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以高质量科普满足全社会需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登3篇来稿,和读者一起探讨如何更好提升科普成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科普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普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登3篇来稿,和读者一起探讨如何更好提升科普成效。
――编 者
变“公众参观”为“现场参与”
刘文晓
上学时,凡是需要动手完成的实验,往往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开展科普活动,应该创造机会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亲身参与,这样有助于提升科普效果。
如果公众只是被动参与“灌输式科普”,不仅效果难以保证,也难以满足公众的不同兴趣点和个性化需求。如今,V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为虚拟教学、情景融入、3D体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创设条件变“公众参观”为“现场参与”,变被动为主动,方能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让他们都能成为科普的参与者。
此外,我们要通过树立身边榜样、创设志愿者岗位等方式,以多元制度设计提高公众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措并举,才能让科普活动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可持续。
抓好“薄弱一环”是关键
彭哲也
“十三五”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但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必须抓好“薄弱一环”,进一步查漏补缺。
随着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一些老年人面临“智能化鸿沟”;而信息分辨能力较低等原因使得一些老年人更容易被伪科学信息、产品等蒙骗。这提示我们要加快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强对科普知识教育传播,提升智能技术的“适老化”水平,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当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水平相差不小,提升农村群体科学素质非常重要。在做好科学素质提升顶层设计的同时,也应把焦点放在广大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普及当地农村居民所需要的、有助于农村生活生产的科学知识,使得乡村振兴和科学素质提升齐头并进。
用趣味科普活动激发兴趣
杜博文
“小车竞速”“电子百拼”“机器人表演秀”……前不久,笔者在山东济南一家科技馆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一个个项目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观体验,引来阵阵喝彩。正是这些有趣的项目,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如今,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变化,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妙趣横生的科普活动,把“有意义”与“有意思”很好结合起来,满足了公众提高科学认知和探索能力的需求,符合科学知识传播的内在规律。实践表明,如果科普活动更有趣味,使公众能够“零距离”接触科普知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科技的乐趣与神奇,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推动提升科学素质、拓展科学思维。
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把科技的种子种进更多人的心田,为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根基培厚土壤,国家创新能力就能始终保持活力奔涌。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5日 07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