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

#历史##先秦史话##历史回眸##历史文化##历史故事#

雍 人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1)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2)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译:

河畔芦苇碧苍苍,深秋白露结成霜。我所思念的人儿,就在水的那一方。逆着水流沿岸找,道路艰险又漫长。顺着水流沿岸找,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畔芦苇密又繁,太阳初升露未干。我所思念的人儿,就在水的那一边。逆着水流沿岸找,道路艰险难登攀。顺着水流沿岸找,仿佛在那水中岛。

河畔芦苇密又稠,早露犹在未干透。我所思念的人儿,就在水的那一头。逆着水流沿岸找,道路艰险弯又扭。顺着水流沿岸找,仿佛在那水中洲。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诗经》 • 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

《蒹葭》是《诗经•国风•秦风》中描述春秋时期秦国(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风土人情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歌,而根据其意境所创作的《在水一方》歌曲,是1975年由琼瑶填词、林家庆谱曲,为电影《在水一方》所作的同名主题歌,由江蕾原唱。1980年,邓丽君翻唱了这首歌并将其收录于同名专辑《在水一方》中,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随着这首歌曲的传唱,诞生于几千年前的《蒹葭》一诗特别是其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更为人们耳熟能详。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3)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4)

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蒹葭》一诗词语的具象化、节奏的音乐美,朦胧淡雅的画面、空灵缥缈的意境,为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所称赞。但朦胧缥缈的是人物形象,而清晰具体的是自然景色,所以从古至今对诗中的“所谓伊人”就有了多种理解:有人认为是指追求真心所爱不可及而惆怅与苦闷的情人;有人认为是空有满腹经纶而不能施展的贤者隐士;有人认为是指渴求人才不可得而惋惜和伤感的秦国国君。从琼瑶的《在水一方》开始,诗中的“所谓伊人”就成了现在普通认为的“有位佳人”了。

对诗中所指的“在水一方”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指西汉水,有人说指渭水,更有人认为是指南方的地域水色等等。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理学大儒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可见对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所指,历来见仁见智,解读各异。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研究员,潜心于秦都雍城遗址的考古,执着于早期秦文化的研究,完成了考古简报35篇,考古专题报告4部,专著3部,撰写学术论文及各类文章46篇。他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确认:“《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著名的诗名,就是秦人对雍城水环境的生动描述;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水经注》也同样描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河流变迁。除此之外,雍城一带的’周遗民’以及这里良好的生存环境也是择都的必要因素和条件”。——《秦都雍城考古八十年》

《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公元前677年,秦国的第六任国君——秦德公嬴嘉,定国都于雍城,开始居住在大郑宫。秦都雍城位于简称为“雍”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1年宝鸡市凤翔县改为宝鸡市凤翔区)城南,这里自古以来被称为“南古城”。又据《史记•商君列传》载:“(秦孝公)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徒都之”。公元前353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秦国统掌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大良造”。商鞅率领秦军围攻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迫使安邑魏军投降。过了三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奉受命在咸阳大兴土木,建筑宫庭、城阙,秦国把国都从雍城迁至新都咸阳。设雍县,雍城为雍县治所。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唐肃宗改扶风郡为凤翔郡,至德二年八月驻跸凤翔时,取“吹箫引凤”的传说典故寓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改雍县为凤翔县。在之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雍城一直为历代郡、府、道的所在地,是关中西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从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定都雍城,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都城迁往咸阳,秦国在雍城定都327年,历经德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厉公、躁公、怀公、灵公、简公、惠公、出子、献公、孝公等二十位国君。雍城是秦国定都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国发展史上的圣都。秦人在这里完成了奴隶社会的过渡,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迈进,实现了秦德公“饮马于河”的夙愿,“称霸西戎、扩地千里”,为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5)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6)

20世纪30年代,北平研究院开始对雍城遗址进行勘察调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考古专家共同参与的考古发掘,揭开了尘封在秦都雍城遗址上的神密面纱。秦都雍城具有规模宏大的城墙、庄严神圣的宗庙、形制考究的朝寝、交错纵横的道路、水流穿城的河道、种类齐全的作坊、规格严谨的井市、星罗棋布的离宫。秦都雍城城址东西长3490米,南北宽3130米,总面积10.8924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市明代古城墙内的面积。1988年1月,雍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据《史记》记载,秦德公初居雍城时,秦都雍城未修建城墙,直到近200年之后,由定都雍城后的第十二位国君——秦悼公,在原“城堑河濒”的基础上再构筑了城墙,加上因筑墙取土所形成的沟壕,使雍城具备了水系、城墙、壕沟三重防御屏障。秦国在建国初近200年的时间里,为了防御西戎的威胁,一直采用“城堑河濒”的筑城方式,其重要标志就是都城被四周的河流所围绕,在没有城墙的情况下起到环护城郭的防卫作用,这是秦人传承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壕聚落”的防御传统,这种筑城方式是我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秦都雍城四面环水,分布有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及凤凰泉河环绕。城内通过人工开凿的白起河引入雍水,有多处河流穿城而过,水上通道发达,陆路交错相连。从而形成了“顺河而建,沿河而居”的布局,使雍城成为“水中之城”。

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凤翔县城起始于春秋时期的秦都雍城,又历经了南北朝时北魏修筑的魏城和唐未岐王李茂贞修建的唐城,但仍然都延续了“顺河而建,依河而居”的布局。清乾隆年间的《凤翔县志》记载,雍城外西北角凤凰泉的三眼泉水分流而下,一支自北向东南,沿东门外护城河注入东湖;一支自城西沿西城壕南流,至西南城角折向东,经赵家坝、邓家堡南与塔寺河汇合,至三岔村流入雍水,最终汇入渭河,形成了“凤涧分流”的景观。清乾隆年间参与纂修《凤翔县志》的周方炯赋诗云:“虢虢春流霭暮烟,穷源西北凤凰泉。平分一掌回山郭,远抱千峰下渭川。长堑隐祛戎马迹,清滩惟恋水鸥眠。解缨试濯风尘色,泽畔行吟意洒然”。清人张鹏飞曾赋《凤翔八景》组诗,其中《涧水分流》云:“涧水分流绕凤城,凤泉滚滚泄双清。一归城外一归内,流到东湖处处明”,描绘了凤凰泉分流绕城的壮丽景象。

有人比喻秦都雍城是“东方威尼斯”,但秦都雍城建于公元前677年,而威尼斯始建于公元687年,只是东罗马帝国的一个附属国,于公元8世纪获得自治权,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比春秋时期秦国的“水中之都”的雍城晚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的秦都雍城,数条河流与丰沛的水资源以及城外蒹葭苍苍的湿地和植被茂密的林区环境,形成了正如《蒹葭》一诗中所描述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的“水中之城”。今天,随着“大东湖景区”、“雍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颁布实施,享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雍城凤翔,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7)

诗经的地方文化(诗经中的雍秦文化)(8)

壬寅年端月于古城凤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