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昆曲吟唱(不曾遗忘的符号)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评弹皇后”盛小云与摇滚乐队“痛仰”跨界合作,90后苏州昆曲演员刘煜“牵手”说唱歌手GAI(周延)、淮安千年古镇举办国风音乐秀……自我迭代的国潮热在2020年又吹来新风。拥抱国潮、打造IP,成为激发社会活力的一道新赛道。
不曾遗忘的符号
古老“非遗”成潮音
水墨腔调的昆曲,四句要唱上三分钟;而说唱歌手三分钟却能从嘴里“蹦达”出几百字了。极慢的和极快的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骄阳似火的八月,网易云音乐联合新华社·声在中国打造的非遗音乐纪录节目《不曾遗忘的符号》26日发布先导片,粤剧、昆曲、苏州评弹、秦腔等非遗将搭乘流行的翅膀,通过与GAI(周延)、痛仰乐队、马伯骞、Tizzy T等四组不同风格音乐人的合作,飞向更大众的音乐市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11岁开始学戏至今,江苏90后昆曲演员刘煜已经唱了不下几十万遍《牡丹亭·皂罗袍》,但将在说唱歌曲里唱昆曲,还是头一次。而和她合作的艺人是GAI,是《中国有嘻哈》第一季的冠军,在《歌手》中翻唱的说唱版《沧海一声笑》也引发刷屏。 “做音乐一定要有责任感,我想把里面塞的东西都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GAI说。 8月,GAI来到苏州拍摄MV和视频部分,不仅穿上了戏曲,还在刘煜和苏州昆剧院小生周雪峰指导下,学习了简单的昆曲知识和身段。从对昆曲一无所知到越听越感兴趣,GAI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戏曲“破圈”之关键:不怕戏曲不被年轻人喜爱,怕的是年轻人根本听不到戏曲。 “如果按照昆曲原来的节奏走,跟不上说唱。我只能‘三倍速’地唱,但一旦加快,昆曲的腔会出现唱不完的情况。”对于刘煜来说,节奏是这次跨界合作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大的亮点。 据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百度国潮骄傲大数据》报告显示,自2009年到2019年10年间,中国品牌的关注度占比由38%增长到70%。具体到行业而言,电子、文娱、服装、汽车、化妆品、食品等六大行业均呈现出了对中国品牌关注度的稳定增长。其中,文娱领域从颓势迎头赶上,呈现出36%的增长态势。代表着一个时代审美的流行音乐的新态势,正是“国潮热”最生动的注脚。 “我们不是只在流行音乐的配乐上去加一些笛子、琵琶、古筝这样的东西,非遗 流行音乐的合作应该有高明的升级版!”《不曾遗忘的符号》节目制片人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档8月30日上线的节目,去匹配这两类音乐的属性,并通过流行音乐人的“流量”带年轻人“入门”传统戏曲,并最终让传统戏曲成为时代最潮音。
“评弹皇后”盛小云也参与了《不曾遗忘的符号》,从创作、各自排练,再到最后的融合,近两个月来她一直在和痛仰乐队打磨歌曲,并发现了“新大陆”。“评弹其实每一遍都是不一样的,它没有一个固定的速度,也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次唱出来的咬字尾音都是不一样的。而不管是在音乐节、电视节目中,摇滚唱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自由的,奔放的,是这两种艺术相通的地方。”在盛小云看来,融合不代表抹杀个性,绽放各自之美,才能真正的美美与共。
传统文化现代生活
“国潮”正当时
这两年来,无论是老干妈、百雀羚、大白兔等商业品牌的借力,亦或是文化综艺、国风动漫、国风音乐、国风游戏、国风电影等内容持续火热,“国潮IP”走红记频频在上演。而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国潮”的视野也呈现出越发开阔的态势,新的应用场景酝酿之中。
民乐出圈。自得琴社,在淡黄色的背景下,穿着古代服装,优雅地演奏中国传统乐器;国乐大师方锦龙“大战”百人乐团,中国乐器惊艳亮相;《明日之子superband》《这!就是街舞3》让“唢呐”登上热搜。
非遗更新。抖音发布首张非遗音乐作品《国韵潮声》中,一首由抖音红人多余和毛毛姐演唱的《龙船调》将原版本中最有特点的两句念白——“哪个来推我嘛”,“我来推你嘛”,做成了魔性洗脑的口白桥段;歌手陈柯宇在《天河的彩桥》中营造了“牛郎与织女”见面一起“蹦迪”的感觉。
新媒体助力。“自得琴社”出品的《清平乐》视频全网播放量已超600万,在B站的播放量达204万、弹幕1.4万条。5月初,酷狗直播的“春晖纪·国风音乐盛典”,吸引了1580万观众在线围观,产生1248多万次互动。截至去年8月,据不完全统计,抖音上共有102万个国家级非遗民歌短视频,产生了37亿播放,获得1.24亿点赞。
