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从参加革命开始,就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国民党高官、民主党派人士……建国后,周总理又兼任了外交部长,还要和许多外宾打交道。

如此一来,就必须要参加宴会,参加宴会那就要喝酒。跟周总理喝过酒的人都知道,周总理号称“千杯不醉”,酒量很大,可大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楚。

虽然说周总理酒量大,但他平时是不爱喝酒的,喝酒大多是为了工作需要,像接待客人、参加宴会等等。可要真喝起酒来,还真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酒有别肠。也就是说,会喝酒的人大多是天生的,周总理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早在红军长征的时候,路过了贵州的茅台镇,据周总理后来自己回忆,那次,他喝了25杯,大概是一两多一杯,这样算下来,周总理一次就喝了两三斤茅台酒。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1)

图 | 周总理

现在我们谁能一次喝两三斤茅台,恐怕也没几个人吧!

1945年重庆谈判的时候,因为毛主席不善喝酒,都是周总理代替他喝的,然后再喝自己那一杯,等于是周总理一人喝了两人的酒。

那次宴会上,有很多的国民党高官,他们轮番敬酒,周总理毫不畏惧,一概喝下。喝完后周总理显得更加神采奕奕,以至于在场一个记者感慨道:“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周总理的酒量可见一斑!

但酒量再大,也有喝醉的时候,说出来你别不信,周总理一生中只有3次喝醉过!

每次喝醉的背后,都隐藏了真挚的故事。正是因为周总理酒量大,常需要喝酒,所以留下了很多跟酒有关的趣事,这些趣事里又有很多充满了温情、智慧与气度……

一、酒中有温情

我们国家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百姓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喝酒了。周总理和酒也有一些缘分,周家是官宦人家,祖上有不少人都是做师爷的,然后进入官场。

既然踏进了官场,那就免不了要和各种人喝酒。而且在周总理的老家淮安,有这样一个习俗,在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长辈会劝儿孙喝点酒。似乎男孩子不会喝酒,进入社会就寸步难行一样。

因此,周总理从小就会喝酒。但是我们都知道,周总理参加革命后,经常有许多工作,自然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高兴了喝点酒,不高兴也喝点酒。

周总理必须要看时机和场面,也要节制,还要讲究分寸,把握情义!

说到周总理喝酒,自然离不开他的父亲周贻能。我们之前就说了,按照淮安的习俗,长辈是会让儿孙喝酒的。更何况,周贻能这辈子有两个爱好,一个是下棋,另一个就是喝酒。

日常生活中,周贻能时不时就喜欢喝两口,哪怕不是吃饭,没有下酒菜,都要喝几口。父亲都这么喜欢喝酒,儿子难免也会感染。

1940年,周总理在南方局工作,把父亲周贻能也接了过来,一来家人团聚,二来周贻能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当时周贻能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每天都要喝点酒,尽管只有一些素菜下酒。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2)

图 | 周贻能

有一次,周贻能因为心情不太好,就多喝了几杯。人一喝醉,身子就有些飘飘然,加上他年纪这么大了,万一摔跤了那就不好了。

在南方局工作的张颖看到老爷子喝了不少,就过去扶他回房间,又为他收拾。恰好那天周总理和邓颖超来看老爷子,结果看到老爷子喝得半醉,周总理有些不高兴。

就对周贻能说道:“大(淮安方言,爸爸的意思),我们这里人手本就不够,大家都很忙,现在你喝醉了,还要人照顾,这多不好,以后您还是少喝点吧。”

周贻能也知道现在时局艰难,南方局的工作一大堆,老爷子走南闯北,也是明事理的人。周总理说了他后,他也知道自己今天做得有些不对,没有说什么。

邓颖超看老人家沉默了,低声对周总理说道:“你就不要说了,让爸爸好好休息一下。”

邓颖超这样一说,周总理也感觉自己说得稍微重了些。第二天,周总理和邓颖超又来到了周贻能的住处,还带了一点酒,炒了盘鸡蛋和青菜,周贻能有些不知所措。

周总理扶他坐到椅子上,说道:“大,我们都忙,也没时间陪你喝酒,昨天我不该那样说你,小超要我过来陪你喝几杯,算是为昨天赔礼了。”

周贻能一听很高兴:“恩来,你昨天说得也没错,现在不是喝闲酒的时候,以后我会少喝点的!”

