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1)

作者 徐海潮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2)

本篇章节目录

1、索菲亚

2、瓦尔纳

3、玫瑰

4、民宿

5、胖子

6、传统友谊

7、军旗下一级勋章

8、任满离职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3)

1、索菲亚

盛夏,我从维也纳转机前往保加利亚履新。从一个被战争打烂的国家到了欧洲的心脏——维也纳,维也纳的巴洛克建筑群和那种高贵典雅的氛围让我震撼,一种久违了的人类文明又回到我的视线里。

维也纳曾是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坐落在多瑙河畔,是世界的音乐之都。在朋友的陪同下我参观了金色大厅和美泉宫游览了市容,这里小街小巷纵横交错,都是鹅卵石铺路,仍然保持着十八世纪的风格,没有人为的和战争的破坏,没有战争真好。两天后,我飞往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

索菲亚是一座有2800年历史的城市,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曾被誉为“上帝的后花园”,索菲亚在希腊语中是“智慧”意思,索菲亚位于保加利亚的西部,交通便利是沟通亚得里亚海,多瑙河,黑海和爱琴海的重要交通线。

我憧憬着索菲亚的美丽,但现实没有那么美好。下了飞机从索菲亚国际机场到使馆要经过市区,我就失望了。从车窗看出去两边的基础设施破破烂烂的,路面坑坑洼洼,路旁的杂草有半人高,像一座被人遗弃的城市,这就是我对保加利亚的最初印象。

使馆是原社会主义阵营时东德使馆用过的旧址,宿舍在离使馆几公里的外交公寓,在当时可能是最好的建筑。首都索菲亚有几条街道还算繁华,也是前社会主义时期留下的。据老同志介绍过去索菲亚是座花园城市,路边摆满鲜花,市政建设也是井井有条。90年代初东欧剧变,社会的剧烈转型,搞得百姓不知所措,尤其是前政府公务员和前保共党员被社会抛弃,晚年生活很是凄惨。城市很少看见年轻人,年轻人大多去西欧打工,满大街的老年人,弯腰弓背地讨生活。毕竟是欧洲国家,还有些底子加上人口不多,国家还在运转。

我刚到,还有个交接的事,就暂时住在使馆旁边的一个三星级的小旅店里,小店还算干净有早餐。早餐很简单一块黄油,一块果酱,两片面包,一杯牛奶,午餐我在小店外面吃披萨,索菲亚的披萨好吃不贵,谁知道一吃就是半个月。吃完早餐坐在小店的大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也算是了解风土人情的办法。

保加利亚人种很杂,大多为斯拉夫人,也有不少土耳其人,黑头发黄头发还有红头发,肤色也是白黄黑各种颜色。可能是在历史上被土耳其人,罗马人,俄罗斯人等许多外来民族统治过,留下了他们的后代,据说至今还有近三十万土耳其人生活在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是原来“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是这个组织的“菜篮子”,农业很发达,加上处在欧亚的交汇处,饮食多样化,吸收了许多亚洲的烹饪技术,小餐馆到处都是,吃的很舒服。

一周后,使馆搞了新老武官的交接招待会,我在会上用英文介绍了个人的经历和来保加利亚履新的任务,我在联合国的工作经历和海湾的维和经验赢得了保加利亚外交使团的好评,为以后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不久后我住进了索菲亚的外交公寓,开始了在保加利亚的工作。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4)

2、瓦尔纳

到任一周后就是每年一度的保加利亚海军节,我和副武官开车去了海边城市瓦尔纳,瓦尔纳改变了我对保加利亚的最初印象。去瓦尔纳不是全程高速,要走一段便道,看见路边有卖水果的,我们顺便拐进一个果园,那是一片桃园,一个桃子足有两斤多重,在国内没见过这么大的桃子,一个桃子两个人吃都嫌多,大而甜真好吃。顺便问了问去瓦尔纳还有多远,当地人不会英文,副武官会俄语他们听得懂,我在旁边看着,他们一会点头一会摇头。上车后我问副武官他们摇头什么意思,我们走错路了吗?

