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吹进我的心海(我悄悄走出门外)

张祖雄 | 太阳照在南阳河上

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吹进我的心海(我悄悄走出门外)(1)

我的家乡在兴山县南阳镇,与神农架相邻,是中国最后一支农民军消亡的地方,因为李自成的孙子李来亨依靠这里的险山恶水和天然屏障与清朝政府抗争了14之久而声名远播。这里除了山就是水,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既辛苦又清贫的生活。进入新时代可就不同了,在时代俊杰们眼里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好风景、好资源。最近几年,南阳镇人民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们把李来亨抗清的古战场和历史遗址作为旅游资源,把乡村旅游搞得风生水起,让昔日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地方变成游人如织的门庭闹市,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李来亨是一个历史人物,陕西清涧人,随义父参加李自成农民军,成为抗清队伍的重要将领。1645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遇害,李来亨随义父李锦及起义军将领高一功率大顺军联明抗清,转战于湘、鄂、黔、桂等地。经过多次血战后,李来亨自贵州进入川、鄂边境,同先期到达的郝摇旗、刘体纯等会师,并联合当地其他反清武装,组成夔东十三家军。1651年11月,李来亨奋战脱险,回到巴归,选定茅麓山为据点,建帅府于七连坪。

之后他多次率兵出击,配合南明政权给清军以沉重打击,被永历帝封为征虏大将军、太子少保、临国公。随后,李来亨在兴山县南阳镇百羊寨修建关帝庙,立“圣帝行宫”之碑,并实行“屯田自给、与民休息”的政策,关怀百姓疾苦,深得民心,被称为“小闯王”。1663年,清军再次围攻茅麓山。1664年8月4日,坚持抗清斗争达14年之久的李来亨部,弹尽粮绝。李来亨与妻儿纵身扑向熊熊烈火,阖家自焚,壮烈牺牲。至今,百羊寨村尚存十余处抗清遗址。南阳境内“营盘”、“落步河”、“凤营”等地名。

我出生的老屋就是“凤营”,“凤营”又叫“凤舞营”是李来亨部队的女兵营或家眷营,整个构建与宫廷的后宫相仿,原材料用的是青砖、青石、栗木、黄杨木、琉璃瓦、糯米、生石灰。庭院深邃,正房厢房,建筑紧凑自成一体,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宫廷皇家生活需要的布置。门窗上雕刻的飞禽走兽,龙飞凤舞、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庭院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亭台、天井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门前有一棵百年桂花树,相传李来亨来的那天,不知是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对凤凰在桂花树上筑巢安家(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养的宠物),这对凤凰很是灵性,如果哪天清兵要来侵犯,凤凰就会提前在屋顶上不停地盘旋尖叫,以示报警。每天清早,兵营的起床号声即将响起的时候,这对凤凰开始啼鸣报晓了。这凤凰甚是忠烈,后来李来亨兵败,举火焚寨自尽后,这对凤凰也一头撞死在墙壁上。这是关于李来亨抗清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2009年,县文化局申报李来亨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负责田野调查,在民间搜集了很多故事。

一个周末,县文联学元主席给我打电话,说南阳镇的党委书记彭学植同志请作家协会的伙计们去他那儿采采风,因为我是南阳人又是李来亨传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就做了特别的邀请,让我感到受宠若惊。

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吹进我的心海(我悄悄走出门外)(2)

第一站是李来亨抗清遗址“闯棋营”风景游览区,站在南阳镇正街的卡子上抬头一看,一个气势豪迈的八角亭站立在形似龙头的山顶之上,放眼望去,整座山脉就像一条正在翩翩起舞的巨龙,龙头直奔南阳河城背后的深潭,龙尾还在百羊寨的天池头,传说这龙在天池头山顶之上的一个天池里修炼了800年,它觉得自己已经修成了正果,想到大江大海里一展身手,就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那天,这条天池神龙从天池里出来直奔南阳河,正要一头扎进位于南阳河城背后的深潭里时,一阵惊雷把这它镇住了,随即雷公老爷便宣读玉皇大帝的圣旨,叫它永远守候在这个关卡上,当好老百姓的守护神,并册封为“神龙将军”。

