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能打败蒙古(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

元裔东归1405年,中亚雄主帖木儿亲率二十万大军,东征明朝但行军不久,帖木儿就死在了中亚古城讹答剌同时代的两大狠人——朱棣、帖木儿,终究未能一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朱棣为何能打败蒙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朱棣为何能打败蒙古(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

朱棣为何能打败蒙古

元裔东归

1405年,中亚雄主帖木儿亲率二十万大军,东征明朝。但行军不久,帖木儿就死在了中亚古城讹答剌。同时代的两大狠人——朱棣、帖木儿,终究未能一战。

巧的是,一百年前的讹答剌守将劫杀蒙古商人,引发了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一百年后,此地又断送了帖木儿的东征。

尽管帖木儿的征东大军停止了脚步,有一个人却继续向东,回到蒙古本部——曾在帖木儿帝国避难的本雅失里,由阿鲁台迎回。

本雅失里是蒙古大汗额勒伯克的次子,元昭宗的孙子,元顺帝的曾孙。

1399年,其父额勒伯克被瓦剌王乌格齐哈什哈所杀,本雅失里西逃帖木儿帝国避难。

很有可能,帖木儿收留本雅失里,就是为了在其进攻明朝时,可以利用本雅失里的身份对蒙古本部起到号召作用,以作应援。甚至有可能,帖木儿想要的更多——征服中原,收复蒙古。

但,随着帖木儿的突然去世,东征戛然而止。本雅失里在帖木儿死后,再留在帖木儿帝国,已经毫无价值。

不过,西方不亮东方亮。本雅失里在帖木儿帝国失去重要性,却又在蒙古本部仍然“奇货可居”。

至少在永乐六年(1408年)三月,鬼力赤还是蒙古大汗。因为当时明成祖朱棣向本雅失里示好,还顺带着挑拨他与鬼力赤的矛盾。

以朕计之,鬼力赤与也孙台文结肺腑之亲,相依为固,今未必能亲就疏矣,况乎握重兵。虽或其下有附尔者,亦安敢与之异志?今尔与鬼力赤势不两立矣!

反过来说,连远在南方的朱棣都能看出来,本雅失里的回归,就是为了争夺汗位。可见,鞑靼内部的矛盾已经突显。同年冬天,鬼力赤果然就被阿鲁台杀掉了。

"是冬,鬼力赤残破。虏迎立本雅失理"

不过,本雅失里成为蒙古大汗后,却无法得到瓦剌人的承认。当初,正是因为瓦剌人杀了他的父亲额勒伯克,才使得本雅失里逃难去了帖木儿帝国。

至此,蒙古草原的西部瓦剌和东部鞑靼的格局,在本雅失里回归后,变得彻底难以愈合了。

阿鲁台:草原逃二代

随着本雅失里成为大汗,阿鲁台也一跃成为太师,实际掌握蒙古东部。

而仅仅在此前几年,从明朝给鞑靼的敕谕中就能看出,排在阿鲁台前面的还有三位——鬼力赤(大汗)、马儿哈咱(太师兼右丞相)、也孙台(太傅兼左丞相)。

当时,阿鲁台只能算是第四号人物,职位是太保兼枢密知院。

短短几年间,马儿哈咱被阿鲁台逼走,鬼力赤被阿鲁台所杀,也孙台也没再出现。由此开始,阿鲁台纵横蒙古高原三十年。

阿鲁台是如何上位的?一直比较模糊。可能只有先从他的身世讲起。

阿鲁台,出身于阿苏特部。阿苏特部源于元朝的阿速卫。阿速卫是元朝侍卫亲军的十三个色目卫之一。而阿速卫的士兵,又是来自蒙古西征时期,高加索地区的阿兰人。阿兰人的语言属于伊朗语族,也算是广义的伊朗人,而其直系后裔则是现在的奥塞梯人(就是如今夹在俄罗斯、格鲁吉亚之间的南北奥塞梯)。

阿鲁台则是蒙古化的伊朗人。

元朝的侍卫亲军取代了传统上蒙古大汗的怯薛军,成为皇帝的禁卫军。因为,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期间,怯薛军站队阿里不哥。忽必烈只能组建了自己的怯薛。

忽必烈“山寨”出来的怯薛,出于讨好贵族勋贵的目的,内部多为勋贵子弟。工作范围在皇城之内,工作性质是端茶倒水的服务型工作。而这些成为怯薛的贵族勋贵子弟,也把这个工作当做垫脚石,谋求更高的官职。元朝很多高官都出自怯薛。

由此,怯薛军实际上已经丧失作为一支精锐部队的能力。

实际负责都城保卫工作的,则是侍卫亲军。元朝有两座都城(上都、大都)。皇帝每年往返大都与上都之间,称作两都巡幸。侍卫亲军就常年驻扎在上都、大都,并在皇帝巡幸期间负责扈从。如果蒙古宗王叛乱,也由侍卫亲军负责平叛。

由此,侍卫亲军也成为了元朝最精锐的“中央军”。

不过,元朝中后期,侍卫亲军也逐渐沦落

侍卫亲军没成立多久,就按照民族种类划分成汉卫、色目卫。阿鲁台出身的阿速左、右卫,就是色目卫的一支。色目卫包括钦察卫、唐兀卫(西夏人组成)、康里卫等在内的十三个卫。这被称作分别置卫。侍卫亲军一共三十四个卫,色目卫占了三分之一。

