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几月份开口(四川攀枝花地区大口黑鲈秋繁技术小结)

四川攀枝花地区大口黑鲈秋繁技术小结

杨 淞等

大口黑鲈作为肉食性名优鱼类,生长快,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然而,全国大口黑鲈苗种主要由华南地区早春繁育的苗种提供,常导致商品鱼集中上市,一旦大量上市之后,大口黑鲈销售价格下降明显,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与华南相比,四川地区年有效生长周期短,养殖管理不科学往往当年不能上市,一旦过冬则饵料系数增加,也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此,若能将大口黑鲈繁殖时间提前,利用秋季适宜水温条件繁殖水花进而培育苗种,使得开春以后就能有规格苗销售,这能显著优化大口黑鲈养殖环节。如果商品大口黑鲈上市时间提前,做到从初夏即能够上市,这也将满足全年均有商品鱼上市,并显著提高养殖效益。本文就课题组结合攀枝花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开展的大口黑鲈秋繁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大口黑鲈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大口黑鲈秋苗亲鱼培育

1.亲鱼选择

大口黑鲈1冬龄后可达性成熟,但怀卵量偏少。一般选择1~3冬龄、体重0.5~2千克的鱼作为亲鱼,人工繁殖以二龄鱼为好。

2.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池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面积1~2亩、水深1.5~2米为宜,塘底平坦,少淤泥。放养密度为 350~400 尾/亩、规格 400 克/尾左右的后备亲鱼,雌雄分开。可从鱼的体形和尿殖乳头结构上区别雌雄。雌鱼体形较粗短,体色较淡,产卵季节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上下腹大小均匀,有弹性,尿殖乳头稍凸,产卵期呈红润状,上有两个孔,前孔为输卵管开口,后孔为输尿管开口。雄鱼体形较瘦长,体色较深,繁殖期腹部不大,尿殖乳头凹陷,只有一个孔,轻压腹部有少量乳白色精液流出,并在水中散开。

3.亲鱼转池低温度夏培育

为了能够达到繁殖秋苗的目的,将亲鱼转移到有山溪冷水资源的池塘进行养殖,控制养殖水温在18~20℃,延缓亲鱼性腺发育,期间正常投喂,保证水质良好和溶氧充足。鱼池水温低,亲鱼性腺发育缓慢。根据生产需要,提前将亲鱼逐渐转运至池塘进行培育,即可在夏季8月进行人工催产繁殖,生产水花,从而达到可控式大口黑鲈秋苗繁殖。随后水花经过正常培育,生产规格苗,过冬后,可在第二年提前生长为商品规格鱼出售。

表1 历年秋苗繁殖情况

大口黑鲈几月份开口(四川攀枝花地区大口黑鲈秋繁技术小结)(1)

二、大口黑鲈秋苗培育技术

秋苗培育一般采用池塘。秋季养殖水体水温随气温逐渐降低,与春天培苗时池塘水温变化正好相反,但池塘整体水温仍较高,水色较浓,需要密切关注天气转凉引起的水质变化。

1.育苗池塘准备

育苗池塘面积1~3亩,呈长方形,东西向,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好,不受污染。池塘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池塘高 2 米,水深 1.0~1.5米,池底淤泥最好控制在10厘米以内。配轮式增氧机一台或水车式增氧机一台。干塘清淤,塘底淤泥不能超过30厘米;晒塘,将池塘面积的60%晒成灰白色,并且裂缝达到3厘米即可;碱化消毒,用生石灰进行全塘泼撒,淤泥厚度在15厘米以下,使用量为 75 千克/亩;厚度在 15~50 厘米,使用量为100千克/亩;围网、放地笼,塘的四周围网阻隔野杂鱼及水蛇等敌害生物入池。

2.调水培水

池塘注入新水时用两层80目网过滤。大口黑鲈水花培育提倡“新水放苗”(即加新水到放水花的时间不超过5天),进水50~70厘米深后,要彻底杀虫并消毒,隔天解毒抗应激。接着使用相关调水产品稳定水体水质,水质情况见表2。在放苗前3天培育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饵料生物量应达到每升水5000~10000个,生物量为20毫克以上。在生产中可以用肉眼观察计算轮虫的数量,即用玻璃烧杯取池水对着阳光粗略计算每毫升水中小白点(即轮虫)的数量,如果每毫升水含有 10 个小白点,就是每升水含有 1 万个轮虫。所以在观察时如果每毫升水中有5个以上的小白点,即可放鱼。