“闯棋营”就建在“神龙将军”的身上,最先是上世纪70年代,南阳政府在“神龙将军”的头顶上按照李来亨传说故事里修建了一个八角亭,又叫棋盘亭,据说,当年李来亨的将士战时警备、闲时就在这棋盘亭里对弈,或休闲放松或策划计谋。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到南阳镇上就是学校组织师生到棋盘亭游玩,说是“春游”,还要写作文开展比赛,当时请的是一个叫贾先毅的当地文人给我们做的讲解,贾老先生身材不高却很精神,据说读过不少私塾,贾老先生的普通话说的不是很标准但声调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听他讲,当年清朝政府已经完全坐稳了江山,视李来亨为心腹大患,势必将其消灭,于是集中川、楚、秦三省清军和满洲八旗兵,在靖西将军穆里玛的指挥下,对李来亨的部队进行围攻。李来亨深知来者不善,如果和清兵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式,全军上下士气低迷,军师和参谋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无计可施。当然,李来亨比任何人更为焦急,他来到棋盘亭和将士下一种“成三棋”,又叫“九子棋”,一局棋刚好走了一半,李来亨突然大呼: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哈哈,有了、有了!后来,李来亨在一百只羊子的角上挂上灯笼,安排了一百个士兵在夜间打着火把赶着羊子,行走在从七连坪到百羊寨的山路上,清军看见从山底到山顶满山的火把灯笼,误以为是李来亨的主力部队,真正的主力部队对清军实行了后面包抄,打了一个大胜仗。李来亨用一百只羊子击败清军的计谋就是李来亨和将士在下“成三棋”的过程中领悟得到的。

听贾老先生讲了一些李来亨打仗的故事,我对李来亨这个人物甚是敬佩,回到学校,我写了一篇叫《一个农民将军的机智》的作文,获得了百羊寨中心小学“春游棋盘亭”作文比赛一等奖,学校举行了颁奖大会,给我发了一个精致的奖状和一个铁质的文具盒,奖品拿回家,大嫂特地给我开一顿小灶奖赏我,满碗的腊肉吃的我嘴角流油。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随着年常日久,棋盘亭遭风吹雨打,只剩棋碑一座。2016年,南阳镇政府再次对棋盘亭进行复建,并以小闯王时期民间棋为主题,丰富李来亨雕像、城墙、擂鼓台、瞭望哨等小闯王抗清遗址元素,强化文化的主题性和游客的参与性,并将“闯棋营”所在的阳泉村拓展为“中国民间棋美丽乡村”。游客来到这里,可以登上棋盘亭,重温小闯王将士曾经对弈过的“成三棋”,体验攻城拔寨的胜利感;又可以畅游棋廊,重回儿时记忆,随手捡起石子,拼杀对角棋、田字棋、狗钻洞棋、猫捉鼠棋、寨堡棋、磨盘棋、军师棋、五行棋等十种民间棋,步步为营争当“小闯王”。

小闯王的形象雕像让人们浮想联翩,只见他身着披风,右手挥刀,骑坐在一匹后蹄踏地、前蹄腾空、昂首嘶鸣的骏马上,展示出李来亨驰骋疆场的英姿和威武。整个雕像带基座高5.5米,长3.5米。这匹战马为什么前蹄腾空?体现的也是雕塑行业的规则。说明他是一个不屈不挠战死沙场的英雄人物,当后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之余,敬仰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小闯王雕像面前是一排排梅花桩和一排战鼓,也是按照李来亨传说故事中描述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方位进行复制的。相传,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完花灯后,便要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武状元考试,由李来亨亲自当主考官,状元选拔非常过硬,通过刀、枪、弓、箭等十八般武艺轮换比赛后,前两名将在梅花桩上进行决赛,叫“打梅花桩”,胜者被封为状元,据说这梅花桩高有八丈,梅花桩的下面安插着铁蒺藜,让人望而生畏,比武者要用黑布将双眼蒙住后才能飞身上桩,可想状元的武功之高了。双方相互抱拳以示敬意后,战鼓擂起,比武正式开始,虽说比武点到为止,但毕竟刀枪无眼,况且下面还有阴森吓人的铁蒺藜,可想这比武和战斗一样也是非常残酷的。为了让游客在梅花桩上安全的玩耍,现在的梅花桩没有那么高,更没有铁蒺藜了。游客们争相跳上梅花桩来,时而金鸡独立,时而白鹤亮翅,或自创一些特殊的造型姿势来拍照录像,发圈儿上抖音,不亦乐乎。

中国古镇是中华民族的礼仪规范、道德伦理、家风古训和先贤文化的发源地。走进南阳“双泉寨”这个千年古镇,兴山“非遗”传承人已经唱起了兴山民歌:“山歌啊,好唱耶口难开哟喂,樱桃啊,好吃呀树难栽啰喔,要想唱歌就请妹来......要想吃樱桃就栽下树......”真是槐花深处青石巷,故园笙歌老街坊。这里的乡音乡愁最美最浓。

