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冬柳的七绝(来看看几首早冬的寒柳诗)
初冬柳古诗五首:寒柳翠添微雨重,寒柳黄于二月初
在中国现实的生活中,柳树是非常常见的,春柳清新,夏柳茂密,秋柳也很好看,长丝碧叶,秋冬之交,柳树会逐渐枯黄脱叶,冬柳则像女子的刘海和铅笔画,有一种简洁美。
而且柳树的叶子,是一叶落一芽生。在农村,老柳树是吉祥树,在江南的河岸江堤,柳树是最好的护堤树种。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柳树所代表的则不太明丽,通常和离别伤感,青春岁月流逝有关。以至于春柳愁,秋柳怨,疏柳斜阳,成为了固定的意境。实际这真是对柳树不公。
因为至少我所在的长江中部地区,初冬的柳树依然明翠,虽然时有落叶,但是不到仲冬或者晚冬的太阳带给它一片金黄,让它带着金色下场,现在的柳树,可以说和晚春轻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话说,晚秋之后的柳树,在古代诗词里成为疏柳寒柳,连颜色都很少提及,其实颇让我不甘心。于是找了几首不那么矫情的早冬柳树诗来看。
”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
平津万一言卑散,莫忘高松寄女萝。“ 唐 ·朝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节录
最有名的垂柳,最初是从四川找到,然后送到隋炀帝的皇宫,隋炀帝特别喜欢这种柳树婀娜的状态,在开凿大运河时,命令沿岸都种植垂柳,并赐国号”杨“,从此垂柳有了官方大名,杨柳。
诗经中的杨柳,可不是垂柳,是杨树和柳树,但是后人望文生义,直接将婀娜的杨柳嫁接到诗经时代,于是画面感极强的古典意境出现,征夫走的时候,无限垂杨柳缭绕着他,等他回来的时候,垂杨柳风雪飘摇。强化了垂柳那种婀娜挽留人的悲伤。
实际垂柳真正的萧条并不是晚秋和早冬。
比如这首诗是送朋友去往四川,在晚唐时代,他所看到的垂柳,在冬天十二月,依然绿色,在微雨中,更显得颜色青翠。而此时腊月的梅花也开始开放,星星点点在枝头。
梅花开花在5到7度左右,也就是说,柳树在这样的接近零度的低温里照样青翠。
“霜下晓枫红历历,烟中寒柳碧凄凄。
相期不共钱塘月,空负扁舟下霅溪。” 明朝钱希言《四明寄百谷先生苕上》
明朝气候偏冷,温度偏低。浙江四明山的早冬时节,被霜染过的枫叶红得如此分明。
而远处晨霜晨烟中的柳树林,依然碧色凄凄,这个凄凄是带着水汽缭绕那种湿润的冷翠。
也的确,我所看到的红叶乌桕都落了,柳树在初冬甚至仲冬仍旧顶着一头漂亮的长发,只是不懂古人非要用疏柳来形容。
比起红枫,乌桕,栾树,银杏,江南的杨柳可谓青春长在。落叶晚,发芽早,生生不息。
“寒柳媚江浒,枯荷翻水禽。
烟际黄篾舫,岸上斜阳岑。
涪翁去千载,松石无赏音。” 清朝田雯《双莲寺高阁晚眺 其二》节录
这是早冬的安徽安庆,这里的柳树是怎样一种姿态,长条依依,垂向水面,带着妩媚和妖娆,临江照水,此时荷叶已经枯黄,水鸟在枯黄的荷塘里翻腾。
这也是早冬甚至仲冬常常可以看到的景观,荷叶都枯黄,而岸上的杨柳长发飘飘。
水上还有黄色的竹船,岸上是斜阳一带。
山是青山,有松有石,水边是青翠柳丝,这冬天,哪里就真的萧条了呢?
“泽国霜清农事稀,菰芦深处水禽飞。
几家田舍溪头住,寒柳毵毵静掩扉。” 晚清 · 张裕钊《樊港道中 》
早冬时节,秋收已过,进入了农闲时节,所以田野清旷,早上田地上是晨霜。
走过一片田地,是池塘湖泊,秋冬的芦苇深深,可以听到芦苇林的响动,几只水鸟悠闲飞进飞出。
几家农舍靠近溪边,这里有坐标树,是房子周围的柳树,高大蓬勃,那长条翠绿,枝叶繁茂,依旧半掩着农舍的院门。
虽然写的是寒柳,那是说的气温,就这“毵毵”,那可不是写得萧条的柳树,而是茂密的样子。
“瓜步荒烟上远墟,金焦南望赋归欤。
乱鸦正掠斜帆过,寒柳黄于二月初。” 清末民国初 · 冯煦《瓜步》
这是冬天的南京桃叶山,山不高,但是很有历史感,所谓桃叶渡就是在这里。
在这里诗人去看镇江的金焦二山,只能是一种怀乡的姿态。
南京在江南,如果柳树黄了,只可能是晚冬,但是这样的晚冬的柳树也别有一种凋落前的美,那就是叶子是杏黄鹅黄色的。在冬天明丽的太阳里,这美丽的黄色,如同二月新柳发花的萌萌嫩黄,但显然比新柳颜色深重。
古代诗词中鲜有对秋柳冬柳的正面描述。或者这是一种文化意境和传统的使然。
但是我却爱着柳树的四季,尤其是秋冬,那翠绿的枝叶,一直要好几场寒潮风雪才会摇落干净,就算是落叶,每个叶片落下时,就有新芽等待萌发。
柳树婀娜却不娇气,与其说它是无助的楚楚可怜的少女,而不如说它更像母亲姐姐和坚贞的爱人。
因为传统诗词秋冬柳树没有正面明丽的写法,倒给诗词爱好者,留下了更多的余地,喜欢诗词的人请写下你眼中心里的秋柳和冬柳吧。实际上它们是值得赞美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