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否可败而不改其骄(心气高傲气足关羽失败有必然)

“超群绝伦”意思是超出众人,同辈中无人可比。最早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原文中说:“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大家熟悉《三国演义》,因为那是通俗文学,符合普通百姓的口味,老少咸宜,适合流传,但里边戏说的成分不少。而陈寿的《三国志》实实在在是经典史书,文字精炼、更重史实,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并称为前四史,可见地位之高。

跟《三国演义》明显尊刘抑曹相比,《三国志》更客观,特别是对蜀国君臣的记述少了很多演绎,多了不少中肯的评价。这其中就包括被神化的关羽。

关羽一直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堪称大将中的大将。实际上历史中从未有过五虎上将之说,《三国志》蜀志中第六篇专门为蜀国大将们做了个合传,列入其中的就是关张赵马黄五人,看来虽没有那么响亮的名头,这五人也还是蜀汉第一流的战将。

关羽是否可败而不改其骄(心气高傲气足关羽失败有必然)(1)

做传时排名第一的也的确是关羽。关羽曾任前将军,死时才追谥为壮缪侯。要知道早在若干年前,官渡之战时,曹操就因关羽斩了颜良而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两厢对比,还是觉得曹操更厚道。

在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趁机占据荆州,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自己则率领主力去了西川扩充地盘。

在镇守襄阳时,关羽的确出了很大风头,势力鼎盛。他打的曹军损兵折将,有点发懵。若不是关羽自身出了问题,孙权估计也不敢轻举妄动。

关羽是否可败而不改其骄(心气高傲气足关羽失败有必然)(2)

当时的形式,荆州就是三国势力犬牙交错的前线,曹军大将曹仁镇守樊城对峙,但明显受到关羽大军威胁,有点撑不住。曹操派了大将于禁率领大军救援,还有那个著名的硬汉庞德带着棺材出征,没成想,天助蜀军,关羽水淹七军,让于禁大军全军覆没。一世英名的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插个题外话,于禁也是个传奇人物,投降了免了一死,但被关羽扔监狱里,直到荆州被孙权偷袭得手,于禁又被孙权抓到,后期献给曹魏,兜兜转转又回了家。叛徒在啥时候都不能原谅,命是多活了很多年,但够屈辱,似乎也不怎么划算。

关羽的大胜震动了曹魏,《三国志》说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吓得动了念头,要把首都从许昌迁走,避开关羽的锋芒。

盛极而衰,咱们的文化里讲究这个,现实也是如此。陈寿给关羽的平价是,关羽对基层百姓士卒很好很客气,但对上层士大夫却很傲慢,这个傲慢和自大害了关羽。

当时马超在西川归降了刘备,刘备礼遇甚佳。关羽听到后心里就不爽,马超一个无路可走的破落户,有啥资本跟自己这创业老臣相提并论呢。他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

诸葛亮那情商高的很,知道关羽要什么答案,于是回信答说:“马超文武兼备,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堪比英布、彭越,跟张飞是并驾齐驱,但不及你关羽超群绝伦”关羽看了回信高兴得很,赶紧把这个贴金的信笺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还有件事,估计也能反映关羽的心胸。刘备在攻取益州的战斗中,多亏了黄忠的冲锋陷阵,而在汉中之战中,黄忠还杀掉魏国大将夏侯渊,立下大功。刘备做了汉中王,除了封关羽为前将军,还打算封黄忠为后将军,赶紧诸葛亮劝刘备,他说黄忠的名望不能跟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现在让他与关、马等平起平坐,关羽远在荆州,不了解黄忠战功,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这任命还是取消的好。是刘备坚持,才授了黄忠这个官职和爵位。

关羽的这个毛病最终害了他自己,在与曹操新派来救援樊城的徐晃对战时,他没占到便宜,退回江陵老家,才发现已被吕蒙偷袭。最终大败,与儿子关平一同被东吴杀害。

关羽是否可败而不改其骄(心气高傲气足关羽失败有必然)(3)

是否超群绝伦,最好盖棺定论,自己一直觉得就是异于常人,厉害的很,那多半是要栽跟头的,关羽如此,我们大多数人更是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