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上会评分(若真拿到国基反而会纠结)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基上会评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国基上会评分(若真拿到国基反而会纠结)

国基上会评分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今年的国基申请,没有获得资助,与许多被拒的申请一样,三位评审专家,二位赞成资助,一位反对。赞成的理由充分,课题来源是为了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理论问题,有较好的应用背景,且也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反对的理由也有道理,应用性太强,应报一些相关工艺开发类的项目,而不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众所周知,我国的钢产量,煤产量都是世界第一,其实在一些特殊化工品领域,产量与这些大宗类产品一样,产量也是世界第一,如利用废铁皮生产红色的无机颜料——氧化铁红。

根据文献资料,我国的氧化铁红产量占全世界70%。国际上的一些大的化工原料公司,在全球销售无机颜料氧化铁红粉,不少都是从我国进口氧化铁红原料粉,拿回去再重新加工包装后销售,甚至要求国内生产工厂直接将产品装进他们提供的包装袋中,用他们的品牌在全球销售。

氧化铁红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化工产品,利用废铁皮作为原料湿法生产氧化铁红的历史已超过半个世纪,当初开发这种产品时,主要考虑如何生产合格的产品,而对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危害考虑较少。由于氧化铁红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氨氮的废水,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的今天,必须解决这个污染问题。

对于这种传统的化工产品生产,已不可能成为现在人们的研究热点。在太湖流域,正因为氧化铁红厂氨氮的污染难以解决,而关闭了一些氧化铁红的生产线。

对于氨氮废水污染的末端治理,已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和实际应用工程,但在氧化铁红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硝酸,这硝酸是如何转化为氨氮,这些硝酸根除了转化为氨氮,还有多少转化为其它形式氮,能不能控制转化过程,让硝酸更多地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有关氧化铁红的研究报告已经比较少,而从生产过程的源头上减少氨氮的产生研究,国内外更是没有任何研究报告。

十多年前,朋友在广东投资建设了一座利用当地废铁皮生产氧化铁红的工厂,我也拿出部分积蓄参与了投资。在工厂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我带领研究生参加了工厂的不少技术改造研究,在氧化铁红的生产领域,研究的成果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利用含亚铁盐废水制备氧化铁红晶种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10453559.6;利用铁盐水处理剂的物化污泥制备氧化铁红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39516.6;硫酸晶种混酸法氧化铁红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34753.5。同时,也发表了二篇SCI论文:Iron oxide r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 iron-containing Sludg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87:558-566;Waste Elimination Processes of Iron Oxide Red. Environmental Progress[J]. July 2008, 27(2): 263-268。

另外,还有几篇国内的核心期刊论文,故以这个课题申请自然科学基金,我们应该算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且目前国家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研究结果为降低产业的环境污染,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项研究也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也猜到可能有评审专家否决这项申请的风险,即这是一项应用性太强的基础研究,太强的应用性,有可能掩盖了其基础研究的本质。

去年写申请书时,就听说新建的一条铁路要通过这个铁红厂,想不到这铁路拆迁的通知要求下达这么快。氧化铁红生产工艺研究,要求反应系统在蒸汽加热的条件下维持90度左右的高温,连续反应几十个小时,我们原来打算在工厂现场,设计和建设一套中试系统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现在工厂拆了,若将研究工作搬到学校实验室,这蒸汽,压缩空气等通用工程的维护也是不容易的。

另外,现在能带博士生,硕士生的导师越来越多,而允许招收的学生数量却基本不变,故每个导师能带研究生总数也在下降。近年来,我们课题组研究工作的重点已慢慢转移到非膜法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以及为国家排放标准提标改造服务的废水深度处理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没有公布之前,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既希望能拿到这个自然科学基金,又有点怕拿到它。因为拿到它,就必须完成基金申请时所规定的研究任务,要从有限的研究生资源中,分出一部分开展这项研究,且由于铁红厂的拆迁,这1-2年内,开展的研究也难以利用铁红厂的便利条件,进行中试与生产性实验验证。

收到没有获得资助的电子邮件,我反而没有了纠结。研究的工作重点,全部聚焦到水的深度处理研究上来。

通过这几年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具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产学研”平台,从工程项目,环保工程设施的维护运行中,寻找与发现问题,从而确定研究课题,由研究生在实验室,或现场中试开展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很快反馈到实际工程应用中进行验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没有获得资助,我们也要做到应用研究的良性滚动发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999404.htm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