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
《三十六计》,集历代韬略、诡道、兵法之大成,即使用在我们今天的工作生活中,依然大有用处。
然而我觉得最妙的一计还得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很多人以为“走为上计”就是逃避,认输,懦弱;这其实是对“走为上计”的误解。
古代许多帝王将相都是使用此计的高手,我们的伟人毛主席更是将此计运用到出神入化。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占一半
如果要把《三十六计》这本书拆分为两部分。我觉得前三十五计为前半部分,取名“不要怂,跟他干”;走为上计是后半部分,取名“今天状态不好,改天再跟他干”。
走为上,一般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主动撤退,保存实力,寻找战机,重振雄风。
这一计作为最后一计,是对全书的总结,给人以最后的保全之策。同时,这一计也是全书的点睛之笔,给人以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然而一直以来,大家都只取其片面意思,撤退之后真的就一走了之了,忘了撤退的本意是为了养精蓄锐,等待战机。
“走为上计”应用于实战,也并不简单。
绝不是“拍屁股走人”,往哪走?怎么走?啥会走?都包含着大学问。
研究通透可以用在工作中对付多事的领导,或用在生活中对付烦人的朋友。会让自己更加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No.1 往哪走?
安全的地方正常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去安全的地方。
这里不得不提及红军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毛主席领导的自华夏诞生五千年以来最伟大的大退却。
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14个省,最终选择在陕西、甘肃会师。
为什么选在了陕甘一带?
因为安全。首先,陕甘一带,蒋介石的力量薄弱;其次,陕甘地形复杂,山川众多,可以削弱国军飞机大炮的作战优势,相反地,发挥红军游击战的优势。
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长征的终点落在陕甘一带,除了安全外,还有更深层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利于红军的发展。
陕西甘肃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腹地,可东进西退,可北上南下,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稳固和发展。反观长征起点江西瑞金,向东向南为大海,向西是大山大江。正是因为这样不利的地形因素,红军才陷入蒋介石的封锁包围,在长征途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指挥3万红军戏耍40万敌军,每次都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后方,巧妙地跳出了包围圈。
其中第二次东渡赤水,一个回马枪直指敌军后方空虚的遵义。老蒋是一心以为红军会北渡长江的,差点吃了大亏。
毛主席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展现了“走为上计”的最高境界。毛主席自己都说:“四渡赤水是他最得意之作”。
小结在工作中,领导总喜欢安排我们干一些打杂跑腿的事,事后却并不领情,反而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
因此,我们不妨主动承担一些有利于提升自己收入和技能的工作,借此推脱掉领导安排的杂事。
No.2 怎么走?
果断地走在参与长征的同志的回忆录中,有写到“从长征出发的那天起,就时时面临着危机,稍迟疑就有可能落入敌人的围剿“。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领导者果断地决策,也离不开战士们勇往无前地战斗。任何的迟疑和犹豫都会错过逃走的机会。
在老版《三国演义》中,刘备借口阻击袁术,实则是为逃离曹操的控制。张飞问:“大哥行军为何如此着急”。刘备说:“我如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这一走便是鸟入青天,鱼入大海,从此再不受羁绊了”。
小结学会拒绝,在工作和社交当中非常重要。很多人内心非常抗拒,但嘴上却不会拒绝。又怕理由说服不了别人,又觉得不好意思。
学会拒绝很简单,就是要果断,只需要一个“不”字就足够了,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对领导来说,他只关心“行与不行”,找太多理由反而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No.3 何时走?
越早越好在敌众我寡,没有胜算时,当然是越早走越好。
当年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也是“走为上计”的巧妙应用。
晋楚之争,楚强晋弱。晋文公借口“退避三舍”,实则是为了退守至黄河,太行山一带,有利于自己的防守;同时,派人前往秦国和齐国求助。越早撤退,就能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养精蓄锐。
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在不得已落入敌人手中后,就要想办法麻痹敌人,在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趁机逃走。
“煮酒论英雄”,刘备被雷声吓到,筷子掉在地上,让曹操放松警惕。
“鸿门宴”,刘邦借口上厕所,让项羽放松警惕。
示弱都是为“走为上计”创造良好的逃跑机会。
小结
在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或朋友委托的事想要拒绝,就要趁早拒绝。不要碍于情面,事先答应了,过后又说自己干不了。
趁早拒绝,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本文完结,在此提前预祝粉丝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往期回顾~~~
城镇化建设过后,废弃的村子成了小偷和懒汉们的乐园
“我们的国土上高楼大厦太多,纪念碑太少”,一位军旅作家的感慨
闲谈:《三十六计》在当今职场和生活中还有作用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