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

存在阈是一个同时涵盖存在度代偿度于一体的度量概念。如果存在度的递减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稳定性递失现象获得确证,如果代偿度的递增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结构递繁和属性递丰等对应现象获得确证,则有关存在阈守恒的理论根据自动成立:(参阅十六、十九章)

前者以潜隐的“内性”或“本性”规定了存在的基准

后者以开放的“外性”或“属性”实现了基准的存在。(1)

如果没有存在的基准,则后衍者属性无须作为自为的手段而丰化;

如果没有基准的存在,则原存者本性无须作为自在的自然而立本。

这个既体现着立本又体现着丰化的“存在基准”就是“存在阈”。(2)

显然,这其间暗含着“本”和“末”的位置关系,也暗含着存在效价对代偿效价的定量尺度。换言之,所谓代偿效价的“度”的规定或代偿演化的“矢量”规定即借由存在阈而得以显现。因此,自然存在对存在阈(Ts)的设定必然蕴蓄着两项前提:

A.动向上看,存在效价必趋衰变而代偿效价相应递补,亦即存在效价一般表现为自变递减量,代偿效价一般表现为因变递增量,代偿效价(Cd)是存在效价(Ed)的单向反比线性函数

B.动量上看,代偿效价(Cd )的增量不可能大于存在效价(Ed)的减量,亦即存在阈(Ts )作为一项常量以上两项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之和,由此形成宇宙万物得以存在的基本强度或基准阈值;

即:Cd=F(Ed)

Ed+Cd=Ts

据此可以做出一个简明的物演坐标示意图(亦可称其为“自然坐标”或“物质坐标”):

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1)

t ──时间或前时间的衍运维,亦即演动向度之指示;

Ts ──存在阈,亦即演动量度之指示;

Ed ──存在效价或存在度;

Cd ──代偿效价或代偿度;(3)

在这里,“物质”的概念有了别样的意蕴,即与前宇宙的“能量”概念一体衔接;“自然”的概念从此也才真正回归于平滑状态的“自然而然”之原意。【马赫的其他观点姑且不论,他主张用函数关系的概念取代因果关系的概念确有一定的道理,其道理在于函数关系有利于超脱“观念时空”(即康德正确地称之为“先天直观形式”的那种时空)的狭隘制约。但函数关系的运用必须深入到物的内在动势中去,否则它完全可能像一般的因果陈述一样照例只是经由感知或逻辑割裂了的物的表象联系。】(4)

【附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仅仅属于哲学表述。依据罗素的说法,哲学所追求的是提供一套统一体系的知识,用以批判既有的成见、偏见和信仰的基础,哪怕它尚不具备确定性或精确性,此乃哲学与科学的重要区别。(见《哲学问题》第十五章〈英〉罗素著)换言之,当哲学面对某一系统性问题及早给出求索和解答时,该问题的呈现状态尚不足以提供所有相关细节或具体参数等信息量,是为哲学洞见的前瞻性所在,例如古希腊时代的“原子论”与当代原子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关系。(5)

因此,我在本章节中所拟出的绝非物理学意义上的精确坐标系,而是一个尚无法代入任何参数的坐标示意图,它粗略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连存在效价衰减的线性运动形态都无法确定。我之所以采取直线图例,是借其简明性和概要性而为之。它很有可能是如下的抛物线形加速动势,甚至是某种更复杂的非线性演运状态也说不定,尽管我所阐述的那个“从能量存态爆发为质量存态的自然总体衰变趋势”不容置疑。诸如此类的问题,包括其参数设定方式等等,我们显然只能期待后人了。

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2)

再者,我在本卷第九章中曾经专文说明,既然以“奇点”为代表的属性发生起点乃是存在度的最大值,那么,严格说来,在直角坐标图上,该系统就应当伸展于第四象限(详解请复读第九章),即为:

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3)

或者,如果仍需将其表达为抛物线形运动状态,则它在坐标第四象限的图示如下:

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4)

