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

知有锄禾当午者,汗流沾体趁农忙;

禾锸携锄烈日下,小民困苦有谁尝。

这句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本文要讲的光绪皇帝。这是他十岁的时候,他的师傅翁同龢给他讲《悯农》是有感所作,当日有大臣上奏“子女则鬻于路人,攮夺或施于里党;啼饥者远连数郡,求食者动聚千人”,十岁的天子闻听后沉默不语。他以后写下了“毋使吾民饥且寒”的《秋风辞》,我想这位君王如果当政了会怎么爱护他的子民呢?他,一定会日夜勤政,一定会披肝沥胆,一定会文治武功,遗憾的是他只做到了前两个,为什么?让我们从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说起。

宫内有变,抢先际风雪疾驰紫禁城

公元1875年1月12日深夜,北京城迎来了它的第一场大雪,这雪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开始是不紧不慢的下着,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冻僵的大地上。在空旷的长安街上,风搅雪,雪缠风,任意地肆虐着街上仅有的一队人马。

“快,加快!”领头的人挥起了鞭子,雪越下越急,越下越大,开始像鹅毛般飘在半空中,忽然随着行人的节奏,如同有人摇动了天上的玉树琼花,天女散花般砸落下来,奔走的这一群人卖力地抬着轿子,顾不得脸上的疼痛,卯尽全力到达了目的地——紫禁城。

到了地方,从轿子里下来一位身着素服的少妇,眉若青黛,肤如凝脂,但是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她怀里的孩子身上,少妇叫醒沉睡着的孩子,孩子睡眼朦胧,揉起了眼睛,缓缓地睁开,惊诧看着对面的众人,仿佛在问:我是谁?我在哪里?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2)

少妇不是别人,是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抱着的孩子正是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未来的光绪皇帝。

年轻的同治帝在这一天龙驭宾天了,这并不奇怪,他已经病了将近一年了,他的亲生母亲慈禧也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到来,所以当看到皇帝冰冷的尸体时,西太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悲伤,她和东太后慈安不一样,十几年的政治生涯已经把一个年轻宫廷寡妇变成了冷血动物,她知道如果不赶紧确定好新的皇位继承人,自己地位不稳,大清皇室不稳,大清国不稳。

“还请妹妹迅速发口谕,诏各位亲王、郡王和军机大臣进宫议事,商议帝位人选。”慈禧对悲痛欲绝的慈安说着,慈安这时候才缓过神来,她虽不是同治的生母,却视如己出,同治与慈安的感情要比对慈禧这个亲娘还要好。慈安一方面谴责自己的娇惯害了同治,一方面感觉到孤儿寡母好不容易熬到皇帝亲政了,如今只剩下两个女人又该如何面对,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听到慈禧的提醒她连忙让管事太监传事去了。

学会投胎,小王子无需奋斗直通金銮殿

按照大清朝的习惯有子立子,无子立嗣的习惯。同治无子,当时按常理接班的应该是把同治侄子辈的选一人过继给他立为皇帝。但是同治十九岁就死了,且也没有弟弟和哥哥,这样他的侄子辈要往堂弟堂哥的孩子里边找了,最亲近的一支为同治的大伯父奕纬的孙子:溥伦,溥侃。但是同治的五叔奕誴不同意,理由是这哥俩跟同治这一脉比较疏远,为何?因为奕纬没有孩子,皇帝下旨把乾隆爷的十一子永瑆(嘉庆帝永琰)的曾孙载治过继给奕纬当儿子,这哥俩倒霉流的不是嘉庆的骨血。最重要慈禧很反对,如果立溥字辈自己就升为太皇太后了,对将来二次垂帘听政不利,另外奕纬很早就追随先帝去了也不能站出来说几句有利的话,大家一致pass了这个方案。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3)

溥字辈不能立,那就立同治的同辈载字辈,先选载字辈的一人过继给文宗皇帝(咸丰帝)当儿子,然后他有了孩子再过继给同治当儿子,这一波操作下来也不违反规定。五叔惇亲王奕誴的孩子也要排除掉,他自己被过继给道光的三弟(嘉庆帝三儿子)绵恺了,估计这个五叔当时也是心中一万个尼妹飘过,好得咱五叔看得开,打小不爱看书是个玩家,知道自己与皇位无缘,所以也与世无争,另外他也比较能生,自己有五个男孩子最小的也十六七了,慈禧一看孩子这么大了,这要继承大统了自己岂不尴尬:让他亲政还是不亲政?

