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腔热血报国(辛弃疾的英雄柔情)
辛弃疾像
当我们提起辛弃疾时,我们会想到什么?
大家首先想到他年轻时奔袭敌营,生擒叛徒的勇武;
想到他一生想要北伐却始终壮志未酬的不甘与落寞;
当然,他之所以青史留名,更在于他继承和发展了豪放词派,与苏轼并称“苏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上学时就背诵的这些豪壮之词,每次念起,依然热血沸腾。
稼轩词在当时的婉约词派外,别开天地,慷慨纵横!因为这豪放风格太突出,以至于我们忽略了他另一种清丽恬淡的田园词。
辛弃疾一生报国无门,仕途失意,闲居上饶、铅山农村二十余年,其间写下不少表现田园风光的诗词。
在他所写的六百多首词中,表现农村风光的词作尽管只有几十首,但是作为审美认识的对象,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根据词人不同时期的心境,其田园词风格也不同。
第一阶段:借田园景,抒悲愤情
辛弃疾生长于宋沦陷区,从小决定杀敌报国收复河山。南归后本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奈何抗战复国的主张与当时只求苟且偷安的政治环境相冲突,故不得在战场施展才华,奔波半生终不得志,于四十二岁壮年时被弹劾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十年。
而词人有着浓厚的英雄情结,渴望成就英雄伟业,"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为此,在他隐居之初,满怀愤懑之情,不甘之心,同时忧念时局,胸中尽是忧愁。如《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这首词作于他刚隐居时的第一个个春天,反映了词人这一时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上片写自己与湖光山色、鸥鹭白鹤为伍,回归自然的怡然自得。
"凡我同盟鸥鹭"到"尝试与偕来"五句,写得最是有趣,作者竟与飞禽定盟,这种新奇写法,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性格的洒脱可爱,也从侧面暗示了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孤单隐居,缺少知音,无奈之下,只能同飞鸟作伴。
下片反应词人流连带湖鸟禽时产生的一种郁闷惆怅的情绪。前五句承接上片情绪,"废沼"三句文意陡转,借带湖的昔日之荒与今昔清风明月作对比,感叹人世沧桑,"欢哀"二字,重在"哀"上,流露出作者此时犹在忧念时事,叹息自己政治报复得不到实现的悲愤心情。"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两句,显出极度无奈:伤感有什么用呢,只能继续培植这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成为精神寄托之所。
另外写于初期隐居的如《踏莎行》《贺新郎·赋琵琶》等篇章,无不弥漫着作者的失意无奈,表明自己并不喜欢隐居生活,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一时期,都是愁绪,然并不是文人的伤春悲秋,而是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不甘。
但正是由于借景抒情,故并没突破前人的诗词艺术,使得词人在描写农村景物不能达到空明无滞的境界。
第二阶段:融入乡村,清新恬淡
一心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却不料君王将自己投闲散置,迫使他成为僵卧孤村的隐士。愤懑无奈一阵子后,像作者所说,"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慢慢将视野拉回到现实中来。呆的长了,更多地发现了农村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情,使词人心理慢慢向农村农人靠拢,从而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
辛弃疾甚至强调主张:"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他在新建家园中,特辟稻田一区,正是表示他对农事的极端重视。因而,对于这一座面临稻田的平房,他特地取名为'稼轩',并且从此就以'稼轩'作为自己的别号。"这倒跟苏东坡相似了。
辛弃疾的这种心灵境界是在较长时间退隐乡居的环境下孕育起来的。一方面他深情地写出"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洞仙歌》),在描绘田园风光中有着陶渊明那样吐露真情的无穷妙味。另一方面,辛弃疾久居农村贴近生活的深切感受,使他内心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从而能够领略农村自然美的真正意趣。
有了这样恬淡的心境,辛弃疾的审美趋向空明,开始真正将农村自然风光作为审美对象,而不是只为了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表现自然审美的意识,有着悠久的传统,可以上溯到《诗经》,到了六朝时代,更有了开山水一派的谢灵运,谢眺等山水诗人,陶潜的田园诗,直至唐朝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将自然风光的审美推到了一个高峰。