以上诸此图例,同样适用于本书第二卷第七十章和第三卷第一百二十五章的图示扩展涵义,届时不再复述。

最后我重申,这些繁乱的坐标示意图仅仅是为了阐明存在度、代偿度与存在阈之间的内在动态关系,它们的精确概念并不能在此类图例中完全显现,故此提请读者务必着重于前后的文字释义才是要领。】(6)

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5)

注释:

(1)根据十六章“存在阈”的概念可知:存在从一开始就难以自持地存在着,即使其原始存在度处在无限趋近于1的最高状态也罢。因此,这个最高点或最高值其实也是后来一切存续必须维系的最低阈限或存在基准,是为“存在阈”。也就是说,始基存在作为潜隐的本性存在即存在度最高的存在尚且无法维系自身,故其存在度自然成为存在阈的最低标准,成了存在的基准。而代偿度以此基准实现为存在。也就是说,物演分化进程中的每一步,后衍存在递弱后的存在度决定了代偿度的代偿基准,而代偿的有效性必须达到该有效的基准才能存在。也就是说,但凡能实现为存在的相对存在,都是因为代偿的有效性弥补了其递失的存在度达到了存在阈。故,横向代偿有效性的实现就是纵向的存在度递弱或稳定性递失本身,二者是一回事,因此也才能保证存在阈恒定不变。

换句话说,求存求的就是自身的稳定与圆满,所以,在演绎上,存在阈是始基存在得以存在的最低值(始基存在因此无法维系自身或自身不是绝对的圆满、稳定和平衡,需要弥补),也是后衍存在得以存在的最高值(递弱以后的后衍存在纵向上更不圆满、稳定性和平衡度更低,故续存实现的状态,对后衍存在而言已经是其能达到的最高标准了)。所以,存在阈既是存在的最高标准,也是存在的最低标准,就只能是普适常量了。而且,现象上自然衍存物稳定性递失而结构递繁、属性递丰,就是对这个演绎结果的事实证明或低端逻辑证明。当然,自然衍存物的稳定性递失、自然衍存物的结构递繁和属性递丰都是归纳的结果,即自然衍存物稳定性递失的同时总是属性递丰,然后归纳出存在阈守恒,这是归纳证明。于是,事实归纳的结果证明了演绎推导的结果。故,结果进一步得到确证,实现了自洽、他洽和续洽。

(2)没有存在度定下的基准或要求,属性的丰化没有指标;没有达到基准的代偿性存在,本原存在的本性之“本”无以彰显。故,存在度决定代偿度,代偿度表达存在度。用《道德经》的话说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道以器显 ,器以道妙 ,二者本一体。“形而上者的道”可以理解为“无”(即“存在度”),“形而下的器”可以理解为“有”(即“代偿度”),故“有生于无”、“有无相生”。作为“道”、“形而上存在”之隐性本质的存在度和作为“器”、“形而下存在”之显性现象的代偿度共同构成“存在阈”,实现为存在本身。(第八十八章讲“本质和现象”更透彻地说清了本质和现象是一回事,本质不过是现象的逻辑整顿结果。这个可以后续进一步理解)。所以,存在度和代偿度是一回事,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3)也就是说,存在度是本,代偿度是末。因为代偿度尚未发生时,存在度已先行存在,故只可能是存在度决定代偿度。二者在“动向”上成反比关系,在“动量”上共同构成存在阈,以此画出了物演坐标示意图。该图需要注意的是:1、此图展示的存在是超时空的有限衍存区间,即有向度的一维演运(包括了物存内涵)区间,表达的是存在性的一元展开;2、此图是示意图,无法精准表达存在度和代偿度的数学关系;3、此图第一次把物质演化运动矢量化,有方向有动量,说明了一切属性发生的原点和丰化过程,为解决精神存在、社会存在的发生学原理奠定基础,从而解决了既往哲学的一系列问题。如递弱的物演方向决定了万物的发生和归宿及其本质意义。

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6)