再寻找重点来了,剩下恭亲王奕䜣的两个孩子载澄(时年十七)、载滢(时年十四)以及醇亲王奕譞(音轩)的两个孩子载湉(时年四岁)及载湉八个月的弟弟。奕䜣是非常想让大孩子荣登大宝,可是其他家王爷包括慈禧、慈安在内,觉得奕䜣本身权力太大,人太精有绰号“鬼子六”,孩子再当上皇帝,这还让不让其他家过了,变成都给老六打工的了,奕䜣的孩子不仅仅是年龄大的事,他孩子当皇帝了直接威胁慈禧的地位和其他王爷的利益。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4)

剩下的是奕譞的两个孩子,我们老话说孩子不满三周岁不好养活,过了三岁孩子不容易生病了,这在过去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更能表现出来,不满三岁的孩子一般是不会被考虑到继承皇位的,后来也证明载湉的这个小弟弟好像没名字——他不到两岁就去世了,这还是在医疗条件最好的皇家医院。载湉众望所归,慈禧也鼎力支持,一是因她与载湉的亲生母亲是姐妹俩,二来载湉年龄小,她仍然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权力自古来就是拿得起放不下,多少人为之沉迷,何况是帝王的权力。

道光帝有九子,此时健在的除了老五、老六、老七之外,还有老九奕譓,与老七一母同胞,无子。

老子低调,儿子不想再夹着尾巴了

当太后的懿旨刚宣布载湉为皇帝时,“传懿旨,以上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醇亲王奕譞头眩目昏,痛哭流涕,大叫一声晕倒在地,有史料记载“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老七(醇亲王)这是干吗?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表演给西太后看的,这个老七是个表演艺术家,但是足以见得醇亲王小心谨慎。不久之后,他接连写了几封辞职信,不仅连军机大臣辞了,甚至要皇帝把他的亲王爵位给夺去。醇亲王在辛酉政变时,二十一岁,手握军权,亲自抓捕的顾命八大臣之首肃顺,立了大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慈禧太后手腕的高明以及政治变幻莫测和世事无常,从此低调的做事做人。什么叫低调?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5)

让醇亲王告诉我们:有史料记载他把客厅命名为“思谦堂”,把书斋命名为“退省斋”,在书斋里条案正中摆着”欹器“(一种铜器,水半满则器平衡,水全满则倾斜而水溢出)上面刻着:“满招损,谦受益”的铭言,再配上的家训: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如何,子孙钱多胆也大,不丧身家不作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如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许身家能自保。

不知道的还以为醇亲王每天在家吃饭,睡觉,打豆豆呢。有道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何况是王爷?他自己也想搞点大事,力挽狂澜,奈何能力赶不上六哥恭亲王。在太后垂帘听政以后,索性就韬光养晦,找准时机复出。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6)

没成想天降馅饼,自己儿子被立为皇帝了,这馅饼不太好咽呀,他深知慈禧的脾气。光绪继承皇位以后,醇亲王更加低调,不再想自己如何建功立业了,唯一的想干的一件事:儿子早日亲政。奥,还有一件:慈禧这老婆子早点死去,虽然慈禧此时还不太老,只有四十来岁。

甲申易枢之后,恭亲王大权旁落,不太想干事的醇亲王走向前台,醇亲王以后只干了一件事,为太后修颐和园,甚至不惜挪用军费修园子,作为一个海军总领大臣非常不合格,作为一个父亲仁义尽致,拼尽了全力讨好慈禧,为孩子能够顺利亲政拿国家的命运来赌注。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7)

颐和园昆明湖当时挪用海军军费修建,说是为了在此建设海军实习基地

光绪帝幼年即进入深宫跟随翁同龢学习,早起五点就要起床读书一直学到下午三点,此后还要进行骑射训练,不仅学习四书五经,还要学习《帝鉴图说》之类的帝王之学书籍。清朝的皇子不仅学汉还学满文、蒙文,不仅学文还学武,不仅学经还学史,是历朝历代最辛苦的了,光绪又比这些皇子多了一门《孝经》,太后特意嘱咐翁同龢加的。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8)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9)

