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康熙为什么疼爱若曦(康熙为何把若曦当女儿疼)
康熙六十六年,若曦长大了,康熙老了。在这一年,康熙去世。提前预知未来的若曦,对康熙帝更是不舍。那是若曦实实在在相处过的人,也是她真真切切感受过对方的真心和温暖的帝王。
浣衣局一别,只是不相见。但人死不能再复生,此生都不会再相遇。时隔多年,康熙品尝到若曦的糕点,仍然是一秒就能发现。康熙看着憔悴的若曦,一字一句嘱咐她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真正的感情才能抵得过皇权,那一刻,若曦没有恨,没有怨,只有不舍。而康熙没有责备,更没有愤怒,只有关心。这样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是那样强大,早就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在《步步惊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感情线。随着女主角若曦的视线,我们能看到她与十三爷的爱情,与若兰相依为命的姐妹亲情,与十三爷一见如故的知己情。哪怕是太子、三爷和九爷,若曦也能有别样的角度的对待,从一个旁观者出发,有感慨、愤恨甚至是悲悯。足够饱满的人物群像,必然是有许多感情支线承托,人因为有了感情,关系才会变得厚重。其实在《步步惊心》中,最令人感动的是若曦与康熙帝之间的父女情。
康熙四十四年,若曦入宫。谈论起若曦入宫的缘由,那其中还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我们都知道穿越来的若曦一直在八爷府生活,作为若兰的亲妹妹,若曦在八爷府也算个主子,日子过得尚且还算是无忧无虑。随着年龄的渐长,康熙帝再一次选秀,若曦也成为了备选名单之一。
八爷喜欢若曦,希望她能够嫁给自己当侧福晋,那自然是抱有私心,希望若曦不要入选。为达目的,八爷还是谨慎行事,以防万一。因为自己的母妃良妃在后宫的话语权并不高,八爷特地去找了十四爷,希望他能够找到德妃,将若曦从名单上划去。而另一边,四爷的想法也与八爷不谋而合,他也亲自找了自己的额娘德妃,把若曦从选秀池中捞出。
其实这件事儿到了这里,也算是多方出力,若曦肯定不需要入宫了。但事出突然,八爷的嫡福晋明慧也找了自己娘家在后宫的娘娘惠妃,但是明慧可不是为了若曦,她担心的是若曦真入了后宫,那么马尔泰家的势力就日渐剧增。八爷已经对若兰倾心,倘若马尔泰在朝政中的地位赶超郭络罗家,自己这个福晋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了。这三批人虽然是同一个目的,但是因为德妃和惠妃都要了若曦,皇后两边都不想得罪,于是便把若曦安排给了康熙帝当宫女。这样既满足了两边的要求,也不会得罪人。
若曦便是因为这个原因进的宫,成为了康熙帝的身边人。但若曦和康熙之间,没有男女之情,却日渐衍生了更为浓厚的情感。想来这或许是编剧的浪漫,若曦和康熙帝的感情既让我们看到了若曦的善良体贴,也看到了康熙帝为人父的处境。康熙帝第一次见若曦的时候并非是若曦入职当差,而是中秋佳节,众阿哥带着家属进宫搞团建,若曦就是作为家属出场。那个时候的若曦穿着红红的衣裳,一张小脸俏生生的,站在大堂中央,眼睛滋溜溜地转。
若曦无疑是对眼前这个康熙帝充满了好奇,书上说这位康熙大帝,八岁登基,擒鳌拜,收三藩,绝对算得上是一代传奇。也就在这个时候,康熙指着若曦,让她上前觐见。这是若曦第一次面圣,也是她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皇权。当眼前这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轻飘飘地问她,为什么怕自己,那个时候的若曦神经都绷紧了。没有人比若曦更清楚,御前失言,那可是铁板钉钉的死罪。哪怕是一个现代人,若曦也要打起精神应付眼前这个权力的拥有者。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便是若曦的答案,显然她确实填了一份满分的问卷。康熙龙颜大悦,却调侃着老十三说他这个“拼命十三妹”,实在是担当不起。其实从这里开始,康熙对若曦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若曦作为一个格格,在京城的那些故事,多多少少都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一开始,康熙对若曦或许是充满了好奇,但今天这一问一答,康熙对若曦更是多了几分喜欢。由此,若曦的“面试“也奠定了她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其实分析若曦和康熙之间的感情,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若曦与康熙之间实实在在隔着三份情谊,第一份便是君臣之礼。若曦和康熙破冰,便是始于这一份君臣之礼。看过《步步惊心》的朋友们都知道,康熙第一次对若曦另眼相看,就是因为康熙熬夜批阅奏折,若曦在一旁劝着皇帝早些休息。这一幕其实拍得非常好,从一方面来说,若曦这是以下犯上,在那个年代,没有一个人敢这样对皇帝说话,所以若曦这种“劝解”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就是一种“冒犯”。但若曦这种冒犯,对于康熙帝来说却让他想起了十格格在世时的场景。
大概是因为想念自己的女儿,若曦也免于惩罚。康熙笑着调侃若曦,终于有了些传闻中“拼命十三妹”的味儿了,若曦吐着小舌头,只觉得侥幸。也从这个节点开始,康熙才真正认识到了若曦“大胆”的一面,与此同时,若曦也渐渐明白了,眼前这个帝王,卸下黄袍,只是一个普通人。打破了帝王滤镜之后,若曦与康熙之间便朝着更深层的关系递进,那便是上下属关系。其实作为宫女,若曦不仅仅是受康熙管辖,毫不夸张地说,自己的命也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但因为有了前面的“不破而立”,若曦开始用一种寻常心来对待康熙。一个专业打工人,不管是到了哪个年代,那都要兢兢业业讨好上级领导的欢心。若曦讨好康熙便是如此,从一方面来说,康熙是帝王,只要他开心了,下面伺候的人自然就舒心了。而另一方面说,康熙帝有绝对的话语权,自己既然在大清生活,就要顺从这个年代的规矩,讨好谁都不如讨好皇帝来得快。而最后,若曦也本能发挥自己的职场人的优势,不管是在吃穿用度上费劲了心思,猛刷自己的KPI,还是在康熙烦心时,送上自己的关心,若曦都表达得恰当且合适。
作为御前伺候,若曦这个岗位算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做得好了,自然有的是人赶趟讨好。可若曦也纷纷不搭理,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若曦无疑让康熙满意,康熙喜欢若曦的聪慧,听话,懂事。康熙喜欢若曦是必然的结果,这样的喜欢不仅仅是因为若曦会伺候人,还因为她情商高,相处愉快,边界感强,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权威被触碰。但康熙对若曦的感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变得更像一对父女了?
