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千川818好物营销超级榜单(如何让热爱成为最大的IP)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巨量千川818好物营销超级榜单(如何让热爱成为最大的IP)(1)

2023年新春伊始,很多文艺作品“火”出了圈,也给文艺创作带来启示:从精耕到细作,从守正到创新,如何让热爱成为助推文化发展的最大IP?

不久前,电视剧《狂飙》爆红,让剧中演员也跟着“飙”了一回。除了“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登上20年来演艺事业最顶峰外,就连“陈舒婷”高叶、“李宏伟”阿如那、“王秘书”郑家彬等“绿叶”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们的成功也说明只有坚守热爱,才能在艺术生涯中一路“狂飙”。

“我47岁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你们急什么……”从酒店门童、印刷厂工人做到1999年就月入两万的广东省优秀导游,张颂文却在23岁那年追逐梦想,辞掉工作去考电影学院。在学校专业第一的他,毕业后无戏可拍,三年跑了800个剧组全被拒绝。坚持让他赢得了人生的第一个角色——群众演员,在主角身后的桌上吃饭。抱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信念的他却不停地追问这个人物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样教育背景、情感生活是怎样的、平时看什么书,最终惹怒导演。二十年的走红路,别人可能觉得很长,但张颂文却说他本来以为三四十年才会有回报,没想到一切来得太快了。没被看见的日子,他也不灰心,“因为我比较相信,努力的人一定可以在某个时刻等来结果的,只不过要接受时间的考验。”

《狂飙》的另一位男主角张译也是如此。早年因长相不被看好、跑剧组送资料五年一无所获,近几年凭借《鸡毛飞上天》《万里归途》等好作品成为人人称赞的“实力派”后,他依然躲避娱乐圈的热闹,“我是行业里挣钱挣得很少的,我是不参加真人秀的,好多东西我都不参加,基本上只做电影和电视剧两件事”。为什么张艺谋说只要他在片场讲戏,即使是没有张译的戏份,张译都会来听?为什么张译可以在剧本的基础上,设计各种细节来表达人物?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从名利的拉扯中“夺”回来的。

2021年,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一系列举措,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将管理、规范的关口前移,治理重点“由表及里”,切除病灶,斩断黑手,塑造更加健康的娱乐生态,还演艺界一片“清朗”。2023年开年,影视作品的蓬勃生长,无疑也是不断构建“风朗气清”演艺生态的一种正反馈。告别“唯流量论”、“三观跟着五官走”的病态评价标准,演员以作品立身的信念感,正在闪闪发光。

人们常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于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者来说,热爱是他们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价值支点。

作为国家级非遗,一根丝线要劈成1/128才算合格的苏绣最近火出了圈,不仅在杨澜、单霁翔主持的非遗节目《新生万物》中“圈粉”,还因为上了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走进流行文化场域中“破圈”传播,得到更大群体的关注,90后非遗传承人姚兰以自身的经历,向年轻人展示了热爱的力量。

“可能我从小耳濡目染,身边的人都拿绣花针,我母亲又做得非常好,一开始我以为它就是稀疏平常的一个东西。”姚兰是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的女儿,一开始对苏绣无感的她,却在走出苏州远赴海外留学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之后,在新的坐标中回望苏绣、爱上苏绣,并积极投身到非遗的传承队伍之中。“我现在对苏绣有一种‘老母亲’式的心态,总觉得我怀里揣着个宝贝,迫切地想告诉你,它有多好!”

一路走来,这位年轻的艺术从业者遇到了不少难题。 热爱成为强大的内驱力,让她在行业中不断扎根成长。姚兰说,初期她踏破铁鞋也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师团队,“很多人并不理解设计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桥梁作用,还问我:你们是在招绣娘吗?”甚至她的母亲也一度表示“看不懂她在做什么”。但姚兰并没有动摇,“非遗传播是一个金字塔体系,我母亲这一代人已经把苏绣推进了艺术殿堂,以艺术收藏的高度走进海内外博物馆,而我想让苏绣更接地气,走进大众生活。我也从来不觉得我是在为我母亲做什么,相反我觉得传承苏绣,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在她的坚持下,“姚绣”如今已经通过一系列苏绣服饰、苏绣软装、苏绣文创等实现了活态传承,不仅得到了母亲的认可,还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社交账号目前有70多万粉丝,在“游戏皮肤”中也可一窥苏绣的美丽。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总共42项,位列世界第一。正是一个个怀揣热爱和责任的“老母亲”,让非遗代表的传统文化朝着“活”起来、“火”起来持续迈步。

为什么热爱能产生这么大能量?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铭老师认为热爱不同于喜欢。“心理学上有‘嗑瓜子效应’,人们一粒一粒磕起来,发现根本停不下里,就像刷短视频,刷起来一条一条的,看一下爽一下,一不小心三小时就过去了。这是喜欢,这是兴趣,而热爱不止于此,它能提供意义感,是人生的价值支点。”

《流浪地球2》的导演郭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位出生于1980年的年轻导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小时候观看卡梅隆的科幻电影《终结者2》被“种”下了科幻的种子,在他看来,让热爱开花的过程,是不断扩容自己。“真正去做科幻的时候,才发现在知识框架中仅仅有机器有这些结构是没有用的,还必须有理论知识去支撑,所以才会拓展阅读,从而开始慢慢建立关于科幻科学背景知识的框架。再往里深入到一定程度上就会发现,如果要去构建一个世界观的话,这又不够了,可能又要去学习社科类的知识。”1999年参加高考的郭帆,遇到了充满科幻味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说明科学与未来彼时已经是社会的焦点。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合力,让“种子”生根发芽,长成树,也让个体的浪花完成了对时代的共筑。

在今天,“为兴趣买单”的Z世代消费观,也让热爱成为最大的IP,催生了“热爱产业”的发展。飞盘经济、宠物经济、围炉煮茶经济……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近年来市场的消费热点背后无一不透出“热爱”的底色。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七成以上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诉求为社交需求,蕴含着社交、悦己等情感属性的兴趣消费平均月支出占比为27.6%。兴趣消费与生活消费品的关系已经逐渐紧密,兴趣消费产品持续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

将事业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上,不仅让个人、行业迎来“高光时刻”,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姚兰提到,在录制《新生万物》的过程中,单霁翔告诉她,过去故宫很难招到文物修复师,因为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么枯燥重复的工作。但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之后,应届毕业生争先恐后,甚至出现了几百人争夺一个岗位的情况。“这就能体现文化输出的作用,文化其实就是让大家认识到了事物背后真正的价值之后,为之奉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