光绪早年在父亲的调教下,深受慈禧喜欢,亲爸爸长亲爸爸短,亲政以后,父亲的突然去世,加上年龄逐渐增长,掌控全局的欲望越来越大,逐渐地与慈禧出现了罅隙。尤其是与翁同龢、文廷式等一帮人走得太近了,丝毫不顾及太后的感受。

甲午战败以后,割了台湾全岛、澎湖列岛,此时德国占领胶州,俄国侵吞旅顺,英兵入住威海。

此时的太后在干嘛?修三海(北海中海南海)花了海军军费436.5万两白银,修颐和园花了军费860万两,这还不满足,园子主体竣工后,道路两边点点缀缀的又花费大把银子。一八九五年,正是甲午年,中日海战,中方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六百多人的一道《上皇帝书》惊醒了光绪。

我摊牌了,我不陪你玩了,我不再装了,我要让你看到我的真正面目”这句现代的流行话语用在这再合适不过了,“对兹乔木景,动我世臣怀。”遇到了康有为这样的臣子后,压抑了十年的光绪开启了他的变法之路。

昙花一现,高潮过后是冲动的代价

万寿山上,慈禧太后正在悠闲着躺在一种特制的椅子上,椅子前后的摇曳着,旁边宫女扇着扇子,另有一个宫女专门把新送来的爪哇国葡萄剥好皮,递到太后嘴里。伺候太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就会挨板子,大家都默不出声,诺大的园子一片寂静。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报——”,突如其来的一声打破了宁静,“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召见了文廷式。”

“知道了,下去吧。”

“报——”,“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召见了张荫桓。”

“知道了,下去吧。”

“报——”,“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召见了康有为。”

“知道了,下去吧,别慌,召见了谁?”

“康有为?就是带头上书的那个?”

“是的,就是他带头蛊惑皇上的,把老佛爷您说的那个……”李莲英接着说道:“奴才们都不敢往下说了。”

“继续探听消息。”

“报——”,“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和珍妃在毓庆宫东偏房两个小时没有出来。”

“知道了,下去吧,这个死婆娘。”

“报——”,“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在传官房(厕所)待了一个时辰,足足比平常多了半个时辰,奴才们去检查没发现异常。”

“这种以后就不用报给我了,还让不让哀家休息了。”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1)

颐和园内的慈禧虽然一直想退休,可是时局的不安,特别是光绪帝一连串的新政,让他不得不小心起来,试图在这些微不足道的信息里寻找出蛛丝马迹。

太后并不是神经过敏,光绪帝在一八九八年五月份到九月份,一连颁布了十七个方面的改革。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2)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3)

六月十一日颁布《明定国是诏》

到了一八九八年的九月份,太后依旧在颐和园内吃着葡萄,躺在摇摇椅上,晒着太阳,似睡非睡,称之为假寐,嘴里时不时的哼出来黄梅小调,这可能是太后幼年在安徽听到的。

“报——”,突如其来的一声打破了宁静,“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召见了袁世凯。”

“知道了,下去吧,别慌,召见了谁?”

“袁世凯?就荣禄手下在天津练兵的那个?去把荣禄叫来。”

将夜,荣禄增调聂士成五千军队驻扎天津,董福祥军移驻北京章义门外四十里的长升店。

“报——”,“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召见了袁世凯。”

“知道了,下去吧,别慌,召见了谁?”

“袁世凯?又召见了袁世凯?去把荣禄和礼亲王叫来。”

将夜,把荣禄心腹军队换防紫禁城以及颐和园的所有禁卫军。

公元1898年9月19日夜,太后起驾颐和园,返回紫禁城。

“报——”,“讲!”“启禀太后,今日皇帝召见了袁世凯。”

“袁世凯?第三次召见了袁世凯?去把荣禄和礼亲王、庆亲王叫来。”

将夜,太后发布密令,软禁光绪,逮捕维新派,凡见康有为、梁启超,杀无赦。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4)

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了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起初是非常支持变法的,是他推荐了康有为,后来看到皇帝重用康有为,变革太激进于五月份找个借口开溜了。

光绪的六叔恭亲王奕䜣本身就是洋务派的推动者,对于变法是支持的,但是不支持翁同龢、康有为等人的主张,毫无疑问,六叔对自己的侄子来说,就是擎天博玉柱,但是他于五月底遗憾的薨殁在府邸了。

