技术10项以上。
“人才是最好的信号灯”
“做一名有梦想、有担当、有专长、有行动的四有青年。”在江苏新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每位员工的桌面上都贴着这样一句话。
“这是公司文化,也正好与当前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相匹配,我们需要数字型‘四有青年’。”江苏新蝶大区总经理江浩说。
不久前,2022年江苏省优秀软件企业人才培育对象名单公布,徐州有4人入选,其中江浩入选首席标准官。
处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期的徐州,也正在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集聚高地。徐州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突出人才招引,把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人才强市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做好数字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多措并举引进行业领军人才、专门人才等数字经济人才。”
今年7月,一条特殊“征集令”,引发舆论关注。徐州市工信局面向行业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征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专家。
“在数字潜力无限的时代,人才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最好的信号灯。”徐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开征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家是推动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批专家需要有较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熟悉相关领域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决策咨询能力,为制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大政策等提供咨询。
徐州淮海数字文娱基地。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近年来,徐州围绕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培养,大力引进专门人才、高校毕业生等数字经济人才。同时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深化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在资金使用、项目建设、技校招生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指导全市五所技工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数字技能类专业9个,数字技能类专业在校生达2500余人。
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徐州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1002人、数字经济技能人才4574人,均超序时任务。根据徐州市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徐州新增数字化技能人才岗位10000个以上。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为市场活力‘加码’”
从1998年公司成立,到现在为全国170多家政府单位开发信用大数据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等政务系统,江苏新蝶在20多年间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也见证了徐州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蝶变。
江苏新蝶董事长邢刚对徐州最深的感受是营商环境的改变。他回忆,有一次因营业执照丢失后,通过服务热线提前了解补办所需材料,现场办理时工作人员全程指导,不过短短几分钟,营业执照办好后还免费直邮到企业,非常便捷。“对于企业来讲,时间就是财富。热情、高效、清晰的窗口服务、线上服务,会让企业对城市更有信心。”邢刚说。
邢刚的这份信心,来自徐州近年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徐州市营商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徐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近年来,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徐州持续做好“放管服”改革,简程序、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增加即办件比重,用政府权力的“减法”为市场活力“加码”。
据介绍,徐州“一网通办”平台应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应用、“进一张网、办所有事”、“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就近办、家门口办”等已成常态。徐州还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目前已初步建成50家镇(街道)、290家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示范单位。
好的营商环境像催化剂一样激活了市场主体。数据显示,2012年年末,徐州市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8.57万户,个体户29.48万户。2021年年末,全市共登记市场主体125.61万户,其中企业31.19万户、个体经营户达93.91万户。
今年6月,徐州为优化营商环境再放大招,颁布40项改革具体任务,聚焦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锚定体制机制完善、惠企便民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监管执法规范、亲清关系构建等关键环节,进一步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要塑造鲜明城市特色,真正以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更好肩负起‘挑重担、扛重责’的重大责任。”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说。
【同题问答】
徐州市工信局副局长 张伟
新京报:你怎么看近年来徐州的高质量发展?
张伟:徐州过去是一个老工业城市,整体传统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占比过大。如何推动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我觉得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很好的现实选择。这两年我们通过项目实施,加大典型示范区项目创建力度,创建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工厂等达到100多家,在行业内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作用。
新京报记者 何强
编辑 胡杰 校对 刘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