而到词体出现,自然审美随之而生,但多是伤春悲秋之作,大都不是直接地相对独立地描写自然美。只有到了辛弃疾的笔下,抒写农村风光的自然审美意识才有了自觉的表现,对山水、草木、桑麻、菜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具有相对独立性,譬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词写江南农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刻画出农村富有生机活力的动态物象。陌上长出的桑芽,东邻已孵出的蚕子。牛犊在一片绿草地上哞叫,傍晚的阳光映照着无数归飞的暮鸦。还有那远近的山峰,横斜的小路,以及路旁青旗招展的小酒店。
这些景象组合成一幅有江南农村特色的色彩鲜艳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艺术享受。最后两句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作对比,刻画出桃李不经风雨摧残,只有溪头的荠菜花,姿色平平朴朴素素,却生机盎然,表现出词人清新朴实的美学观念。
又如《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人过竹边村。
这一首描写农村夏日景象。上片写村北的高地里,农民正在用劲踏水车浇稻田,而西溪旁的早稻已经收割尝新,家里一片欢腾,沽酒烹鱼,忙得不亦乐乎。浓烈的田园生活气息就这样通过作者笔尖流露出来。
下片写行路时所看到的变化多端的山乡景致。远处一阵凉雨,但霎时间又云散转晴,凉风拂面。夏日天气在刹那间的变化,空濛迷离,富有诗意。末句选取雨后"卖瓜人过竹边村"的情景入词,更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给我们编织了一幅和谐的动静相结合的农村田园风光图。
另有几首词,自然景物和农村人事,已然超越了词人的主观之情,将自然美凌驾于情感之上,恐怕唯有辛弃疾如此。以《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为例: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这首词是词人隐居铅山其间,闲游鹅湖寺,酒后挥毫,题写在乡村酒店墙壁上的。作者以十分欣赏的眼光,描写了平静、质朴而清新的农家景象。
上片即景抒情,以春天野生的荠菜花,加上雨后飞下的群鸦,来反观自己的失意衰老,不禁心生无奈,引起伤感,于是在夕阳映照下,去酒家赊酒消愁。
紧接着下片写作者喝酒时看到平静恬淡的农家生活。"闲意态"三字,有着赞赏和向往的主观感情色彩,"闲""细"二字暗示了作者细腻的心理变化。结尾二句,摄取村中女儿趁农闲走娘家的生动镜头,,展现了农村和睦融洽的亲戚关系和醇厚质朴的风俗人情。
这一系列平静、欢乐、祥和的场景打动了作者,化解了他心中的愁绪,反而酿出了他的诗情,于是趁醉挥毫,将其题于身边的墙壁上。词写完,词人"多情白发春无奈"的伤感情绪也被驱逐得无影无踪了。
不难看到,作者对自然审美是有着高度自觉意识的,而不是抒发情感的一个陪衬。在稼轩先生眼中,自然景物,农家人事,是独立的,有着高度美感的,甚至超于自身情感之上的。也因为如此,这类词成为了词人农村词中最恬淡清新之作,境界空明,有着极高的艺术魅力。
第三阶段:稻花香里说丰年,以真情写真景
在唐宋词里,我私自认为,描物中柔美一类,没有哪句词比得上辛词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美。确实,辛弃疾的很多乡村词,有着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描物状景好像素描一般,不加一丝议论,不着一丝主观情感,然而通过所描之物,却显然已经透露出词人的感情倾向,审美趣味。意境之美,在于"真",情真,景真,境界必高。辛弃疾正好符合了这一点,以真情写真景,意境全出。
来看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辛弃疾农村词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词。词人退隐上饶带湖时,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词中只选用夏夜一晴一雨两个镜头:上片写晴,下片写雨。
上片通过三种动物:鹊,蛙,蝉来写晴,有着主次之分。以惊鹊写明月,因为明月出来了,枝上的鹊见光惊飞了。次写鸣蝉,半夜还有鸣蝉,可见天气闷热,未下片写雨作伏笔。这两种动物都是浅写。最后写蛙,"稻花香里说丰年"两句,表现了人们丰年的喜悦心情。
夏承焘教授在《唐宋词欣赏》中评价道:"看见稻花,闻到稻香,可知年成,但在稻花香里说连成好的却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是一处妙笔,在人们内心异常高兴时,往往会觉得周围一切事物也都沾染上人们的喜悦心情,图上愉快的色彩。蛙与丰年原无必然联系,现在由于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所以听到蛙声,感到它似乎也为丰年而欢唱。无知之物尚且如此,曾经付出过勤劳的农人,在丰收在望时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
下片写突然山前降下了一阵小雨,作者急忙赶路寻找避雨之所。转过溪头,惊喜地发现了旧时来过的茅店!优美的夏夜之景,以轻快灵活的抒情笔调写出。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似乎随意拾取,略加点染,置于画面,别具风格。清疏明朗的自然景色,足以反映作者心胸旷达,毫无尘埃。闲情与美景融合为一,何为情何为景,几不可分,浑然一体,意境全出。境界高洁清新,自然平淡。
再看他的另一首名词《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头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与其他农村题材作品泛写田园风光和无指定人群有所不同的是,本篇选取典型,专写江西上饶地区一个田夫野老之家的生活情态。