康有为得信坐上小火车转道去上海了,梁启超躲进了日本大使馆,以后去了日本。其他人该被抓的抓杀的杀。袁世凯更不用说,人家压根就不是他的人,光绪一厢情愿。

环顾寰宇,只有他的珍妃在太后囚禁光绪之后,对太后说:“帝乃国人之共主,即太后亦不能任意废黜。”太后想了想,把珍妃一块囚禁了,没有囚在一块,两个相濡以沫的爱人,相隔咫尺,远在天涯,今生再也不能相见。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5)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6)

风波又起,宫里来了个大阿哥

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无需多言,仅裁冗员一项京师近万人失业,岂不闻明朝的掘墓人李自成当年不就是被裁掉的驿卒,没什么事也没什么活路便当起了劫匪。

现在有很多工资低的工作,有很多人尸位素餐或者是吃空饷,朝廷岂不知乎?何也?自是后话。且说光绪被囚瀛台,终日抑郁寡欢,不多久便病倒,好事者粉墨登场。

好事者之一,前朝同治帝的岳父崇绮,自同治死后一直抑郁不得志,老佛爷慈禧一直不喜欢他闺女,虽然升了两次官终未入住军机,甚至连个毓庆宫行走也没捞着,心有不甘,这崇绮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乃全清满族第一文状元,也是清朝唯一一个与汉人一块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状元的满人,同治四年一甲第一名,货真价实,被女婿点为状元(那时候可不是他岳父)。光绪被圈进之后觉得机会来了,窜托载漪搞事情。

好事者之二,载漪,其父为“小五爷”京城第一玩主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同治帝的五叔,光绪的五大爷,恭亲王、醇亲王的哥哥,这么近的关系,除了是个亲王,一辈子没当官,何也?二半吊子,或者说有狭义之心,当时辛酉政变时不像两个那样参与其中,反而通风报信,积极挽救顾命大臣及其后代。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7)

被慈禧所厌恶,终其一生敢言敢当,怒斥慈禧不以国家社稷为重,慈禧把他的亲王夺了几次,终因为实在是与皇家太亲了,说到底他慈禧才是外人,只是打工者而已,不了了之。导致载漪也连累,眼看像庆亲王奕劻、礼亲王世铎这众八竿子才打着的宗亲都主掌内阁,托自己的妻子,太后跟前的红人(一说为慈禧侄女)让太后立自己的儿子溥俊为皇太子,伺机废黜光绪,入住大宝。

大阿哥时年十五,年富力强,原本就是浪荡公子,进宫以后可想而知。本就是“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篡大统”而来的,就好比是吃了催情药的李逵进了女澡堂子,宫中的场面可想而知,有野史记载,一日一宫女犯错,管事太监正要惩罚,脱下宫女裤子时,发现穿的是大阿哥的裤头,谁还敢再打。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8)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19)

在一九九零年元月,慈禧本想让光绪举行禅让大典,奈何全国上下议论纷纷,皇亲贵胄也不同意,载漪父子人缘不好,只好作罢,可谓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慈禧庚子西狩(外逃西安)归京后,越发厌恶光绪了,皇上只能在瀛台凿冰,修表,读书,“弗如汉献帝”了。

在慈禧死前的那一夜,他喝了一碗别人送来的药,悄无声息地走了,留下了无尽的传言和遐想,那一砖一瓦,一亭一阁无不向后人讲述他的故事。往后的权臣悍将并不忌讳住于此地,或许这里能时刻提醒自己,无兵权无话语权或者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吧。

后记:光绪为何有如此下场,戊戌政变后,在慈禧对光绪说的话中或许我们可以知道答案: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

附《秋风辞》:秋风起兮草木黄,燕子归兮雁南翔。芙蓉落兮桂子芳,怀古人兮不能忘。横汾之歌何壮哉,俯仰千古真雄才。宝鼎出兮祠后土,性好奇兮志用武。嗟太荒兮安足数,五谷熟兮衣裳完。秋风秋风兮,毋使吾民饥且寒

清宫悬案光绪皇帝是谁杀的(光绪皇帝靠山山倒)(20)

戊戌变法大家只记得戊戌六君子,被捕入狱的岂止有这六人,有一人,本文只提了一次他的名字,其实在变法中他的作用巨大,他本身就是副部长级别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后人忘记,英雄不应该埋没,他是谁?下篇《戊戌第七子》我们讲讲他的故事。

(文/伯虎,根据历史文献改编,比正史有趣,比小说有料,张伯虎为您讲述历史人物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