而作为人数最多,也是最初的侍卫亲军核心的汉卫,也逐渐被边缘化,先是在作战中退居二线,再被充当工役、屯田,成为供贵族官员驱使的劳役。最终,汉卫沦丧。

色目卫,则与汉卫殊途同归。因为还保持着草原军事传统,将领世袭,色目卫逐渐家族化。表面上还是皇帝的兵,有正规军事编制,实际上已经成为贵族的私兵。再加上待遇好,养尊处优,到元朝末年也已经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元末风起云涌的时候,色目卫也曾被派到战场。但在几次交锋下来,常常一触即溃。

这样才让位于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等组建的民间地主武装。这个情况,类似清朝的绿营(正规军)和团练(地方自己组建)。不过,曾国藩等人的团练最终战胜了太平天国。王保保等人的地方部队却与元顺帝一起,被明朝军队一锅端地赶出了中原。

侍卫亲军随元顺帝逃回草原,成为其直属部众。另外再加上察罕脑儿行宫的工作人员,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部落——永谢布。

“永谢布”这个名字,曾经难住了一众蒙古历史学家。因为找不到对应的蒙古语意思。后来才发现,永谢布是汉语“云需府”的音译,全称云需总管府。这是一个负责管理察罕奥尔行宫的管理机构。这座行宫,地处元大都到元上都之间,聚集了一批为皇帝服务的工作人员,比如负责养鹰的女真人、负责制作弓箭的汉人,以及一些侍卫亲军。这些人回到草原后,逐渐部落化,在最初则称作永谢布十营,也就是后来的十个部落。如,负责养鹰的女真人演变为失保嗔部,负责制作弓箭的汉人演化为奴母嗔部。阿速卫演变为阿苏特部(特,是阿速人的复数形式),唐兀卫则成为唐古特部。还有一个喀喇沁部,可能是剩余的其他色目卫组成(喀喇沁的蒙语,就是保卫的意思),或者是钦察卫的后人组成。

要知道,逃回蒙古草原的北元皇帝手下的这批人,是最不能打的侍卫亲军色目卫以及根本就不是用来打仗的宫廷管理服务人员。但因为他们和北元皇帝一样,属于蒙古草原上的外来户,也是明朝北征的主要目标,反而遭受到了最惨重的伤亡

尤其捕鱼儿海之战,明军俘获蒙古王公大臣两千多人,男女军士七万多人。阿鲁台的兄长阿力台及一个妹妹也都在明军俘虏之列

天元帝带着数十骑突围而出,又遭到也速迭儿袭杀。北元遭受灭顶之灾。也速迭儿作为征服者,也将永谢布十营收在帐下。

连遭重创的永谢布十营进入了低谷期,却在也速迭儿父子在位时期,过上了相对平和的日子。这也给永谢布十营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之后,瓦剌内讧,才使得永谢布十营掌握了主动权。

而当时统领永谢布十营的,应该是哈剌章(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后来的国防部长)。哈剌章生于1339年,到1369年就不再有消息,疑似去世。

哈剌章去世后,其部下阿鲁台继任知枢密院事,也就继承了永谢布十营的指挥权。

按时间推测,元朝灭亡到阿鲁台掌权,是三十年。阿鲁台掌权到去世,又是三十年。一共六十年时间,可能就是阿鲁台的一生。所以,阿鲁台应该就是在元顺帝北逃之后出生的,算是逃二代。

也就是说,作为阿鲁台的基本盘是永谢布十营。永谢布十营是由一群元朝的遗老遗少组成的。他们流离失所、寄人篱下,来自不同民族,而能将他们团结起来的唯一信念,就是恢复元朝正统。

所以,阿鲁台才会迎立本雅失里为汗。这是阿鲁台的必然选择。相对来说,瓦剌就没有这个历史包袱,还主动向明朝派遣使节,请求封爵。

在本雅失里看来,他以元朝正统自居,就必然要收复失地,恢复元朝领土。所以,本雅失里、阿鲁台君臣对明朝的态度,必然充满敌视。

出征

反倒是,明成祖朱棣多次派遣使节表示双方通好的意愿。本雅失里却一概不报。

永乐帝五年五月,给事中郭骥出使蒙古本部,是明朝最后一次向本雅失里派出使节。这次出使有三个信息点:

1、 将逃到明朝边境的鞑靼部众送归。

2、 郭骥与本雅失里是旧相识。他在洪武二十八年出使帖木儿帝国,被扣留数年。被扣留期间,郭骥与本雅失里见过面。

3、 明成祖的态度放得很低,甚至说:可汗诚能上顺天心,下察人事,使命往来,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漠北,彼此永远相安无事,岂不美哉?

又是送归逃人,又是老熟人见面,朱棣的态度又放得这么低,却仍然没有等来鞑靼的回应。甚至一等就是一年。这样,明朝才给晾在一边的请求封爵的瓦剌使者回话——封瓦剌三酋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

也就在给瓦剌三王封爵不久,郭骥使团中有人从蒙古本部逃回,并告知郭骥已经被杀了。

朱棣暴怒,仅仅几天之后,就以丘福为主将,佩征虏大将军印,领兵十万,北征鞑靼。

永乐六年七月,丘福出征。一个月后,就传来丘福全军覆没的消息。

丘福出征之前,明朝曾得到消息:鞑靼刚刚被瓦剌击败,部众逃到克鲁伦河附近。位置有了,又是乘其初败之机,只要慎重行军,必然稳操胜券。可惜,丘福立功心切,不听众将领劝阻,孤军深入,却中了埋伏……

明军功败垂成,反而让鞑靼趁势控制朵颜三卫,实力陡增。

如果不把鞑靼的势头扑灭,后患无穷。而只有最优秀的统帅才能做到将其一举击败。可惜,明朝最优秀的将领,恰恰是朱棣自己。

永乐八年二月,明成祖集结五十万大军,亲自领兵出征。由此,明成祖五征漠北正式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