副武官告诉我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当地习俗,他说:保加利亚和全世界都不一样的习俗是,点头表示不是,摇头表示是。这个习俗太别扭了,我自己试了几次怎么也不习惯。据说,这是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保加利亚人为了反抗土耳其的压迫,他们私下约定的联络方式,以后就这样流传下来了,现在除了保加利亚人,其他国家的人还真是不习惯,很容易误解,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瓦尔纳是黑海边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保加利亚人和周围国家来保加利亚旅游的必到之地。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夏天的平均气温只有26度,有十几公里的沙滩,风平浪静,依山傍水有“黑海明珠”的美誉。

瓦尔纳是保加利亚海军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主要基地,海军在各国都占着好地方。我们早到了两天也想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黑海边的瓦尔纳盖满了别墅和宾馆,有奥斯曼帝国和罗马帝国留下的古建筑,也有很现代的建筑。远古和现代,亚洲和欧洲各种风格在这里汇聚,各色人种在这里消磨着夏日的时光。

晚上我们去了一家小酒馆吃烧烤,这里烤的食物很多,有黑海里的各色海鲜也有牛羊肉,保加利亚自己产的波特啤酒很受欢迎。广场上有歌舞表演和民间杂耍,黑海边的夜晚比白天更热闹。

保加利亚海军的规模不大,包括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约六千多人,各种舰艇有八十多艘,没有万吨级的大舰。海军节在海军俱乐部的大厅里举行,有各国武官,有保国防部的高级军官和海军各部门的军官。我刚到任不久认识的人不多,还是外交场合的那一套,和一些不认识的人,说一些不相干的话。

他们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明年要加入欧盟,我真不理解他们对加入欧盟为什么表现的那么兴奋。我和一名海军军官的交谈中他们竟然说,为了加入欧盟我们努力做一个“好孩子”,按要求做了许多改革,还要通过几次验收才能最后搞定。

我问,为什么你们那么积极地要加入欧盟?这位军官说,保加利亚是个小国不能和中国比,加入欧盟后我们的安全就有了保障。这让我想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保加利亚都站错的队的教训。

战时保加利亚的军队被编入轴心国的军队,在二战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前苏联打败希特勒后,保又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前苏联垮台后,保加利亚乱了好一阵子。俄罗斯的黑帮和本地的黑帮勾结在一起,有一度甚至控制了国家政府机构,连副总理都和黑帮有牵连。

欧盟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让保加利亚在政府机构里清除社会上黑帮分子。明年就是欧盟验收的时间,保加利亚正在积极筹备。

瓦尔纳海军节让我对保加利亚的了解更加全面些。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5)

3、玫瑰

保加利亚是名副其实的玫瑰王国,卡赞勒克市是保加利亚种植玫瑰花最多的地区,在这个地区的玫瑰谷每年六月第一个星期都要举办盛大的玫瑰节,节日游行会持续五天。玫瑰节上要选出玫瑰皇后,节日期间还有玫瑰花采摘仪式,歌舞表演和盛装游行等许多活动。玫瑰节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盛况空前。美丽的保加利亚少女要给来宾献上面包和盐,然后是一束红色鲜嫩的玫瑰花。来宾们沿着铺满玫瑰花瓣的路,在身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地欢迎中开始采摘玫瑰花的活动,玫瑰节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玫瑰花在保加利亚主要是它的经济价值,欧洲的香水市场中需要的玫瑰精油70%来自保加利亚,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品质是全世界公认的好。玫瑰精油是液体黄金,纯正的保加利亚玫瑰精油比黄金的价格还高出两倍,因为五千公斤的玫瑰花才能提炼出一公斤的玫瑰精油,一公斤的玫瑰精油在欧洲市场能够卖到七千到八千美元。玫瑰精油和其他玫瑰产品是保加利亚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玫瑰在保加利亚除了经济价值,已经成为保加利亚的文化现象,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保加利亚人认为绚丽、芬芳、雅洁的玫瑰花象征着保加利亚人的勇敢、智慧和勤劳精神,玫瑰的芒刺是保加利亚人民在奥斯曼帝国、德国法西斯统治下英勇不屈,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国内来的访问者都要带一些保加利亚的玫瑰制品回去,他们的玫瑰制品包装很古朴,是用木头刻的小圆柱,里面装一个很小的玻璃瓶子。一滴玫瑰精油要用三十倍的水调和才能出香味,有一次我给国内的代表团送了些玫瑰精精油。他们拿起来闻了闻说,不对啊,没闻出香味,反而有点臭。我告诉他们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香到极致,可能就闻不出来了,再加三十倍的水就可以香气扑鼻了。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6)

