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挺好30个细微的人生哲理(你啥都挺好的只是五行缺)
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吉大秋果
知行合一
——王阳明
写这篇帖子没啥意思,就是帮助学生明白一个事,论文写作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老师可能只能帮你提升“知”,可能需要你自己去“行”。这就是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学期,我连续针对本硕博连续开设了几轮写作课和阅读课,主要就是在阅读和写作课中贯彻批判性思维,学生上课听得很明白,课堂上积极互动,课后积极给我反馈,都表示收获很大。但是同时也不断地有同学在课后,或者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说,这种方法好是好,就是脱离了老师自己就不会了,甚至提出了要延长上课的想法(我第一次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被要求返场,哈哈)。对此,我的回复是,其实不用,我会的已经交给你们了,实在有领悟不上去的可以再问我,或者看我写的书《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有的同学反复地问我,老师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还没有时间教给他们,否则为什么老师很容易就能看出句子的结构、文章的论证框架,而作为学生的他们却不能。对此,我也很无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你知道了一个东西,你也觉得很好,但是它只是存在于你的大脑中,这是“知”,其余如果想要真正掌握这个技能或者方法,你还需要练习,反复地让手也会,眼睛也会,这叫“行”。所以,你需要的不是我在上课,或者我隐藏了什么其他的方法,而是你需要练习,把自己变成熟练工种。
我特别愿意用开车来比喻写论文这种学术训练,开车得有理论,理论考完了还得考路面,你不可能只会理论的情况下就会开车了,你还得练习实际操作。有时候即便你拿到了驾驶证,你也是一个新手。一名成熟的老司机其实是至少要开5万公里以上的里程,基本上把常见的路面全都处理过才行。所以,懂不懂开车的理论其实不是决定性的,最主要的是你在懂得前提之下还需要练,而这个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回到学术训练本身,老师教给你理论,甚至1对1的进行一段“路面的训练”,之后你就要自己不停地,有意识地按照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去自行展开训练,而不是焦虑的告诉老师:“你教给我的方法懂了,但是我还不会操作,我很焦虑,我想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和路径帮助我进行提升。”那我想说的是,没有了,学术研究的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这些,其余的就得下苦功夫训练自己。要让自己接受在学术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一段很长的成长时间,这段漫长的成长时间,你只能是把自己关起来,坐冷板凳,阅读经典,反复揣摩,不停的将眼前的学术训练活动和老师上课教你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只有在如此的封闭、向内、重复的磨练过程中,你才有可能领悟到老师上课教你的那些原理和方法的真谛。省略了这个过程,任何人的学术研究都是不可能成的。而通常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非常消耗意志、磨练心志和最让人内心发怵的部分。
我其实在这里想说的是,不要迷信什么有速成的方式,你即便懂得了学术研究的套路、技巧和方法,你都是需要用苦功夫去把它变成自身真正拥有的技能。这个过程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替代不了你。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区分人和人之间最终呈现状态不同的根本原因。你看到一些同学一起听课,但是有的同学就掌握的好一些,有的同学就掌握的差一些。除了上课听课质量和天赋秉性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原因就在于他是否在课后下苦功夫去练习,而这个过程通常是“不疯魔不成活的”。
所以,不要总是围着老师去讨教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你应该还在哪些方面提升认识,知道的再多,认识的层面再高,不动手练习是不行的。所以我说,有些同学哪都挺好,其实就是五行缺“练”!你应该回去跟自己较劲,而不是再纠结是否还有啥武林秘籍是你不知道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