或许是太白山行猎时,康熙会想着若曦没有去过,今年也必然要带她去一趟。又或许是时隔几年,康熙仍然记得在蒙古,若曦给自己端了什么样的茶,给太子和几位阿哥端了什么样的茶。亦或是在蒙古将军面前,康熙调侃若曦办不好事,那可便拉着自己的丢脸,假装要罚她。若曦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像“人”的康熙。这个康熙不仅仅是一个帝王,他更像是一个普通人,像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在自己的子女面前想说什么便说什么,既护短,又会生闷气。康熙与若曦之间的感情,夹杂了许多复杂的情绪。
许多时候,康熙都不能表现出自己的脆弱,但是他能够在若曦面前流露出来。不是因为若曦有什么通天的本领,而是因为若曦的同理心极强,她知道如何去保护一个老人的自尊心,也懂得如何去规避一个帝王的权威。仔细想来,当年回忆十格格的康熙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是若曦仍然能感受到一个父亲的厚重的思念。康熙对着若曦说道,曾经十格格也是这样劝着自己早点休息,可她出嫁了之后,这样的关心却再也没有了。康熙是一代帝王,他什么都有了,却没有寻常人家都有的亲情。若曦伺候康熙那些年,不止一次看到眼前这个孤寡老人一人在路上走,他身边没有孩子,没有妻子,只有李德全。这便是帝王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可怜的,但全天下只有若曦敢于戳穿这一层可怜。
康熙并没有惩罚若曦,从这一点我们更能看出,他骨子里是一个“期待亲情”的父亲。九子夺嫡,几位阿哥冲锋陷阵,争得头破血流,可是那个站在皇位上的这个阿玛,心里又能有多畅快呢。这里头的几个儿子,都是他自己的亲生孩子,康熙看着他们互相陷害,互相争斗,每一个都遍体鳞伤,但是这就是帝王家,他不仅无法给予这几个儿子自己的关心,还要提防着他们谋朝篡位,拉拢群臣。从这点来看,康熙也有许多的无奈,甚至有旁人看不见的痛楚。
幸运的是,康熙遇到了若曦。若曦总能看到康熙心底的寂寞与凄冷,她也丝毫不掩饰加以关心,那不是一份“讨好”的关心,而是平等的给予。在若曦眼里,康熙只是一位缺失了对子女关心的父亲。同康熙相处的这几年,若曦也十分满足,她懂得这位帝王的无奈,也明白他对亲情的渴望,可是他们谁都不能说,也无力改变。若曦抗旨康熙赐婚,可以说是两个人关系的转折点。康熙有多疼爱若曦,从这一段赐婚就能看得出来。
曾经,太子向康熙求娶若曦。康熙比谁都明白,太子看中的不过是若曦背后所代表的朝政势力。彼时的若曦刚得了敏敏格格的青睐,更受了蒙古王爷的玉佩,身份砝码加重了好几个档次。但康熙拒绝了,他不仅是考虑到若曦的身份,更是心疼她,希望她能够幸福。若曦陪伴康熙的时间,比康熙的所有子女都多。从某些方面来说,康熙早就把若曦当成了自己的亲女儿。当康熙笑着对若曦说“哪有女子不嫁人的?”,他眉梢微起,像极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
康熙对若曦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珍重与感激。基于此,康熙才会再三思虑,将若曦赐给了自己的儿子老十四。其实从旁观者角度来看,抛开若曦和四爷的感情,她与老十四确实为最佳CP。两个人年龄相当,十四爷也担得起大任,对若曦更是照顾有加。不得不说,康熙已经把若曦的未来都已经算尽。但若曦却不同意,她拒绝了,康熙罚若曦到浣衣局,不是因为恼羞成怒,而是因为若曦抗旨,在那个朝代,抗旨就必须要严惩,否则有一个先例,就会有下一个。康熙有万般不舍,但是他还是要那样做。至此,若曦前往浣衣局,两个人就此告别。
康熙帝死,雍正登基。或许再也没有人记得先皇在世时的模样,可若曦记得,那便是家人,是割舍不断的亲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