父子俩都笑了,端起酒杯碰了一下,随后二人你来我往,喝得有说有笑。

周总理用酒向父亲表达了孝心和歉意,这是他们父子俩的温情。但周总理在不同的场合,用酒表达了不同的感受,就比如和国民党将领胡宗南喝酒的时候,传递出的是智慧。

二、酒中有智慧

1943年,胡宗南接到了蒋介石的密令,趁苏联解散了共产国际的机会,出兵攻占陕甘宁边区。胡宗南立即领命,开始战前部署,调兵遣将。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3)

图 | 胡宗南

恰好在这个时候,周总理从重庆回延安,来到了西安!

昔日的老师来了,胡宗南自然不敢怠慢。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周总理是政治部主任,胡宗南是一期生,教导了他不少道理。

胡宗南对周总理恭敬有加,提出要好好招待老师。实际上,这不过是表面功夫,胡宗南命令下属,对周总理执弟子礼,但对他多灌酒,最好是灌醉。

胡宗南也知道周总理酒量好,为了灌醉周总理,他把黄埔六期以上在西安的将领召集起来,从那里面挑出了30位最能喝酒的人,并让他们都带妻子一同参加。

面对胡宗南的阴谋,周总理一无所知……

在酒宴开始前,胡宗南让秘书熊向晖去接周总理。为了表示庄重,胡宗南还特意让熊向晖开自己的专车去。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后,熊向晖用英语跟周总理说道:“请小心,提防被灌醉。”

原来,熊向晖是我党的地下情报人员,1939年潜伏到胡宗南身边,胡宗南对此毫无察觉。

宴会在胡宗南的官邸举行,邓颖超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参加。当周总理一到官邸时,胡宗南已经在门口等候了,周总理下车后,一群人立即向他敬军礼。周总理微笑着和胡宗南等人打招呼,然后走进宴会厅。

周总理落座后,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主任王超凡马上跳了出来,一番欢迎词说得冠冕堂皇,最后说道:“请在座的黄埔同学举杯,一同为周先生敬三杯酒。”

王超凡举起杯子后说道:“这第一杯酒,敬蒋委员长,领导抗战,居功至伟,祝他身体健康。”

周恩来一听后,笑道:“我是共产党员,愿意为蒋委员长干杯,你们都是国民党员,也一起祝毛主席身体健康吧。”

这句话一出,一干国民党将领全都傻眼了,连胡宗南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这怎么拒绝,明明是他们先提出敬酒,而且还是周恩来这位老师提出来的要求,他们怎么办?

周恩来举起酒杯,发现四周没一人响应,这个局面似乎他想到了,依旧笑道:“看来各位有难处啊,那我也不勉强,这杯酒就算了吧!”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4)

图 | 周总理

说完后,周恩来就放下了酒杯,跟一旁的胡宗南交谈起来。

眼看场面冷了下来,王超凡又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将军夫人。这些将军夫人哪个不是经常出入宴会,对这一点早就心领神会,一群人立即起身,走向了周恩来。

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对周恩来说道:“周先生,我们是妇道人家,没有去过黄埔军校。但也知道周先生在军校任职的时候,在那倡导黄埔精神,为了黄埔精神,我们每人敬您一杯!”

真要每人一杯,那还得了,在场的将军夫人少说也有几十位。周恩来对这种把戏心里早已明白,他站起来说道:“各位夫人都很漂亮,刚才这位夫人说的话更漂亮。”

随后,他用眼光扫视了一圈,对这些将军夫人说道:“既然你们说为了黄埔精神,那我想问问你们,什么是黄埔精神?谁要是答得好,我就跟她干杯。”

这些将军夫人一个个都愣了,她们平时没事就打打麻将、逛逛街,书都不怎么看,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是黄埔精神呢?

一群人没有一个答得出来,场面有些尴尬,胡宗南赶紧打圆场:“今天我们不谈政治,只叙旧谊。”

周恩来也不勉强,跟那些将军夫人闲聊了其他的,让她们落座回去了。

这边将军夫人丢了人,那些将领心里不舒服了。一个个又起身排队走到周恩来身边,领头的一位说道:“胡长官刚才说了,不谈政治,只叙旧谊。先生之前是黄埔的政治部主任,和我们有师生情分,我们这些学生今天有幸能在西安见到老师,实在是难得。我们每人向您敬一杯酒,老师可不要拒绝啊!”

