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开学焦虑症方法(紧张焦虑)

9月1日正式开学,同学们迎来了新学期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有些孩子可以快速找回学习状态,也有一些孩子会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出现“开学综合征”。

返校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家长们如何更细微地识别孩子的状态帮助他们?本期教育周刊记者采访了高明杨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李赛理,围绕开学返校常见心理问题,为家长精准识别孩子适应状况,帮助孩子缓解负面情绪支招。

解决开学焦虑症方法(紧张焦虑)(1)

今年暑假,在高明区荷城街道中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图书室内,学生纷纷到此阅读图书。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面对“开学综合征”

调节生物钟 调整好心情

“放假的时候想开学,开学的时候想放假”——对于这个状态,心理学专家表示,可能患上“开学综合征”。

李赛理表示,“开学综合征”主要表现在心情、思维、情绪、行为三个方面。比如心情烦躁、爱发脾气、情绪低落、唉声叹气、丢三落四等,身体表达传递情绪时,可能表现为睡不好、头疼、吃得过多或没有胃口、腹痛、胃肠功能紊乱、胸口闷等,在行为中则拖延、不搭理人、熬夜写作业、抓住假期尾巴疯玩等。

孩子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变化?李赛理表示,这是孩子应激状态的反应,这也是面对变化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一般2-3天缓和,一周内恢复,“站在孩子角度,他们希望自己被理解、能得到支持安慰和鼓励,也能有个缓冲的时间放松下来。”

“首先,应正视不良情绪。”据李赛理介绍,客观来讲,“开学综合征”和“节日综合征”异曲同工。大人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比如,放完春节、国庆小长假后,不想上班的“黑色星期一”。这样的情绪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人体生物钟需要重新调节,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适应的过程需要时间,所以不必急着去否定这些情绪,应放松心情,调整心理迎接开学的到来。

不少同学在假期里生物钟紊乱,“凌晨不睡、中午不起”是常态。开学后,有必要提前调整好生物钟,按时作息,重新做到起居有时。即便不能立即做到像以往上学那样准时,也可以先起到些过渡作用,让身体逐渐有时间概念。

实际上,“开学综合征”在每位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跟好朋友吐槽、聊聊新学期的打算,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向课业话题和同学关系等,也可以缓解“开学综合征”带来的焦虑。同时,也可以购买新书包、好看的文具,住校的同学提前准备干净的床单、被罩等生活用品,设计一些小美好,让自己对新学期多一份期待。

解决开学焦虑症方法(紧张焦虑)(2)

今年暑假,高明一中实验学校内,参加暑假托管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篮球。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面对升学压力

不要急于自我否定

刘伟亮(化名)是一名高三学生,这两天总觉得自己上课时心不在焉,即便听课也觉得知识点并没有完全掌握,看课件时注意力难集中。慢慢地,刘伟亮开始感到烦躁、易怒和焦虑。碰到较难的习题、不理解的知识点,听到父母的叮嘱关心,甚至是教室外面各种嘈杂的声音,都觉得心烦意乱。

随着课程任务的加重,刘伟亮慌了:这样的学习状态,开学第一次校考肯定会被落下的。虽然距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升学压力不减,越想越担心,刘伟亮夜里睡不好,白天听课更加没精神。被这些坏情绪环绕着,刘伟亮甚至开始出现身体上的症状:胸闷、头晕、喘不过气。

李赛理表示,近来,一些有升学压力的同学反映过听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人不可能一直保持在非常专注的状态,偶尔走神,调整一下继续学习即可,不必过分介怀。其次,高三学子在面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时,出现走神,也是大脑发出提醒休息的信号。同学们在日常也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能维持多久,进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高效。另外,有一些孩子在听觉上更具优势,可多使用听觉通道进行学习。

“疫情常态化下,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影响,每个人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应当允许自己在此期间偶尔‘表现不佳’,不要急于自我否定。”李赛理说。

