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蓝色的多瑙河

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

多瑙河,一条国际性河流,干流流经十个国家,支流经过六个国家,发源于德国西南部,最终在乌克兰进入黑海,全长2850公里,是欧洲第二长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沿岸有100多个港口,是中东欧的运输大动脉。为加强水运力量,欧洲人还开挖了多条运河来连接多瑙河与莱茵河,组成欧洲大陆水运网络。

多瑙河在欧洲的地位不仅因为她的长,也不仅因为她的航运能力,还因为这条河,用水串起了好多重要的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包括捷克首都布拉格,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还有非首都城市近二十来个。

多瑙河的两岸有山区,有平原,有丘陵,坐船游览,两岸风光如画。山区里有果园,平原之上有田野,更多的是葡萄园,大片大片的,这里是葡萄酒的园地,葡萄园的周边就分布着葡萄酒庄园,都是一些古老的建筑,但这些建筑下面都有地窑,是用来藏酒的。

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

记得几年前去过波尔多的一个葡萄酒庄,那家主产冰葡萄酒,一栋不起眼的房子,可地窖里却别有洞天,并不只是个用来堆放酒的仓库,里面的功能非常多。首先是展示区,介绍酒庄的历史及酒庄所产酒的特点,然后是鉴赏区,装修非常豪华,灯光设计也非常舒适,还有那些音乐,仿佛置身中世纪。

鉴赏区里的服务员会讲中文,都是经过培训的,能把红酒讲得头头是道,包括如何鉴别,如何品尝,以及如何识别欧洲及世界各类红酒品牌,还讲了一些红酒品牌诞生的故事。游客进入的酒庄,大部分都是没有品牌的,但正是这些没有品牌的酒庄的酒往往更正宗,更实惠。好多中国游客,一次酒窖行就建立了关系。


两岸的田野似乎更广阔些,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有时候就是一望无际的一片麦地,这里的小麦一年只种一季,有的国家两年才种一季,叫轮耕,今年这块田种麦子,另一块田休息。不像中国的圩区农田,为增加收入,可怜的农民拼命增加复种指数,最多的一年有三季的,油菜、早稻、晚稻。这样看似收获的次数多,但单位产量低,田地与同人类一样,也是需要休养生息的。其实大自然与人类一样,此谓万物同理。

多瑙河,是一条美丽的河,一条多国的母亲河,哺育着山川与田野,哺育所经流域的国家和人民,还有那大地上的生灵,她像一串珍珠串起城市与国家,串起不同语言和民族。

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

于中国人而言,知道多瑙河,除了德德玛唱的《多瑙河之波》外,更多的可能就是那首著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那美丽的舞曲,流畅的四三拍,实在拨动了太多中国人的心弦。尤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门初开,外国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外国的月亮似乎都更圆点,一切都是那么高大上,那么地吸引着像个土八路似的中国人。

校园里,在交谊舞舞池里,那首三步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几乎是必点曲目,而且大都是压轴。你看那舞池里,那一对对旋转的舞姿,那脸上的表情似乎都在多瑙河漂流,或在多瑙河畔漫步,甚至就把自己当作约翰·施特劳斯,就在那河边遐想,感受那衣袖上流淌着的符头与符杆。

雨果说过:您知道,我曾经常对您说,我喜欢河流,河流既可承载货物,又能传承思想。天下万物生而有用。他还说:河流,就像巨大的喇叭,向着海洋歌颂着大地的美丽、田地的耕作、城市的壮丽和人类的光荣。是的,我也对河流一往情深,尤其是家乡的那条丰乐河。每当我偶遇一条河流,或船行,或泛舟,或行走于河堤之上,都在思考着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哲学道理。



又一次来到维也纳,选了一个下午,阳光明媚,天上有风,河里有波,就有了波光,这是多瑙河的一个三叉处,一边是多瑙河的主河流,另一边是通往维也纳城区的多瑙河原河道,又叫多瑙河运河。这一段河面较宽,河那边有芦苇带着芦花在摇曳,不知是水推之,还是风拂之,似乎在向我招手。

从多瑙河运河那边来了一个划艇,二人的,一男一女,女的在前,男的在后,可能是情侣吧,一个穿着大红上衣,另一个穿着绿色上衣,也许在练习,更大的可能在享受生活。这里的人的周末,不是在森林里就在水面上或者田野里,回归大自然是他们高品质生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一只水鸭不嫌孤独,在河里游来游去,好像什么目的都没有。前面有个游艇码头,码头是空的,静悄悄的,游艇都趴在岸上休息,要等到下一个春天去河中荡漾。码头边有一棵百年老树,但不知名字,叶子黄而小而密,落下的叶子已黄成一片,像一张金色的毯子,看着就有想在上面躺一会的冲动。