4、民宿

国内近两年才兴起乡村游和民宿,保加利亚早就有成熟的民宿。暑期,妻子来索菲亚探亲,我们一起去了郊区的山里。我们走进山边的农家院,门口有“客房”的字样,我进去问了问房东的收费情况,每天只收60列佛,大约合人民币230元还给一顿早餐。我们又去看了看房间是一栋两层的木质小楼,上下都有卧室,我们选了楼上,实际上没有别的客人就我们两个。卧室很干净,白色被褥,浴室、厕所都是白色的瓷砖,完全是宾馆标准。楼下一个小院种满了鲜花,正是花期,小院里开满了红的蓝的黄的小花,园里还有几个藤椅和石桌。静静的农家小院,清洁自然完全是一副乡村图画。

我们安顿下来就到村里转悠。交通工具是马车,村子不大但一应俱全有小餐馆,咖啡馆,邮局,图书馆。村子中间有一条小河流过,旁边有一个小广场,有人在吹着古老的羊皮风琴,我们走进小咖啡馆要了两杯当地产的咖啡,保加利亚人见到游客落落大方,很容易交谈。一个老者问,我们的咖啡怎么样?我点头称赞,老者说,现在到处都是star bucks(星巴克) costa(咖世家)的快餐咖啡,那个不能叫咖啡,只是快餐饮品。尝尝我们的咖啡,那个味道那个香气,他们比不了。

索菲亚咖啡店很多,但很难看到美式的快餐咖啡,我们可能喝不出区别,可欧洲人还是爱喝自己磨的咖啡。村里的饭也很可口,小饭馆有好几个,烧烤啤酒和自制的俄式面包。我们在村里吃完晚饭就回到民宿里休息,房东还在卧室的床边放上了一枝玫瑰花,真是温馨服务。

回索菲亚的路不是高速,但路边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7)

5、胖子

胖子是福建武夷山人,长得却像保加利亚人。一米八几的个子,二百多斤,深眼窝,满头长卷发,怎么看都不像中国人。胖子在使馆对面开了个餐馆,生意不错。使馆的客人都安排在胖子的餐馆里就餐,对他的生意多有照顾,胖子也尽心尽力去做。

我休息日常去胖子的餐馆坐坐,品尝武夷山的大红袍,聊天中知道胖子的身世挺苦的。武夷山多为山区,耕地不多,胖子因家境贫困小学读完就辍学了,在家里帮大人干农活。他告诉我他挑了五年大粪,干了许多杂活,实在不想再做了就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凑了些钱跑出来。

先是到了匈牙利,在中餐馆打工,攒了点钱就跑到保加利亚来了。开始钱不够开餐馆,胖子就做豆腐,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起早贪黑把豆腐做好,送到索菲亚的各个中餐馆。几年后,开了自己的中餐馆,因为位置不错,生意慢慢好起来。因为常年不在家,武夷山的老婆和他离了婚,他把妹妹带出来帮他。一天凌晨天还没亮,索菲亚的冬天常常是满天飘雪,零下二十多度,城市被冰雪覆盖着,胖子把做好的豆腐往中餐馆送,在一个台阶上滑倒,踝关节骨折。胖子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异国他乡身边没有亲人,靠着从国内带来的一些中药药膏慢慢恢复。从那以后胖子信了基督教,还去教堂搞了洗礼,加入了教会组织,教会里大家都称兄弟姐妹。从此胖子的心里便有了依靠,他常去做些善事帮助别人,他有了困难教会里的人也来帮助他。

和胖子聊天时,他常常说一些圣经里的故事,就他的理解延伸到社会上的人和事,似乎找到了心灵上的慰藉,也给自己的经历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我回国后不久胖子也回到了武夷山,微信里告诉我他在山里干点杂活过日子。他说,年纪大没学历身体又不好,还能干什么。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一个在异国他乡混了许多年的华人,还是落叶归根回归故里了。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8)

6、传统友谊

2006年9月中国国防部长访问了保加利亚,这是1951年彭德怀国防部长访问保加利亚后,时隔55年我国国防部长再次访保。中保双方都十分重视,我更是忙得四脚朝天。访问日程中食宿行都要精确到分钟。经过几天的协商交涉,保方给了最高礼遇,在交涉中我接触到的许多军方高官竟然大多是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时期的共产党员。他们见到中国来的武官有一种自然地亲近感,毕竟他们的青春岁月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的。在工作之余喝咖啡时他们常常流露出对那个年代的怀念,他们告诉我,那时社会安定物价平稳,没有吸毒和娼妓,公共环境有人维护,街道上都摆满了鲜花。

