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前成事在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作者:诚嵩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后素系列原创书品

谋事在前成事在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逞强

我们常常听说“一切是有定数的”,这里的定数,一般认为这个自然世界有很多规律是确定的。因此要求我们按照自然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办事。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是自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最后是冬天,夏天热,冬天冷,春秋温度适宜。这些,都是所谓的定数。

我们也经常听说“突破定数”,“我命由我不由天”,更“人定胜天”,人需要积极向上的提法。

在墨子的“非命”说中,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提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生存态度,鼓励人们强力从事、改变现世中的不平等状态。所以墨子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非命”。墨子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进取,而不是依靠上天的恩赐,平民也可以改变自己命运,这就是强调人为力量的重要性,反对坐享其成的消极思想。

  墨子提出“非命”的目的,是倡导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希望人们不要坐等命运的支配,从“天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让人们发现并运用自身的力量,自主自立,掌握自己的命运。

关于顺应天命,还是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古到今,争论不断。然而我们如何选择呢?貌似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难以抉择啊。《列子。力命》篇,将“天命”与“人力”拟人化,两者辩论谁更厉害,谁的功劳更大。意义深刻。

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

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命也,岂可以制也?

列子本意为“故列子叩其二端,使万物自求其中。苟得其中,则智动者不以权力乱其素分,矜名者不以矫抑亏其形生。”学者不可不察。

谋事在前成事在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

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论,《汉书·传·董仲舒传》有如下一段。

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在,故不齐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

大意是“命”是上天的命令,“性”是生物的本质,“情”是人的欲望。短命长寿,仁义鄙视,都是陶冶,培养而成的。不能像淬火一样一下子就好。他既承认天命,又承认人力。

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其实不算公正,庄子并非否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更多的是强调“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也是要大的时机顺应天命,也须有发挥愚公移山之精神。外人对道家思想多有误解。诸葛亮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道尽天机。

《庄子。人间世》一篇叶公子高将使于齐一段,颇为深刻。这个故事写楚国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向孔子辞行说自己内心十分焦灼不安,担心不能在忠孝、天命之间两全。

孔夫子见叶公子高遇到了如此为难之事,于是便开导他说:"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后一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道尽道家的思想,该努力还是要努力,该干嘛还要去干嘛,当然如果结果不尽人意,需要顺应天命,不要躁动不安,也不做无谓的牺牲、挣扎。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了解自然,认知自然,并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从而运用规律有所作为。所谓无为无不为

谋事在前成事在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