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时候吃汤圆还是饺子(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以特色饮食为主体的食俗占有重要位置。人们通过这些食俗活动,不但能满足物质享受,还在美食中寄予理想、愿望,表达文化需求和审美意识。冬至作为一个传统大节,同样有着十分丰富的食俗。这些食俗同礼俗一样,也浸透着很深的感恩情怀。

冬至的时候吃汤圆还是饺子(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1)

图片来源网络

在北方许多地区,都有冬至吃饺子的。此俗的来源,据说与女娲补天有关。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地上没有人,人类的始祖女娲便用泥土造人。尽管她造的人五官端正、体魄健壮,但是严冬一到,耳朵就会被冻掉。为此,女娲就在泥人的耳朵上扎个小孔,穿一根线,线的另一端塞进泥人嘴中,让泥人咬住,这才使耳朵得以保全。后来每到冬至,人们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意思是让女娲造的人咬住带(馅)线的耳朵,不被冻掉,以此来感谢女娲的救治之恩。

冬至的时候吃汤圆还是饺子(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2)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种说法,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医药学家,一向有“医圣”之称。有一年冬至,告老还乡的张仲景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和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制作“祛寒娇耳汤”,为乡亲们医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物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治伤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下后顿觉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很快治好了。后来人们为感谢医圣的救治之恩,便模仿“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名曰“饺子”,在冬至这天享用。至今,南阳一带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的时候吃汤圆还是饺子(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3)

图片来源网络

与北方稍有不同,南方大部分地区在冬至这天要吃汤圆,诚如古诗所言:“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是用糯米粉加糖馅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圆满”“团圆”。在潮汕地区,有冬至吃甜丸的习俗,甜丸亦即汤圆,又称冬节丸。潮汕人过冬至,一般在头一天就将糯米粉磨好。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将预先和好的粉团一块块撕下来,搓成琉璃球一样的甜丸,天亮前将甜丸煮熟,每人吃上一碗,以庆贺全家团圆。当地还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谣,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过了冬至大家已添了一岁,故谓之“添岁”。

冬至的时候吃汤圆还是饺子(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4)

图片来源网络

过去,甜丸不仅是吃的,人们还将它粘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这样做,一是预示着明年庄稼丰收、全家团圆;二是为了感谢老鼠给人间送来五谷种子之恩。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人们居住的土地上不长庄稼,只生野草,人们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生活非常贫苦。老鼠利用自己善于穿墙打洞的本领,从天上偷来五谷的种子,送给人们种植,并相约每年收获时,留一点庄稼在地里,供鼠辈生活。人们播下老鼠送来的种子,果然获得大丰收,生活也大有改善。然而贪心的人们却违背誓约,把田里的庄稼全收回家,一点儿也没给老鼠留。老鼠见没了生活来源,一气之下便向玉皇大帝告状。玉帝一听也深感不平,便赐给老鼠一副坚利的牙齿,叫它潜入各家各户,去吃人们囤积的粮食。从此,老鼠便由与人为善变成与人为害……后来人们良心发现,觉得不能忘记老鼠送种子之功,于是每年冬至这天,就用吃甜丸、粘甜丸的方式来纪念它。当然,传说中的老鼠只是载体,这一传说寄托了人们的感恩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