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笔记听书(听书笔记殷小虹)

终极笔记听书(听书笔记殷小虹)(1)

【故事梗概】本回书属于弄堂书,说的是云中雁骗取万年青后回到皇城,因为众位英雄不相信他的人品,广慈教主又派吕四娘下山,还让白泰官当她的助手。这天雍正正在雍和宫会见喇【血滴子嘛和尚,云中雁到雍和宫,献上万年青,还编造了一套谎言,夸耀自己的本领,雍正听了十分高兴,还答应过后就让他接任两江总督。

【细节赏析】云中雁心里十分明白,这次到太阳庙后发生的一切都是顾肯堂预先设计的,包括吕四娘进宫偷盗万年青,也是为了用它为鱼饵,骗自己上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解散血滴子。所以云中雁这时就提出要带万年青回宫,说起来也十分合理。顾肯堂万万没有想到云中雁会有这么一招,犹豫再三,如果杀了云中雁不就前功尽弃了,为了解散血滴子,只能冒一次险,答应云的要求。为了不让云中雁耍赖,顾肯堂又向他提出了三个要求,作为给他万年青的交换条件。第一,如果你言而无信,还要把你再次捉回来,扔到油锅里去;第二,回去后不要多话,尤其不要提太阳庙里的众位英雄;第三,一旦把万年青交给雍正,血滴子便立即解散,不得延误。云中雁答应了这些条件,于是教主决定放了云中雁。

吕四娘心里实在不愿意,就将气出在万年青上,只见她把包万年青的二龙抢珠黄绸段撕得粉碎,这上面有大清五个先皇的御印。云中雁只得把自己的包头布取下来包万年青,然后由吕四娘送他下山。临行时广慈教主又一次嘱咐他,回去就解散血滴子,这也是为你们自己的生路考虑。吕四娘拿出一根布条,绑在云的眼睛上,两人离开了太阳庙。走到山下,吕四娘把布条取下,让云中雁离开。云中雁又回头看了看四周,记住了太阳庙的大概方向。 云中雁走后,众英雄议论纷纷,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云中雁的话,尤其是路民瞻为首的前辈。其实顾肯堂自己也未必相信他,只是事出无奈。因此顾肯堂提出马上派人跟踪云中雁进京,如果云中雁变卦,就可以再次夺回宝贝,再次把云中雁捉上山来。结果还是由吕四娘下山,教主不放心姑娘,就让浑天风雨白泰官当她的助手。这时殷先生解释说,白泰官是双重身份,他与八大侠中的路民瞻、周浔、曹成父等都是师兄弟(他们的师父就是红侠),但他的父亲与广慈教主又是师妹关系,所以白泰官也可称吕四娘“师妹”。顾肯堂又说,自己也要下山一次,因为云中雁上山时,跟随路云经过白莲花村,为了谨慎起见,他要到白莲花村通知那里的复明党人暂时躲避一下。

嘴一张,书平行。再交待云中雁离开了飞龙岭,如鱼得水,轻松至极,很快到了保定,然后进了西门。他也算有头脑,担心顾肯堂会派人跟踪,所以不时回头观看,确认无人盯梢才放心进城。吕四娘与白泰官两人武艺比他高出一筹,所以云中雁看不见后面有尾巴。为了确保万年青万无一失,云中雁一路上小心谨慎,简直到了寝食不懈的程度,两天后终于回到北京,到在紫禁城前遇到守护的御林军,为首的告诉他,皇上今天带了十名血滴子到雍和宫找喇嘛赵元和尚说话去了。 听说雍正不在宫中,云中雁没有进宫,连衣服也不换,脸也来不及洗,立刻赶往雍和宫。吕四娘与白泰官也紧随其后,进了雍和宫。这时皇上正在碧梧书屋与喇嘛说话。这晚是田文东、田文南、田文西、田文北四兄弟的父亲,江湖上人称连环飞镖田忠值夜。云中雁进屋见过万岁,雍正就问他万年青可曾取回,云中雁拿出万年青,又编造了一番谎话,说自己进太阳庙时,复明党正在开会,万年青也在现场,于是他与当初吕四娘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万年青盗到手,然后杀退追赶他的众人,星夜赶路回到皇城。雍正听了十分喜欢,答应等现任的两江总督卸任后,就让云中雁去上任。这时碧梧书屋里的宫灯突然灭了。

【方言解读】其一“七个里贩马,八个里贩牛”,这句苏州话,就是“口吐莲花”、“花言巧语”的意思。其中的“个里”也可以写成“谷里”,即古代的铜钱;其二“镬子乘(音旁)热掇(音得)”,形容办事要“抓住机会”,还可以说成“镬子旁热火旁旺(音yang)”,两者是一个意思。

终极笔记听书(听书笔记殷小虹)(2)

【评弹史话】周玉泉(1897-1974)原名天福,江苏苏州人。16岁师从张福田习《文武香球》。1913年在光裕社出道后放单挡演出。1917年到上海演出,即获好评。1922年又师从王子和习《玉蜻蜓》,书艺大进,终成一代名家,与夏荷生、徐云志合称为30年代罪负盛名的“三单挡”。1949年后,对《文武香球》、《玉蜻蜓》进行整理修改,剔除糟粕,使两部书的艺术品味大为提高。50年代前后,曾于华伯明、薛君亚、徐翰芳等拼档,还说过《将相和》、《卖油郎》、《信陵君》、《梁红玉》等新编书目。毕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在说、噱、弹、唱、演诸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其说书以“阴功”著称。说表平稳恬静,娓娓而谈,语言精练。冷隽诙谐。噱头多为“肉里噱”和“小卖”,寥寥数语而耐人寻味,形成笑料。脚色借鉴戏曲表演程式,手面、眼神有独到之处,即弹词常有的生、旦、老外脚色之外的武林和绿林好汉等,演来亦栩栩如生。唱腔在弹词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借鉴京剧谭派老生和程派青衣的唱腔,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形成以本嗓演唱的流派唱腔,世称“周调”。以平稳飘逸,字正腔圆,韵味醇厚为其特色。有徒蒋月泉、周伯庵、徐伯菁、华伯明、薛君亚等。(摘自《评弹文化词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