【延伸阅读】

三个重点阶段的适应衔接小技巧

针对返校、小升初和初上高三个重点阶段适应衔接的问题,李赛理和高明家长给出了具有参考性、实操性的指导建议,帮助家长精准识别孩子适应状况,为缓解孩子负面情绪支招。

解决开学焦虑症方法(紧张焦虑)(3)

高明一中实验学校老师正在授课。资料图/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返校适应

让孩子直视焦虑,共度困难

每到开学初,老师们普遍感觉学生在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差异。一部分孩子能快速的找回上学的感觉,进入学习状态也较快。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返校适应困难。

李赛理建议,在返校阶段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三点了解掌握孩子的适应情况: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返校后的身心状态;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上述适应困难的表现;保持与教师的沟通,从教师的反馈中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

在她看来,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是于孩子直视面对,共度困难。家长也需要放下负面情绪,别让焦虑影响亲子关系,包容孩子的不良反应,允许孩子自我调整“慢半拍”,表达愿意倾听陪伴,给予支持与帮助共度困难。

高明家长陈玉华先生透露,他会通过生活节奏调整、心理状态调整、学习计划准备、学习用品准备四个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开学衔接。生活节奏调整方面,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和饮食规律,同时保持适量户外活动;心理状态调整方面,就利用饭后或睡前时间,多陪孩子交流聊天,及时舒缓孩子的紧张情绪;学习计划准备,则让孩子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努把力就能完成的新学期小目标,然后落实每一步的具体实施计划。

此外,学习用品准备方面,陈玉华就会带着孩子置备一套崭新的学习用具,就是父母送给孩子开学最好的仪式感。

小升初适应

和孩子交流聊天,适当给予肯定表扬

孩子上了初一,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寄宿,很多孩子小学没有住宿经历,一下子离开父母到全新的环境里学习,有些孩子可能会哭着打电话和父母说要走读,甚至觉得周围人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为此感到孤独和无助。

家长陈玉华介绍,在孩子进入小升初阶段,他通过亲自接送、周中增加一次探望,和孩子交流聊天,憧憬未来等方式,舒缓孩子心理,陪孩子渡过了适应期。

李赛理表示,引导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初中生活,家长老师首先需要了解对于七年级的新生,他们面临新人际、新课程、新生活的考验,为此她建议,家长一是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给予孩子理解与陪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支持力量,提升他们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三种典型问题方法与技巧帮助,引导孩子直面困难,解决问题;三是扮演好“鼓励者”的角色,给予孩子肯定与表扬,鼓励他们尝试运用过往的交往技巧结交新朋友。

面对小升初阶段的衔接,李赛理还给出7条实用技巧,包括父母每天做些让自己保持放松的活动、多了解青春前期的孩子身心变化、允许孩子适当试错、摸索和孩子沟通方法、积极且不带评判地倾听、和班主任积极沟通、对孩子青春期变化保持积极态度。

解决开学焦虑症方法(紧张焦虑)(4)

高明一中800余名新生齐上“开学第一课”。学校供图

初升高适应

给予空间独立思考,对未来做好预设

上了高中,很多老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管理精细度会减少,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可能松懈下来,但高一的学习难度还比较大,老师的上课方式与初中时也不太一样,担心落后他人,不少学生为此矛盾又迷茫。

作为高一新生家长,李赛理建议大家可以用“朋友”的姿态与孩子保持沟通,更好地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同时,给予孩子温馨提示和独立思考的空,通过提醒与问题引导,比如高中三年需要做些什么?有什么规划?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独立思考,让孩子对未来有更好的预设。

此外,保持与老师沟通,可以谈谈孩子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初中时的学习和生活等情况,让老师迅速掌握孩子的情况,从而做到教育的时候有的放矢。

面对初升高阶段的衔接,李赛理同样给出7条实用技巧,即放下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充分相信孩子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在生活细节方面放下操办代替、鼓励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探索、陪伴和协助孩子适度减压、和孩子约定好单独沟通交流的时间、让孩子参与到家庭重大事情的讨论和决策中、家长积极追求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李赛理说,适应新环境、迎接新生活,需要时间也需要科学引导。守护孩子身心健康,需要家长用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勉励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新学期的信心与期待。

文/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