“感谢大家来到河下古镇,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风采和魅力!”处暑的夜晚,位于淮安的“进士之乡”河下古镇被国潮点燃。8月22日晚7点,一场名为“河下古韵国风音乐秀”的国风盛宴在这里举行。 “河下古镇‘养在深闺人不识’,它拥有2500年历史,是进士之乡,事实上,这里居住着许多古镇‘原住民’,也有不少人文景点,加上美味的淮扬菜,周末一家人或者三五朋友组团来玩,可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淮安楚韵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基于这样的内涵,一场蓄谋已久的国潮之夜应运而生。 流行音符越上石板青瓦,古典雅乐伴着电子动音一起,《凉凉》《卷珠帘》《青花瓷》等十多首超人气经典国风歌曲在古朴雄伟的魁星阁上唱响,激活了小镇的历史和现代摩登感。
传统民乐与流行元素相遇相知,古体诗词与现代语的汇融合碰撞、共融共生,催生出属于当下新潮青年的音乐语汇——“国风音乐”,“传统古镇现代生活,这和国风音乐不谋而合,它们有着相同的属性。”奥斯咔文化传媒陈丽斌说。
《青年文娱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随着国潮的崛起,中国流行音乐、相声、脱口秀等民族艺术逐渐成为了文娱消费的热潮。过去一年,95后观演人均年消费高达893元人民币,年增长幅度高出整体人群11%,比80前人群增幅高24%。不仅如此,95后跨城观演人数超88万人,较18年同比增长71%,占全年龄总比例的56%。 夜间亮起来、乡间热起来、网间红起来……在文旅消费、夜经济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文学之都”的元素之于南京、国宝大熊猫的新创开发之于成都,还是乌镇着力打造的戏剧节、 江浙沪最具网红特质旅游目的地发布,以国潮为审美,正成为不少城镇打造“网红”之路的抓手之一。 “在我看来国潮不仅是一种的传统元素,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85后的杂志编辑蔡中是古镇游的爱好者,这些年他走遍了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古镇后,体验传统文化的有趣呈现后说,“拒绝千篇一律的老土,就要与众不同的时髦。而国潮无疑是另一种极致的时髦。” 在5G的大背景下,人们和文化之间的交互方式还在不断挖掘和迭代。
4个人中就有一个Z世代人
绽放个性,美美与共
“中国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Z世代人,他们是网络原住民,是新消费时代的重要力量,也是国潮背后的主流人群。”卓然影业CEO张进说,在影视娱乐行业选择IP品牌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是核心元素之一。 Z世代指的是1990年代中叶至2000年后出生的人,有研究机构指出,从2019年起,95后和00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这个趋势将持续到2030年。据《在数字活中拥抱传统——2019 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在受访的青年中,有近9成的年轻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选择上,80.5%的年轻通过网络媒介了解。 步入21世纪20年代,那些传统的、“土得掉渣”的、却又纯中国化的叙事方式,成为年轻人最引以为傲的“先锋标签”,正是在此背景下,“传统”才有了走向“国潮”的底气和面向世界的勇气与动力。 年轻人的追捧,让国潮成潮,而反过来澎湃的国潮,也让年轻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院团招收的人数毕竟有限,过去学音乐的孩子,常常是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问题。”音乐人陈丽斌身边有一群创作国风歌曲的南京音乐人,坚持理想,举步维艰,穷的时候连坐地铁的钱都没有。“国潮”加上直播热潮,让这群坐进直播间唱歌孩子有了新的赛道,“人气旺的,年入几十万都是有的。”而国产动漫的日益崛起,也让昔日被冷落的美术生们有了眼见的光明未来。
国潮热好似一个催化剂,在不断更新的社会生活里荡起一圈圈散开的水波,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交汇点记者 陈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