表2 育苗池水质详细

大口黑鲈几月份开口(四川攀枝花地区大口黑鲈秋繁技术小结)(2)

3.鱼苗放养

育苗密度,土塘培育水花的过程中,由于前期饵料限制,建议培育水花的密度控制在15万尾/亩,如果饵料充足,可放20万~30万尾/亩,不建议超过30万尾/亩。选择水花,观察水花活力,选择强壮而有顶水现象的水花为宜;另外,观察水花规格是否整齐,规格差异小的水花优先选择。放苗前一天要试苗,并且试苗不少于50尾,放入一个封闭的网中或者装有池塘水的桶中。放置一夜,成活率96%以上即可以进行放苗操作。抗应激处理,放苗前4~10小时,全池泼洒解毒和抗应激产品。放苗,早上9点左右在上风口投放,将装有水花的氧气袋或水桶放置塘内15~30分钟,待氧气袋或水桶内水温与塘水温相近再放苗。放苗后5~6小时再泼洒一次抗应激产品。

4.驯食

饵料生物期:水花~5朝全长0.5~1.5厘米,鱼花下塘后,以捕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若鱼苗出现沿塘边游走,说明此时生物饵料不够,需人为添加生物饵料。驯料前期:5~6朝全长3~5厘米,待其吃光池塘中的桡足类及枝角类动物后,开始投喂粉料和死饵料生物的混合物;连续一个星期后直到7朝后可以开始喂微粒料、粉料和死饵料生物的混合物,最初按照10%微粒饲料+40%粉料+50%死饵料生物比例投喂,然后逐渐增加微粒料的比例,大概半个月后就可以全部转为微粒料。驯料后期:8~10朝全长5~9厘米,这一阶段鱼苗已经比较强壮,由于幽门盲囊的发育成熟,消化能力也逐渐增强,这阶段主要以颗粒膨化饲料为主。投喂餐数固定在两餐为宜,投喂八成饱即可,注意提高鱼苗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5.分筛

水花经15~20天培育(6~7朝),鱼苗体长已达2~3厘米,当鱼苗鳞片生长较完整时鱼苗互相残杀最严重,就要及时拉网捕起分筛,按大、中、小三级进行多次分级饲养,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在分筛前后都泼洒抗应激产品,过筛后注意预防伤口细菌性感染。再经过10~15天培育至体长达到4~5厘米(7~8朝),一般分筛至少两个规格,第一次过筛为8朝左右,分为8朝上和8朝底两个规格;第二次过筛在大部分为9朝时,分为9朝上和9朝底两个规格,10~11朝之后可放大水面养殖。

6.驯食技巧

(1)每次投喂前拨动水面或者敲打金属器物,造成条件反射诱导鱼群过来摄食。

(2)投喂时注意掌握“慢、快、慢”的投饲节奏和“饱食投喂、均匀投喂”的原则,驯料时间间隔达两小时以上,使鱼苗充分消化。[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3)每天驯化时间需达6~8小时,随着鱼苗长大,肠道排空时间的延长,投喂餐数也由原来的6餐逐渐缩短至2~3餐。这个阶段如果发现规格出现较大差异,还可以在食台旁边暂养红虫,提供给鱼苗充足的饵料,避免出现残杀现象。

(4)随着饲料投喂比例增加,在日常投喂过程中可以分别拌相关产品调理肠道助消化,预防病害。定时、定点、定量投喂,保证供给足够的饵料,以保证全部鱼苗均能食饱,使鱼苗个体生长均匀,减少自相残杀,提高成活率。

三、小结与讨论

1.秋苗繁育技术的突破,使高质量大口黑鲈苗种的一年多繁成为现实,也将满足全年均有商品鱼上市,并显著提高养殖效益,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2. 优良的苗种是大口黑鲈秋苗繁育的基础,优质的饲料能够优化水体环境和减少病害的发生,两者都是保证苗种成活率和快速生长的关键。

3.科学的驯化方法和精细化的管理是秋苗繁育成功的关键。

4.水色观察与春季不同,需要密切关注养殖水池各项常规指标,提高秋苗转食成功率。

大口黑鲈几月份开口(四川攀枝花地区大口黑鲈秋繁技术小结)(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