(4)本段指出在物演坐标示意图上,“物质”的概念有了别样的意蕴,即与前宇宙的“能量”概念一体衔接,指奇点能量态存在作为始基存在和后衍存在一体衔接,甚至就算逻辑极点前移,对能量有了新的说明,即始基存在不是奇点存在了,因为始基存在的存在度只是趋近于1而非1,故还有余地可能续洽,因为“趋近于1”说明始基存在不是完全无属性,至少还有存在属性,但当下已是逻辑极点。

而“自然”的概念在物演坐标示意图上就是那条衍存偏位线,所以说真正回归于平滑状态的“自然而然”之原意。因为我们感知中的自然存在都是经过先验的感知方式武断处理过的,处理的过程就是把所有原本连续的自然存在通过武断的分层、分段、定义,才能最经济、有效地建构我们依存需要的宇宙观模型,从最早的直观环境寻位到理性的逻辑模型建构都是如此。这是“简约原理”下代偿有效性实现的必需和必然。

换句话说,物演坐标示意图其实就是对三十章存在性展开的最简单的函数表达,这是直接用函数关系表达存在性的具体内涵。从奇点的能量态存在到衍存偏位线代表的质量态存在,一体衔接为物质或自然存在(因其连续,书中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自然)。这是物存内涵的变化过程,也是横轴一维衍运的结果。

也就是说,因为物演坐标示意图是超时空的,是时、空、物一体化的,其函数是物质演化的动向及动量表达,深入物质演化的内在动势,故超越了既往局部时空关系下的表层因果即休谟所否定的局部时空关系或归纳法下的因果关系。康德通过证明时空只是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重建知识论,但这仍然不究竟,不能说明这个“先天直观形式”(即“知”)因何产生?有何意义?“自在之物”(即“在”)被孤零零地与“知”割裂。而物演坐标示意图或递弱代偿的存在论模型第一次建立了“知”(代偿度)与“在”(存在度)的一元关系,说明了“知”是“在”的感应属性,主体和客体也由横向的二元对立在物质衍存的纵向序列中得到统一,从根本上说清了整个存在的所以然,而非感知与逻辑割裂下的表象联系。须知,目前分化后的哲学、没有逻辑反思的科学及脱离完整存在的一切研究能得到的都是感知或逻辑割裂下的表象联系。

(5)物演坐标示意图之所以只能是示意图还在于递弱代偿理论目前只能是哲学理论的缘故,因为信息量的有限,无法精准描述,而哲学与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是否有足够的信息达成精准表述,所以哲学的特点除了“追求终极”、“逻辑反思”,还有“科学前瞻”,即哲学导出的新问题、新理论在后续信息量扩张以后有望精准表述而成为新的科学。

(6)基于其他的合理性,作者把物演坐标示意图的衍存偏位线从直线改为抛物线,从第一象限移到第四象限,但无论通过怎样的图示表达都不改其示意图性质,所以对递弱代偿理论的理解不能通过图示,而必须基于文字。物演坐标示意图能表达的只是“从能量存态爆发为质量存态的自然总体衰变趋势”而已。

几何模型求点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图)(7)

注:基于前述所有章节对存在性及构成存在性的存在度、代偿度、存在阈的层层推出和初步解读,对存在做了整体和局部的解读,逐步勾勒出完整而清晰的存在论模型,遂在本章进一步推出物演坐标示意图,试图为递弱代偿的存在论模型建立数学模型,但因为信息量不足,仍然只能是示意图。

附:本章重要概念:

一、存在阈

(概念注释):万物存在的基本阈值。它是一个普适常量,由反比相关的存在度与代偿度之和构成。

(第十六章):存在从一开始就难以自持地存在着,即使其原始存在度处在无限趋近于1的最高状态也罢。因此,这个最高点或最高值其实也是后来一切存续必须维系的最低阈限或存在基准,是为“存在阈”。

(第三十四章)存在阈是一个同时涵盖存在度代偿度于一体的度量概念。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