全篇风格恬淡,笔触清新,画面鲜活生动,溪边农家老少五人各具面貌,形象逼真。读后觉得情景历历在目,如在眼前。尤以喝酒喝到微醺用柔媚吴音谈笑的老夫妻和卧剥莲蓬的小儿写的最为传神,完全符合他们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
这首词不见作者一句主观情感,却满篇流露着作者的性情怀抱和审美趣味。虽是客观的描写农村景象,但从其造境之清幽素雅、笔调闲适从容、人物形象古朴醇厚,可从侧面窥见辛弃疾这个英雄豪杰精神世界中纯真质朴、追求朴实平淡志趣的另一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境界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辛弃疾这些农村词,以素描笔法,描摹真实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而通常不露声色,情感自出,不但有境界,其境界还较一般境界高出一筹。
第四阶段:衣冠简朴古风存
借用陆游 "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来概括辛弃疾词的另一大特色——风情美。在其农村词中,有不少表现江西上饶农村的民俗风情的内容,质朴清新,活泼调皮。
一个地方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积累,必定会形成了特定民族的多姿多彩的生活风俗习惯。这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因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辛弃疾在词中大量地描写着这一地区婚嫁,回娘家,儿童妇女老人等各自的活动。尤其有意识地将农村的婚嫁习俗融进了自己的词篇。
如《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茆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这首词上片写山行道上的松冈、茅舍和所见怪石飞泉的景象,下片展现农村丰收和嫁娶的欢乐气氛,勾画出一幅民间娶妇,灯火通红,一片笑语热闹非凡的风俗画面。
还有写农村妇女春日归宁的,如《鹧鸪天·鹅湖归》:"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又如上文提到的《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词下片: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这里写农村身穿青裙白衫的纯真少女,在春蚕生长时节,匆忙赶到外婆家去探望的情景,不仅少女的形貌心态毕现,而且具有浓郁的江南农村的习俗风情。
在战事频发的动荡岁月,农民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渴望着农田丰收,家禽兴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勤俭持家,生儿育女,依靠劳动生活而别无奢求。这种淳朴的风情和勤劳善良的心灵,引发起词人的思绪,开拓了审美情趣。
如《鹧鸪天·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 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在这首词中的意境不仅是通过鸡鸭成群,桑麻过屋以及柳树沙洲、溪水灯个别形象组合的表层展现,而且还作了深层的开掘:"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两句,写出了农村男婚女嫁不出本村姓余姓周的两家。与勤奋劳动联结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心态美。
其他如"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满江红·山居即事》)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浣溪沙·偕杜叔高》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清平乐》)都从父老孩童农事等多侧面的描绘了上饶当地农村的社会风俗,充分的表现出当地古风犹存,农民勤劳安居乐业的社会图景,朴实淡雅,而又鲜活多彩,调皮有趣。
辛弃疾塑像
傲然独立的英雄,竟如此亲切地关注乡村生活,关注乡村父老儿童,体现出辛弃疾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
他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描绘农村自然景观,人物风俗,农家生活,在唐宋词史上,也唯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通过这些清新秀丽的农村词,"展示出词人不同凡俗的审美观和社会观:城市官场名利歌舞,尘土喧嚣,怎及农村田野山明水秀,情淡意远。"
辛弃疾的一生,政治上不幸失败了,但文学上却大大的成功了。在他不得意而隐居农村其间写下的农村词,其内容之广,描写之真,艺术成就之高,词史上无人能与之比拟。
正所谓英雄柔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
参考资料:
邓广铭著《辛稼轩年谱》;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刘扬忠评注《辛弃疾词》;
邓广铭著《辛弃疾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