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提高幸福感(浅谈如何获得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获得幸福感,历来众说纷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积极提高幸福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积极提高幸福感(浅谈如何获得幸福感)

如何积极提高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获得幸福感,历来众说纷纭。

我以为,幸福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感觉。人的经历、现实处境和对客观亊物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幸福的内心体验和感觉也大相径庭。要想获得幸福感,必须在这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即情绪、思维和身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只有在这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有可能获得幸福感。

一、情绪在获得幸福感中的作用。

情绪是人们在认知客观事物和社会活动中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

情绪可能是短暂的爆发状态,也有可能是长期的潜伏状态,而这种潜伏状态往往习已为常,自己很难觉察。例如长期的失落感和孤独感,长期的压抑和悲观的情绪,长期的焦虑和缺乏安全感等等。

如果负面情绪占据了思想的主导地位,仅仅靠滿足物质欲望去获得幸福感,只能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它不但不能给你带来幸福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焦虑。如果正面情绪占据思想的主导地位,包括乐观、喜悦、自信、热情、豁达等等,既使物质条件并不很优越,甚至很艰苦,但你仍有可能获得幸福感。

要想正面情绪占据思想的主导地位,平时就应该提高掌控情绪的能力。前提是你应该提高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善于觉察情绪的细微变化,随时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倾向。比如此时此刻或一段时间内,你的情绪是喜悦还是悲伤,是平静还是躁动,是积极还是消极等等。从而找出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积极应对它并且改变它,从而有效的掌控自己的情绪,让正面情绪始终占据思想的主导地位,完美的幸福感就近在咫尺了。

二、思维在获得幸福感中的作用

思维是人脑对外界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是探索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高级智力活动。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只是一个方面,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思维方式。人与人最大的差別是思维方式的差别,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

思维方式分为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激励人发奋图强,进取上进;不固守旧观念,不断改变思维方式来适应新的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独立的观点等等都属于正面思维的范畴。

而僵化不变的思维,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思维,缺乏积极进取、消极颓废的思维等等都属于负面思维的范畴。

负面思维往往比负面情绪危害更大,负面情绪有时是短暂的,比较容易识別和掌控。而负面思维也许会伴随你的一生,严重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从而很难获得完美的幸福感。

因此,要想获得幸福感,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负面思维对我们思想和生活的影响,不断用正面的积极的思维方式主导我们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获得完美的幸福感就易如反掌。

三、身体在获得幸福感中的作用

情绪和思维属于精神方面,而身体则属于物质方面。精神和物质既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正面情绪和思维对获得幸福感至关重要,但身体在获得幸福感中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体是情绪和思维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身体状态良好,往往情绪平稳,思维清晰敏捷,才能更好发挥大脑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反之,疾病缠身,身体虚弱,度日如年,何谈自信乐观?何谈获得幸福感?当今不少精英学者正值年富力强、事业有成之际,却因身体原因,英年早逝,令人唏嘘不已。

正面的情绪、思维和良好的心态对保持健康的身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年老还是年轻,不能以年龄作为唯一的标准,年龄只能证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长度,并不能证明年老必衰或者年轻必强。正如当代印度心灵大师萨古鲁所说,人年轻或年老,应该以是否充滿活力为标准。所谓充滿活力,我理解应该是一生永葆童心,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兴趣广泛,善于学习;性格开朗,心态平和;思维敏捷,动作灵活等等。

2017年,我66岁独自登上黄山天都峰。2018年67岁携外孙徒步登华山北峰、东峰、南峰和西峰,途中攀千尺幢,过百尺峡,探“鹞子翻身”,步“长空栈道。2020年69岁随女儿、女婿、外孙自驾西藏之旅,旅行途中经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和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均安然无恙。自年轻时至今,游泳锻炼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平时自由泳可以连续游一千米,也许游两三千米才能达到身体极限,不知是否老之将至?

因此,保持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有了健康的身体,你才有可能在情绪、思维、心态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获得完美的幸福感。

四、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我以为,人应该把获得幸福感始终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生活舒适,扶危济困等都可以使我们获得幸福感,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不断提升幸福感,追求更加完美的幸福感。

享受大自然。

大自然是地球给予人类的丰厚馈赠。世界各国,大江南北,地理特征千差万別,民俗风情千姿百态,文化历史各有千秋。只有溶入大自然的怀抱,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才能领略大自然瑰丽神奇的风光,体验各地的民俗风情,学习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你置身于大自然雄浑磅礴的环境之中,你才能感到大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你才能认识到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对人类的深远意义。当你漫步在张家界的奇峰峻岭之中,能体会到什么是震撼心灵,鬼斧神工;当你望着浩翰无际的大海时,能体会到什么是博大胸怀,宠辱皆忘;当你欣赏如诗如画的黄山美景时,能体会到什么是心旷神怡,心静如水;当你屹立于华山之巅,能体会到什么是开阔视野,放眼世界。此时此刻,你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完美的幸福感。

学会享受闲暇

闲暇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获得幸福感和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对闲暇的定义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人们辛苦挣来的闲暇,就是为了让人能够自由地享受意识和个性所带来的乐趣,所以,闲暇是人生的精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苏格拉底珍视闲睱甚于一切。”可见闲暇之于人生何等重要。可惜许多人意识不到闲睱的宝贵,没有充分的利用宝贵的闲暇时光,将闲睱视为无聊,岂不可悲可叹。

事实上,无聊感和思想的贫乏、空虚成正比。如果除了感官享受和社交乐趣之外,再无其它乐趣,那末无聊感将伴随你的一生。叔本华又说“人的精神财富越优越和显著,那末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如果你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兴趣广泛,生活充实,何来无聊之感。

人生短暂,人的一生从蹒跚学步到迟暮之年,为家庭、子女和事业,忙忙碌碌,辛苦奔波,一生中真正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并不多。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精神财富,提高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幸福感,从而获得完美的幸福感。

学会享受孤独

这个观点也许违反了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孤独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如何去享受?尤其对老年人更是如此。许多老年人惧怕孤独感,渴望与人交往。大多数人也认为老年人的衰老多病和孤独感有很大关系。因此,“常回家看看”那首歌更是广为留传。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不知此观点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人的一生中经常会产生孤独感,孤独感会使人情绪低落,思想空虚,生活无聊。有时这种感觉稍纵即逝,有时则长期挥之不去。如何排解孤独感,首先就要学会享受独处。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又说“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当一个人独处的时侯,他才是自由的。”当你独处时,避开了生活琐事和繁忙的工作,远离了社交的纷繁,可以保持平和的心境,有利于缓解焦虑,化解烦恼,激发灵感,提高创造力。

独处时,有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哲学以及儒释道的经典浩如烟海,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久而久之,我们可以养成读书的习惯,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读懂生活,参透人生;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放飞自我,达到自由空灵的精神境界。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经历了文化贫瘠,没有书读的年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当今国家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化素养,使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光彩充实。

佛经上有个词语叫作“观照”,意思是用心灵静观世界,照见万物,直面自我。独处时我们可以去用心灵观照万物,审视自我。观照自己的心境是否平和;情绪和思维是否以正面为主;觉察身体各处的细微变化,有无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各方面都感觉良好,随之而来的就是心境平和,情绪喜悦,思维积极向上,身体充滿活力,完美的幸福感就不期而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