提到现在保加利亚的社会状况,或忧心忡忡或无可奈何,也没有多少评价。总之军人们很迷惘,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一位陆军军官告诉我,保军正在积极准备加入“北约”,军队还有许多条件不够“北约”的标准,过去的“华沙条约”标准要改,训练教程要改,武器装备也要更新,淘汰原苏式装备更换成“北约”标准,这个过程政府要花很多的钱。他们很羡慕中国军队,又说保加利亚是个小国不依靠一个国际集团很难在东西方的对立中生存,我只能表示理解。

首长早年曾在前苏联留学,同班的有几位保加利亚的同学,这次访问想见面叙叙旧,我几经周折,在保加利亚的一个小村庄找到了这位曾在前苏联和我们国防部长一起学习的老人,他已退休多年。因为是在前政权中服务的军人,没到退休年龄就被现政权淘汰,解甲归田了,有一点微薄的退休金,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了农民。许多人都是这样的境遇,一个政权的更迭就像一辆急转弯的火车,会甩出去许多人,社会的变迁否定了他们一生的努力和付出。前苏联出过一本叫《你到底要什么》的书,讲的就是一群二战的老兵,战争结束回到农村喂牛种地,晒太阳,捉虱子,没有人再想起他们在战争中付出的血汗和牺牲。衣食无忧是一般老百姓向往的日子,更是为国家流血牺牲的军人应该享有的晚年生活,可当权者大都为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历史,忘记了军人。忘记了历史就会被历史惩罚。

国防部长访问很成功,这次访问对保加利亚在加入欧盟前夕,两国增强互信,保持友好关系很重要。保加利亚对我们很开放,代表团参观了陆海空的军事基地,双方进行了坦诚的会谈。尤其是一些中高层军官仍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情节,正式会谈结束后不由自主的谈起那个时期的故事。这个世界变的让人目不暇接,无论如何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重写。

一名外交官的故事(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保加利亚)(9)

7、任满离职

花开多风雨,人生常别离。我就要离任了,保加利亚国防部为了表彰我在任期间对两国军事关系中所做的工作,授予我“军旗下一级勋章”,授勋仪式很隆重,保加利亚国防部部长和军兵种的负责人,都出席祝贺,我很感动,我的外交生涯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高层访问成功还要感谢保加利亚外事部门的上尉联络官安德烈。安德烈会俄语会英文,我到任的就职讲话,就是他当翻译,把英语再翻成保加利亚语,让参加就职仪式的嘉宾赞不绝口。安德烈的父亲是老布尔什维克,退休后住在保加利亚郊区的小木屋里过着安静的田园生活。安德烈邀我去他父亲家度周末,他当翻译。我们聊得很开心,从前国际共产主义杰出的领袖人物季米特洛夫,到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从苏联的解体,聊到保加利亚的现状。

说到保加利亚的现状,老爷子感叹万分他说:苏联的解体对保加利亚的影响是深刻的,一个经营了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就变成一盘散沙。我曾经在前苏联的乌克兰造船厂工作过,十几万人的造船厂,一夜之间就停工停产了,十几万工人生活没有了着落,政府不管不问。工人扛不住生活的压力,就去偷工厂的设备卖,最后设备卖完了就整条船的出售,瓦良格航母不是卖给中国了吗,几个亿的航母就卖了两千万。我们的国家也卖给西方了,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年轻一代的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这一代为之奋斗的信仰现在没人再相信了。

老爷子知识渊博又很健谈。他告诉我,在一个信仰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比如伊斯兰教可以有伊朗、伊拉克这样的国家,也可以有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基督教可以有北欧那样的国家,也可以有西欧这样的国家,同样社会主义也可以有不同形态的社会。这个观点同我们“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还是老布尔什维克想的深刻,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2008年1月我离开了保加利亚,离任回国中我又游历了欧洲五国。去了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利尔小城,小城以马克思而名扬天下,有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瞻仰。虽然德国马克思的影响力并不大,人们只把他当作一位学者,可他的理论却被共产党人实践,并以此建立了一个长达近百年的国家。他是第一个揭露资本密码,为穷人著书立说的伟人!

十天后,我回到了祖国,结束了在国外22年的军事外交生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和故事,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昨天的故事,讲给今天的人听。

精彩回顾↓↓↓:

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伊朗(连载1)

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阿富汗(连载2)

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维和海湾(连载3)

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新西兰(连载4)

驻外武官手记——徐海潮《异国他乡》之美国(连载5)

声明:本文为作者特约发表,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