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全传概括(杨家将与杨家戏)

杨家将与杨家戏赵尚文

杨家将全传概括(杨家将与杨家戏)(1)

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在抵御外侮的斗争中,前仆后继,马革裹尸,坚韧不拔,深受人民赞颂和爱戴。他们的英勇形象,从金至今,一直被编成戏曲演出,从未间断。如金院本《打王枢密爨》、元杂剧的《私下三关》《孟良盗骨》、明杂剧的《活捉蕭天佑》《破天阵》、清代传奇《昭代箫韶》,以及近世地方戏中的《佘塘关》《天齐庙》《金沙滩》《五台山》《李陵碑》《告御状》《审潘洪》《三岔口》《炎火棍》《穆柯赛》《天门阵》《破洪州》《洪羊洞》《太君辞朝》等等,从杨信即杨滚)、杨继业(即杨业)到“延”字辈的“平、定、光、辉、昭、景、思、顺”七郎八虎及杨宗保、杨文广父子;从佘赛花(佘太君)到柴郡主、杜金娥、八姐九妹及穆桂英、杨金花母子;还有孟良、焦赞、杨洪、排凤等一批家将仆从,在戏曲舞台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穆英挂帅》《雏凤凌空》《百岁挂帅》等搬上了银幕,使这批巾帼英雄更加深入人心。

通观形形色色的杨家戏,从时间和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佘塘关》佘洪(即史书中的“折德”)之女佘赛花与杨滚之子杨继业联姻,到《金沙滩》,除四郎八郎流落北地,五郎出家为僧、六郎生还之外,杨继业及大郎、二郎、三郎、七郎均为国捐躯;以上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杨家男子英雄的活动为主。既有七郎八虎斗倒奸贼傅龙父子兵,以状元蒙正为媒,促成六郎延景与柴郡主婚事的大快人心的场面(《状元媒》),也有父子齐上阵,英勇抗敌,但因奸贼潘洪(潘仁美)钳制,遭受重挫的慷慨悲歌(《金沙滩》《李陵碑》);既有痛痛快快的七郎怒打潘豹(《天齐庙》),也有凄凄凉凉的六郎会兄(《五台山》)。

二、从《告御状》到《黑松林》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戏主要围绕着潘、杨两家的讼事。潘洪公报私仇,致使杨家蒙受重大牺牲。六郎在八千岁赵德芳的支持下,和潘家展开激烈地讼斗。既有《清官册》中的“调寇准”又穿插“收孟良”、“救焦赞”〔《三岔口》)。最后告倒潘洪,潘洪被摘掉兵权(《拿潘洪》),在刺配途中被假扮绿林的六郎及焦、孟诛除,“刺二百单八枪方把冤消”。

三、第三阶段主要描写杨门女将的活动。 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振奋人心;焦光普挡马、杨八姐盗刀(《石佛口》),飒爽机智;就连烧火丫头杨排风的“打焦赞”、“打孟良”、“打韩昌”,也是打得那样幽默可爱。虎老雄心在的老太君,百岁挂帅,凯旋而归,但最终辞朝时又不无伤感。在这一部分戏中穿插的寇准背靴、六郎斩子、四郎探母、八郎回营、孟良盗骨等,也均相映生辉。四郎、八郎的回归,是人伦天理的必然,已不必视之为叛徒,“南北合”乃是宋、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各守其疆,战争有个侵略反侵略、正义反正义之分,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发展,重新回顾当年的战斗,也不过是中华民族内部之的争斗,这类争斗也加速民族间的交融。现在《四部探母》依然唱得很红,也说明人们已经想避了这个道理。萧太后(953-1009)系辽景宗后,名绰,字燕燕。其子耶律隆绪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掌握国政。戏中称之萧银宗。她在中华民族史上是堪同则天武后匹比的女政治家。就戏中所述言,曾重用了韩延广,韩延寿等不少汉人。四郎、八郎被俘后均招为驸马,委以重任,足见这位女皇的胸怀。《南北合》完全可以改编为民族和好的颂歌。

山西地方戏中的杨家戏,剧目繁多,上演频繁,这与杨门祖辈镇守晋北边寨有关。他们祖辈的热血酒在这片黄土地上,所以当地的人们对之更为敬仰。上党梆子就是以演杨家戏起家的,它有成套的杨家故事连本戏,而这些剧目又不落俗套,有其独持的风格特色,搬上银幕的《三关排宴》和《佘赛花》是明例。不久前的蒲剧汇演中,临汾蒲剧院的新本《太君辞朝》编演不凡:佘太君一行挑着许多箱笼辞朝归里,奸臣王钦嘲诬杨家为官几代贪贿金银,满载而归。太君与之开箱验示,竟然全是杨门先烈的骨灰盒。这串戏构思别致,看后发人深思。

史书上的杨家将与戏曲中的杨家将有不少出入,但其卫国保家的爱国精神是一致的。戏曲是经过艺术夸张的,其故事情节当然更加生动感人。

节选赵尚文《梨园夜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