周恩来笑道:“既然今天不谈政治,可你刚才说我之前是政治部主任,我这个政治部主任能不谈政治吗?”

周恩来把头转向胡宗南:“请问胡长官,我这杯酒该喝吗?”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5)

图 | 周总理

不谈政治是他胡宗南说的,结果这群将领偏又提到了周恩来的职务。胡宗南一下也愣住了,打个哈哈道:“老师莫怪,他们是大老粗,没什么头脑,该他们喝,算是罚酒。”

胡宗南的话一出,那些将领也不好拒绝,一个个不情愿地喝下了酒。

酒宴结束前,周恩来举起酒杯:“谢谢胡长官的盛情款待,来之前,我听说胡长官的大军正在向陕甘宁边区调动,今天胡长官告诉我那是传言,不能当真。现在日寇还没赶出去,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早日驱逐日寇。干杯!”

说完,周恩来就一饮而尽,其他在场的人也纷纷喝掉了杯中的酒。

周恩来的随机应变、说话艺术今天让他们大开眼界,不仅让胡宗南不敢对陕甘宁轻举妄动,也避免了被灌酒。

国民党将领心里对周恩来都有些佩服,只是不方便讲出来。就连胡宗南,也被这位昔日恩师所折服。

三、酒中有情义

周恩来并不是没有酒量,而是清楚了胡宗南的招数,知道他们要故意灌酒,那就没有必要喝了。周恩来的酒量有多大,在重庆谈判期间就能看出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主席去重庆“共商国事”。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是蒋介石摆的鸿门宴,但为了国内和平,毛主席还是决定去。

毛主席去重庆,周恩来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9月2日晚上,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要参加一个酒会,宴会上有共产党代表,有苏联人员、民主人士和蒋介石等国民党官员,加起来有三百多人,聚齐了重庆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样一个酒会,喝酒是避免不了的,周恩来在出发前就暗暗做了一个决定,如果有人向毛主席敬酒,他一律挡下,代替毛主席喝。

等毛主席、周恩来到了酒会大厅时,大家都鼓起掌欢迎,现场情绪很高涨。毛主席热情和各界人士打招呼、交谈,很多人举起酒杯向毛主席致意,周恩来紧紧跟在毛主席身边,寸步不离。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6)

图 | 重庆谈判时酒会

当有人来到毛主席面前时,周恩来就落后半个身子,跟在毛主席后面。当说完了话要敬酒时,周恩来就抢先一步站出去,接过毛主席的酒杯一饮而尽,喝之前还跟人解释道:“主席不善喝酒,我来替他喝。”

来敬酒的人里,有衷心前来的,像一些民主人士。但也有不怀好意的,里面就有国民党将领。可在这样的场面,谁的酒都不好意思不喝。敬酒的人来了一个又一个,周恩来都不推辞,全部喝下。

他不仅要喝毛主席那杯,还要喝自己那杯,等于是每次都要喝双份。虽然说杯子很小,可这样喝下去,积少成多,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周恩来喝了多少。

毛主席和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周恩来一人喝了那么多酒,非常心疼他。周恩来喝了很多酒后,依然没有醉意,喝了些酒后显得更加神采奕奕,当时有一个记者看到后,感慨道:“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回到红岩办事处后,秘书李少石看到周恩来坐在那,身上有很重的酒气,呼吸也带着酒味,便小声问道:“周副主席,您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啊?”

周恩来已经有些醉意了,轻声说道:“我怕有人在酒里做手脚,放毒。”

周恩来的一番话让秘书落泪了,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在酒会上周恩来要那样做了,周恩来是在用生命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啊!

那一杯又一杯酒,喝下去的是情义、是忠诚!

简单休息过后,周恩来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和谈还有很多的事,他要为第二天的谈判做准备。

四、三次醉酒

周恩来虽然酒量大,可也不是无底洞啊,他这一生中就有三次喝醉过!

第一次是和邓颖超结婚的时候,洞房花烛夜!

