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真的那么好吗(我们读了多少假红楼梦)

红楼梦真的那么好吗(我们读了多少假红楼梦)(1)

各位红楼梦迷,你现在在看的《红楼梦》是假的么?

一些编者依自己的口味和对《红楼梦》的理解,擅自将脂批移了位,造成了原文含义大变。

我们知道甲戌本成书于1754年,它是最早的《红楼梦》脂批本,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风貌的版本。这里笔者就以《好了歌》为例。按照甲戌本上脂批标注的位置,本来应该如下:

红楼梦真的那么好吗(我们读了多少假红楼梦)(2)

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堆白骨,【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

……

结果被改成了这样:

红楼梦真的那么好吗(我们读了多少假红楼梦)(3)

脂批“黛玉、晴雯一干人。”从“如何两鬓又成霜?”这一行,被移到了下行的“昨日黄土陇头堆白骨”。

这里顺便提一下原文“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的“送”字旁边,标注了一个“堆”字,说明已被抄书者刻意改动。抄书者不会无缘无故将本来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无非说明抄书者经过反复推敲,将早期的“送”字最后确定为“堆”字,所以该句正确的应该是“昨日黄土陇头堆白骨”。

红楼梦真的那么好吗(我们读了多少假红楼梦)(4)

庚辰本虽然写作:“昨日黄土陇头堆白骨”,但因它晚于甲戌本,抄自于甲戌本,所以可以忽略。事实上,如果是“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的话,那么该句将释义为“昨日黄土陇头送别白骨”,读来语句也不是很通,用“堆”字意思则更为通顺。

再来看脂批“熙凤一干人。”也被移至下一行“金满箱,银满箱”处,这样一来,熙凤就被刻画成了守财奴。

实际上,凤姐虽然爱财,但更倾向于别人对她的夸奖。见第二十四回,贾芸给凤姐送冰片,脂砚斋就指出:“看官须记,凤姐所喜者是奉承之言,打动了心,不是见物而欢喜,若说是见物而喜,便不是阿凤矣。”

凤姐并非贪财,而是善于理财。她给了刘姥姥三十两银子,以及赞助诗社五十两银子,均能体现凤姐的大气和识大体,她一点都不抠门,要远远超过拿高工资的李纨。若说“金满箱,银满箱”,当之无愧的是贾母。凤姐就揭露贾母的金银压塌了箱底。

红楼梦真的那么好吗(我们读了多少假红楼梦)(5)

而脂批“甄玉、贾玉一干人。”也被移至下一行“展眼乞丐人皆谤。”处。这样甄宝玉、贾宝玉就被解释成在大结局做了乞丐。也难怪一些《红楼梦》的电视剧将贾宝玉描述成最后落难做了乞丐。笔者也曾上过此当,今天才偶然发现。

实际上,在第二十一回有这么一句脂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贾宝玉最后出家做了和尚。它恰恰还原了历史真相——顺治出家!

更多独特的分析,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典藏版》。

红楼梦真的那么好吗(我们读了多少假红楼梦)(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