又来了一只单人艇,黑色的艇载着一个穿着大红衣服的运动者在水中穿梭,速度很快,犁出很多伞状的浪花,帽子也是红色的,在湛蓝的水中显得招眼,可能是出于危险的考量吧,因为红色是最显眼的色彩。这个艇主似乎更职业一些,艇行得快且行得稳,那浪花的造型也都差不多,只是大小不一样而已,每一桨距离很大,他的身体俯仰的距离也大,一桨之后,那艇都要行十几米,有种大长腿走路的感觉。

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4)


天空从纯蓝变成湛蓝,有些靛的感觉,再深点就是乌了,但白云更多点,靛得像乌的云也开始多起来,她们就在多瑙河的头顶上浮动着,有时快,有时慢,像在嬉闹。空中飞过了一架飞机,留下一条细长而笔直的白线,几乎是沿着多瑙河的一条白线,不一会,细而苗条的白线就变得胖起来,越来越胖,越来越粗,再而就淡化于空中,无影无踪。

再往前时,树林更密了一些,河边的老树下掩藏着许多房子,星罗棋布,我知道这是欧人们周末的家,或叫生态之家,全是木结构,包括从路边到家的连接小道也是用小圆木排成的,除了厕所之外,这里不允许有混凝土的存在。每座房子里面都有着思想的存在,但外面却一片宁静,如果不是屋顶上的炊烟,你不会想到这些小木屋下面有着生动的生活场景。

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5)

穿过一片安宁的木屋,有一处咖啡吧,就在河边,外面仍然是一片宁静,我走了进去,可里面却是热火朝天,里面有好多人,说话声小,要在国内,这屋顶可能都会被掀翻的。人多却不嘈杂,音乐声是最主要的声响,那些人的聊话声就压得很低,他们是真正的休闲,从神态看他们是真正的聊天,不带目的的聊天,没有压迫感,就可以随心所欲,就可以不设防。

我品尝着咖啡,看着他们的快乐时光,我就在想国人何时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享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聊着毫无目的的天,说着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这些人的大脑也是闲散的,整个人都像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奔跑后的慵懒状况,是到达山顶后的一种失落状况,也是富了以后就不再过度关注财富,奋斗了以后就不屑再谈奋斗一样。一切经历了,似乎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之后才会看淡结果,没有经历就有了结果,一般会更看重结果。

但他们的奋斗过程是血腥的,是武力的,是非道义的,是不人道的。直至今天,欧洲及整个西方世界仍在享受着大航海之后的红利,是世界在供养着他们,是直接或间接的。他们在悠闲地漫不经心地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或强权优势或坏心思在赚取世界的财富,谈笑间收割世界,却对中国的勤勉不屑一顾,对中国的崛起指指点点,对中国企业的实力竞争骂骂咧咧,甚至为了利益撕去所有的伪装,直至最后一条底裤。

整个西方几百年来,为自己的侵略与掠夺所织造的华丽外衣也脱去了,露出丑陋不堪的、衰老的、不成比例的体态。这才是其原本的形态,剥去华丽的外表尽显其本质的丑恶与粗鄙。

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

纸终究包不住火的,不管这层纸是如何的坚韧,但它终究只是一张纸。当新兴大国纷纷崛起时,他们的掠夺就会减少,当他们不能再食利而要劳作才能过日子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已经是废人一个,连同他们的制度。此时才感知到,他们的躯体是臃肿的,不堪一击的,他们的思想是腐朽的,而且落后的,他们的文明也虚伪得像皇帝的新装,他们的制度是建立在以剥削为前提的基础上的,当这种剥削难以为继时,他们的普世价值观,他们的美妙而完备的制度就只是一个笑话。

这些认知,在以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听上去都感到不可思议,都是歪理邪说,可一场俄乌战争,一场硝烟,一次战火,烧出了真相,一场打斗胜过千万次课堂教学,胜过千百万公知大V的说教。这场战争教育了全世界一个事实:西方是没有价值观的。西方的制度与政策的动物性征已显露无疑,如果非说西方有价值观的话,那不择手段、卑鄙下流是其真正的价值观。

end

一阵爵士鼓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咖啡吧的乐队登场了,原来天已黑了,这是换场的节奏,我也该回了。夜色的灯光之下,多瑙河有了另一番意境,我从手机中调出了《蓝色多瑙河》的交响曲,看着多瑙河,听着多瑙河,走在多瑙河畔,感知着约翰·施特劳斯的多瑙河。心里还在想着,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呢?

怎么理解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