周恩来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参加,他心情很好,对敬酒一律不拒绝,结果喝醉了。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7)

图 | 周总理和邓颖超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了。周恩来请了两桌客人,有张治中、邓演达等国民党人,也有陈赓、李富春等共产党人,两桌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那天晚上,周恩来心情很好,朋友不停向他们敬酒,因为邓颖超不怎么喝酒,所以都是周恩来代替她喝的,结果最后周恩来就喝醉了。

1989年,邓颖超接见张治中的子女,跟他们说道:“当年那场酒席,你父亲一口酒没喝,倒把恩来灌醉了,最后他找来卫兵把恩来抬回去了,这件事我一直都记得。”

第二次是在1954年,周总理要去出席日内瓦会议,提前到莫斯科和苏联协商。

周总理一行到达莫斯科后,受到了很隆重的欢迎,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和苏联代表展开了多次会谈。在会谈结束准备回国的前一天晚上,苏联举行宴会招待周总理。

宴会的气氛很热烈,大家开怀畅饮,有说有笑,赫鲁晓夫不断向周总理敬酒,周总理也不便拒绝。因为和苏联谈得很好,加上我们马上就要第一次参加日内瓦这样的国际会议,周总理兴致很好。

可因为连日来的工作,周总理的身体已经很劳累了,加上在宴会上,赫鲁晓夫等人用苏联的欢迎仪式,同周总理拥抱、旋转,周总理肝脏本就有病,不能多喝酒。

结果,那天晚上,周总理喝了不少酒,以至于都呕吐了。

回国后,周总理向毛主席做了检讨,承认自己喝酒不慎引起了呕吐。

主席笑着说道:“恩来,这是常有的事,不算丢丑。”

第三次是1958年,欢迎志愿军回国的宴会上。

1958年10月,志愿军司令杨勇率领最后一批志愿军将士回国,周总理、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站台迎接,首都上万人举行了欢迎大会。

那天晚上,周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杨勇、王平等将领。周总理显得非常激动,说道:“从第一批志愿军入朝,到今天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已经八年了,我很高兴!”

周总理说完后,率先倒了一杯茅台酒,代表毛主席向各位英雄敬酒。大家都被周总理所感染了,很多人喝得很畅快,周总理几乎和每一个出席宴会的志愿军代表都干杯了。

周总理情绪非常激动,以至于在会场舞起象征胜利的红旗。因为喝得太多,导致脚步都有些踉跄。后来周总理喝醉了,都是由工作人员护送回去的。

这一次,周总理是因为志愿军回国,怀着对英雄的敬重而喝多了酒。

到了晚年的时候,周总理的身体越来越差,也就不怎么喝酒了。后来在一次体检中,发现患上了膀胱癌,周总理更是直接戒酒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他们。

说出来你别不信英文(说出来你别不信)(8)

图 | 尼克松和周总理干杯

在酒宴上,周总理仍然像以前一样,和客人谈笑风生,显得很有气度。但是,他端起酒杯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饮而尽了,基本上不喝。

周总理在祝酒时,说完干杯后嘴巴只是浅浅碰一下杯子,然后礼貌地跟对方点头致意,用微笑和注目的眼神代替了干杯。祝完酒后,周总理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酒杯还是满的。

这一举动被尼克松发现了,他问道:“总理阁下,听说您很会喝酒啊!”

周总理笑道:“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年龄大了,医生限制我喝酒,不能超过三杯。”

尼克松点了点头,说道:“我在书里读到过,你们曾经攻占了茅台酒的家乡……”

周总理笑了笑:“是啊,那时候,茅台酒不仅能喝,还被我们看作良药,用来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包治百病。”

尼克松举杯道:“让我们用杯子里的良药去除你的疾病吧。”

周总理也笑了,这一次他把杯子里的酒都喝了。

周总理的一生,和酒打了很多交道,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周总理用酒表达对父亲的孝心和歉意,用酒躲避胡宗南的阴谋,用酒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酒量大,却也会喝醉,周总理喝醉的三次,都是因为心情激动,太高兴才喝醉的。这正是周总理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喝酒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心情。

酒,在周总理身上,反映出的是他的道德,精神和情感世界!

. END .

文:庐陵一小生

编辑、排版:小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