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真的没法自救吗(为什么有些人质不愿意被解救)
年根岁尾,抢劫盗窃案频发,大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不过,在小编看来,跟抢劫盗窃相比,更要注意的那就是绑架勒索了。
今天的《老梁故事会》,老梁就讲讲历史上一起特殊的绑架案。这个事件在2015年拍成了电影——《房间》。
电影《房间》豆瓣评分
房间
R/O/O/M
◆ ◆ ◆ ◆ ◆
2《房间》背后的真实案件
《房间》改编自一个真实的事件,2008年,在这个欧洲发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囚禁事件,叫弗莱茨勒,就是这里边女主人公的原形是个18岁的少女伊丽莎白·弗莱茨勒,被她亲生父亲给囚禁在一处地下室,囚禁了24年,到42岁那年才重见天日, 80年代就给她囚禁起来了。
◆ ◆ ◆ ◆ ◆
3 不愿出狱的罪犯:制度化的原因
这个小男孩喜欢不愿被解救,还想待在囚禁他的小房间,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制度化的原因。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很多犯人努力表现,想早点出狱,有一个在这里边蹲了四十年的老犯人,叫布克,真要把他放出来,他不敢出去了,四十年不跟外界接触了,他完全不知道外界什么样,他对外部世界充满着恐惧。放出之后,他对外部的世界完全不适应,晚上睡觉都睡不着,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里的那种环境,他对外部世界根本不适应,最后这种心理压力下,他上吊自杀了。人往往一开始对一些制度化的东西,对一些很难受的环境,你去咒骂他,抗争他,后来你抗争不过他,你就一点点变得麻木了,你就开始适应它,顺从它,到后来你发现,你离不开它了。
◆ ◆ ◆ ◆ ◆
4 爱上绑架犯的人质: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还有第二个层面的原因,是完全自己内心世界产生的变化,而这种自我的心理异化和制度的东西还不一样,他可能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完成,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大暴力之后的小恩惠,往往使自居弱者的一方感觉到啊,这是对我不错啊,所以他就产生了对他无比依赖的感觉。受害人反而对加害人产生了心理依赖。这是我们在心理学上讲的大暴力、小恩惠之后的一种自我异化。在我们生活当中,你身边也有人持续地对你有一些不敬、暴力侵犯,越是这样人有的时候反而他对你好点,你越觉得受宠若惊,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打破这样的迷信,现在是法治社会,我们个人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没有人能随便地侵犯你的权益。
今晚18点《老梁故事会》,为您讲述:不愿被解救的受害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