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一个有教养三观正的女人(是否只要女人三观正)
有人会说,女性只要自己的“三观正”就一定能碰到对的人,真是如此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娶一个有教养三观正的女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娶一个有教养三观正的女人
有人会说,女性只要自己的“三观正”就一定能碰到对的人,真是如此吗?
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影视作品中往往发现,美丽又善良的女性好像都有一种“吸渣体质”,她们善良的天性、无私的付出却总换来对方无情的辜负,又当如何解释呢?
其实,这种吸渣体质的根源在于这类女生对男生过分迁就纵容。男生如果没钱没工作,女生就说服自己——他已经正在努力了,未来会好的。男生如果特别抠门,就说服自己——他那是懂得节省,会过日子;如果男生正处于人生低谷,那么女性的“圣母”心就会自动泛滥,不惜燃烧自己,挽救爱人。
然而,上述看似有着很强的同理心的女性,也可能是一种心理上“低自尊”的表现。所谓低自尊就是自我价值感低,她们从被需要的情景中获取依恋感、安全感和满足感。但却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无法积极地认可自我价值和认清内心真正的向往。于是她们总表现为被动接受不怎么优秀的男人的示好,不加筛选地接受对方、无界限地取悦对方、并对两性关系疏离产生焦虑。
更可怕的是她们在面对比自己更加优秀的男性时,反而因为自卑、不配得感、害怕拒绝等心理,而选择主动放弃追求。建议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其中女主就是那种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和认知水平低的女性代表。
同理心强却认知水平低的女生,在情感上容易受到对方的控制,难以对交往对象做出理性判断。比如有些女生对弱势的男性容易产生同情心和保护欲。
举个身边的例子:在第一次约会里男生就跟女生卖惨,说自己如何专情于一个女孩子,结果真心付出了3年也没有得到答复。这样男生给自己立了一个痴情人设。
不仅如此,男生又卖惨说自己还有一个非常暴躁的父亲,小时候经常被父亲打骂,甚至在寒冷冬夜里被脱光衣服赶出家门、露宿街头。成年后,父母对他的情感依旧淡漠。有一天男生说家里没地儿住只能天天睡沙发,女生于是将自己租的公寓免费借给他住,并在经济和生活上都尽力照顾男生,这样两人相处出了感情。
女生转眼到了婚嫁的年纪,而当时的她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条件都优于这个男生,最后却还是放不下这段感情,不顾家人和朋友们的反对毅然嫁给了该男生。
然而婚后,特别是有孩子出生以后,男生的性格缺陷逐渐暴露,一是,自己从不为家出力反而成天支配这个女生做事,还无视女方的辛劳处处指责挑剔。二是,一点小事就能引发这个男生情绪失控,破口大骂、摔东西,而且经常粗暴地体罚孩子。
一个严冬的晚上,因为发生口角,男生重演了他父亲将其赶出家门的一幕,只不过这次被拳脚相加赶出去的是这个女生。那时这个女生才如梦初醒,意识到男生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继续这段关系只能给她带来更大的痛苦。
从心理学角度看,夫妻双方的相处时的反应80%是从原生家庭的情景中投射而来的,只有20%是两人根据现实情境作出的反应。双方的沟通方式、行为习惯无不受到原生家庭的深度影响。因此,男生原生家庭中的冲突情境很可能在男生自己组建的家庭重新上演;另一方面暴力行为有显著的代际效应,也就是从这一代身上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因为成人行为的形成是幼年时在对父母言行的模仿中习得的。这个后天习得的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主体会在自身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状态下做出本能的暴力反应。
这个男生在当初认识女生时卖惨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求偶策略,因为他没有其他能够吸引优秀女生的特质或者条件,比如:良好的修养、事业发展能力、经济基础。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为这个女生提供其所需要的情绪价值,比如让女人获得被需要、被专宠和被肯定等情感上的满足。从男生婚后的表现可以判断,当初男生开始时的主动示弱都是为了达到自私的目的——即自己不用努力付出,而通过不断榨取这个女生的价值来谋求自己的生存需要。
所以说对于心地单纯、同理心强的女人来说,有些弱者并不值得被同情,人性的恶总会以一种人畜无害的方式示人。一定不要在择偶时让那些看似处境可怜之人接近,并大发慈悲,除非你有当心理咨询师的本领,并耗尽一生去治愈他、重塑其有缺陷的人格。纵然你是世人眼中不昧金钱、不慕权贵、无私付出的好人,这既是你的优点也可能是你最大的弱点,使你在自己人生的重大决定上受到外部因素的控制和非理性因素的驱使。自我认知仅限于有道德上的优越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懂得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建立自我意识主导的思维方式,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自己的命运。
“投之木桃,报以琼瑶”只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好夙愿,唯有理性的认知方式才能教会女人识别人性,理性地选择人生伴侣,从而顺利抵达幸福彼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