进入“双泉寨”,听兴山民歌,看兴山的踩堂戏,不知不觉里把你带进了鲁迅的《社戏》里。来到“双泉寨”,夏天可以泡凉泉,冬天可以泡温泉。凉泉就是过去的阳泉,相传,当年小闯王李来亨带着部队从陕西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南阳时已经饥渴难忍,疲惫不堪,李来亨轻拍坐骑,心疼地说:兄弟,我就饥渴难耐,你还驮着我长途奔波,真是难为你了......这坐骑像是听懂了主人的话,它一阵嘶鸣,双脚在地上开刨,刨开尘土,只见一股清泉从地下喷涌而出,此刻正是正午时分,一轮骄阳挂在天空正中,阳光照射在清泉上闪闪发光,李来亨便把这清泉取名“阳泉”,他跳下马来和将士们一起痛饮,这泉水清澈冰凉,还有丝丝甜味,喝下去浑身通泰,惬意极了。从此以后,李来亨每次打完仗,便要来此脱下盔甲,痛饮之余再用泉水泡个澡,驱除一身疲惫,年长日久还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80年代初,王光美同志来到阳泉,品尝泉水之后赞不绝口,一时间,阳泉声名远扬;温泉是近几年才发现的,水温41度,富含盐,对风湿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有明显的理疗作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资料显示,人在含盐的温泉中泡上一小时,胜似睡眠八小时功效。

“一线天南阳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是最近才开发的旅游景点。这里因“两壁夹峙,所见蓝天为一线”而得名,秀美的香溪河从神农架顺势而下,像一条银色的绸带穿越一线天直奔长江而去。解放前,这里曾是绿林好汉出没的地方,也是流氓土匪行凶打劫的地段。这里就像是《水浒传》里的景阳冈,日落之后,这里就少有人通行了,如果实在要通行就必须结伴才行。这里由于日照时间短,发源于神农架的香溪河水本来就凉爽无比,景区建好后,人们在这里纳凉休闲,或者洗个澡,或者在河里扎几个猛子、钻几个咪头儿、打几个仰串儿,然后上岸吃烧烤、啃农家烤包谷,一边喝啤酒,一边静听河水拍岸的声音,就像是在听一个老人讲述香溪河的美丽故事。

以前你到白竹来,

只见二面两扇岩。

包谷没熟猴子来,

年底没啥拿来卖。

现在你到白竹来,

四季花果随你采。

满河鱼儿惹人爱,

村歌吼的劲逮逮。

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吹进我的心海(我悄悄走出门外)(3)

走进白竹村委会,村委会正在举行一个乡村旅游推介会,舞台上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用当地的方言说自己编写的顺口溜。

各位领导,我叫牟宗锐,是白竹村的红卡户,刚才我说的四言八句,是我们白竹村前后的对照。我过去那叫一个真遭业!兄妹十三个,兄弟伙的多,家庭相当困难,到了成家的年龄,媳妇子就说不到一个。老辈子说:“穷奔高山,富奔口岸”。不得已,我还是奔咸水高山,做了上门女婿。上有老,下有小,七口之家,全靠肩挑背驼,一年到头勤扒苦做,还是不够一家人的油盐支出,回老家时看见小时候的伙伴儿们,依靠养鱼、养鸡、开馆子,栽花、种树,养蜂子。村书记胡明海给我说,机会来了,县里提出了“两地两县”战略,镇里提出了“养生南阳,蜜蜂小镇”建设,村里提出了“一河土著鱼、一面采摘园、一线农家乐”,省里、县里还来了帮扶工作队,你回来发展甜蜜事业。

我一看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环境,横下心来搬回老家,回到白竹,赶上国家实施精准脱贫战略的好机会,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领导和帮扶人,到家里说:你大胆的养蜂子,我们帮你卖。于是,我就搞起来,镇村还请来专家手把手的教我,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年养蜜蜂100多箱,产量达到600多斤,收入6万多。我依靠党的政策,干部的帮扶,技术的支撑,光养蜂一项收入,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跟前块土在我的影响下,发展蜂蜜500多箱,3000多斤。现在大家都喊我“蜂哥”。今天儿,领导们也看到了,是一河的鱼,一坡的果,一路的乐,家家户户是扫得干净、码的整齐,收得通豁,宜居又宜旅,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记得小时候,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有今天,白竹人有今天,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借此机会,我代表我们白竹人,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农行和工商,感谢我们的各级领导。

这个叫牟宗锐的人前后不到五分钟时间,讲述了自己脱贫致富的经历,还表达了感恩党和政府的心声。台上你唱罢来我登场,台上唱来台下合,山歌对唱,村歌串唱,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眼看太阳偏西,还没有散场的意思。

我悄悄走出门外,一阵清风拂来,只见夕阳映红了“闯棋营”,贾老先生抑扬顿挫的声音又回响在我的耳边,是啊,李来亨抗清、南阳河的变迁,这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尽,讲也讲不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