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哪里都没有存在感(我们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在哪里都没有存在感(我们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1)

经常看到一位资深文友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原创美文,几乎是笔耕不缀,我对他钦佩致极,因为他的文章不仅文笔好,还很有深度,蕴藏着很多人生哲学。

有一次忍不住在私聊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看您的文章多好,随手一篇就是精华,真佩服您的坚持。”他呵呵两声,“承蒙夸奖,通过这个刷存在感么”。

说实话,我很惊异他的这句话,因为我知道他还是一个单位的领导,虽然这个部门比较清闲,可能清闲部门的领导没有众人的吹捧,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才华获得大众认可来刷存在感吧。

心灵哲学开创者笛卡尔有一段名言意思是说,思考的主体是我,因为思考存在,所以我必须存在,如果我怀疑我的存在,怀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所以我也必须存在。

人们总是要做点什么,似乎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就是因为动作的主体是我,如果我发出的一个动作,一段声音是存在的,那么我就也是存在的。

人应该属社会动物,社会化的人在进行交往过程中,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回应,才证明了我们所发出的信号是存在的,信号存在,所以我们也就存在。也就是说,存在即被感知。

经常会在微信里,收到好友发来的信息—看看自己有没有被拉黑,看看就觉得好笑。

微信群里每天风起云涌,热火朝天,谈笑风生;朋友圈里晒微商的,晒幸福的,秀恩爱,晒文字的……比比皆是;说说分秒必争地刷新……接着就是好友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这就是存在感吗?

有一段时间,我也以为这就是存在感,突然偶遇那句话:别用这种方式来寻求众人的关注——犹如野外迷失了方向,看到了北斗星,豁然开朗。

茫茫人海中,谁离开了谁,地球都照样转。谁都不会为谁停下匆忙赶路的步伐。走进人的视线都容易,住进人的手机也容易,停在人的微信里也不难,难的是永远住不进人的心里。不是些许照片,几通电话,些许点赞,就能居住人的心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我们害怕孤独,害怕遗忘,害怕轻视,时时刻刻都在寻求关注,祈求亲朋好友的惦念,期盼领导同事的器重,渴望同学熟人的爱慕……

于是孜孜不倦地刷朋友圈,点赞,然而又有多少是肺腑之言,多少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浮躁不安的喧嚣,又怎能慰藉人们心中永远都在缺少的存在感呢?

一对恋人在进行冷战的时候,互相不理睬对方,双方都会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因为对于对方假装漠不关心,不予回应,让对方无法确认自己信号的存在,也就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从而,抹杀了对方的存在感。

现在,当我们利用微信、微博、QQ等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发布信号这个动作有存在感,而有是别人积极的回应,即各种热烈的评论和点赞,使得我们体验到自己的信号是真实的,我们才感到有存在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互动的关系,必有一方是缺乏存在感的。就像某些公共账号设置一些自动回复,也是出于人性化的对人们存在感的考量。所以,存在感并不是自己的动作,言语的发出,而是外界的有效回应。

存在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即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前者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后者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具有突出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意识。

而所谓的存在感,其实只是精神上的需求程度,而并非物质上的填充。有些人只注重强调物质生活富足,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应该说,他们缺少了存在感。

存在感的缺乏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一般人是不会思考此类问题的。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存在感是刷出来的”,也就是说,孤独的人渴望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或举动,吸引别人的注意,以获取所谓的存在感。

现在的存在感,没有以前所说的那么深奥。大部分是由于自我存在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很好的肯定和表扬,使得自己觉得没有存在感,而有存在感的人则是受到社会重视,且受到人民尊敬,受到广泛关注,即为“存在”这种存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感觉。

存在感有时可能是一种价值的认可。这就是说,存在感有着一种比美貌和财富更强大、更恒久、更幸福的力量。

人们总是习惯了在失落孤单的时候抱怨,在痛苦不堪的时候哀嚎,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心中的存在感被自己隐藏却还在傻傻寻找,却不能像尘土那般静静沉淀后,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伟大建筑的一部分。

我们都是凡人,不像明星富豪,可以在荧屏,舞台,观众中寻求关注度。我们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不在人群中,也不在朋友群,更不在吃喝玩乐中,而是在内心的充实丰盈。

品一樽茗茶,赏一首名曲,看一本好书,吟一首雅诗,作一篇美文,游一处风景……只要内心变得充实丰盈,我们自然也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在这虚无缥缈的网络里,寻找这毫无意义的存在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