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澄海各乡普渡时间(农历七月没有普渡)
草草啖盐说蜜
——说天地美食,谈人间风味
一、泉州老城区七月普渡时间表
要搁在三十几年前,这个火热的农历七月,那可热闹极了。
因为每家每户要做普渡。
“仕公普未到,定应普过头”,说的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从泉州老城区的“定应境”开始,直到农历八月初六的“仕公境”为止,这一个多月是泉州老城区普渡的“正普”轮值。
当然,还有提前一个月的“竖旗”和后一个月的“重普”,也就是说,不止是农历七月,六月七月八月,三个月的时间,整座泉州城都沉浸在“看大戏”、“吃大餐”和“敬鬼神”的神奇活动中。
最隆重的当属七月“正普”。
“初一百源、忠义、龙宫,初二后城,初三南岳,初四广灵,初五水仙,初六妙因......”,这份口诀表,很多五十岁以上的土著基本都会背,这是泉州老城区三十六铺九十四境的普渡时间表,据说来泉州流浪的乞丐,更是要熟读这份表,届时他们可以在泉州人的供桌旁,饱餐一个月时间。
这也是泉州人普渡的最初本意:普渡,普度众生。
一整条街的居民们,在铺境规定的时间里,统一一个时辰,一般都是下午四五点时分,一起在各家门口支起一张桌子,热热闹闹地摆上醋肉、醋排、糟鳗、冤枉炸、紫菜炸、豆干、水丸、炸枣、炸芋饼、鸡鸭鱼肉等等祭品。对,还应该有米粉,在泉州,“面条祭祖、米粉祭鬼”,这不能弄错。
点上香,让无主孤魂的“好兄弟”们都有人祭祀,这是泉州人在燥热的七月里,最大的善意。
二、七月普渡的来源七月普渡,泉州民间流传这么一个说法。
明末清初,满清人残杀汉人不愿剃发者,有八名反清复明的义士躲进深山,一日相约返城,被清兵抓住并杀害。
死后,这八名义士无人收尸,成为无主孤魂,夜夜在古城上空啼哭。
时值七月,泉州人不忍义士魂魄无处安放,于是泉州城三十六铺九十四境民众,相约在各家门口轮流祭祀孤魂,超度亡灵。
而曾经有位粉丝在我文章末尾留言:小时候爷爷告诉我,普渡是祭祀历代为泉州城战死的英魂。
这句话让我很感动。
我想这位粉丝的爷爷肯定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士兵,他把英勇和善良这两个最好的品质都留给了下一代,他想告诉后代:什么是战死的勇士,什么是祭祀的良人。
三、七月没有普渡这位粉丝最后感叹:可惜,普渡已经没有了。
是的,农历七月的泉州,已经没有普渡!
我依然记得三十几年前的那个七月十七,我们家做普渡,当年的徐先生还是一位壮年主妇,她什么都会做,又漂亮又能干。
普渡这一天,徐先生起得很早,炸醋肉、炸芋头、炸鳗鱼,做猪肚鸡,然后还有很多的海鲜,张罗了一大桌子的菜,下午四五点和左邻右居一起摆在门口祭祀。徐先生说了:祭祀普渡公,人一定要多,菜也要多,只有一家祭祀,那是不可以的。
祭祀后的食材,于晚上呼朋唤友,每家都有两三桌的客人,相当热闹。今天来我家吃普渡,明天就到他家去吃普渡,连着一个月,如果算上“竖旗”和“重普”,有人就连着三个月都在吃吃喝喝。
当年改革开放没多久,人们身边开始有钱了,慢慢地,铺张浪费也多了起来,不但吃喝、还唱戏、赌博。
然后是互相攀比,我家买什么好料,我们村请什么戏班?“输人不输阵”,你买什么我也得用什么!
紧接着就是酗酒,那几年泉州城的上空,飘荡的都是酒精味。酒喝多了,滋事斗殴就来了,甚至是械斗,治安尤其不堪。
普渡原有的善意都变成了陋习,人们越来越厌恶!
于是,有人振臂一呼:该禁止了!
真正让普渡消失的,是大泉州的城市规划,原有的三十六铺九十四境被拆迁得零零散散,人们搬离古厝,住进了高楼大厦,即使有心要做普渡,也搞不清楚是初一还是初二,而且左邻右居都是不相识的人,也难凑在一块祭祀了。
四、举头三尺有神明普渡消失了,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理智,当年的陋习也随着普渡慢慢隐没。
但这座城市的人们还是信仰神明、崇拜祖先。七月没有普渡,七月半还是要丰丰盛盛地祭祖,“有烧香就有保佑”,淳朴的泉州人认为:敬畏神明,就是敬畏我们平凡的日子。
泉州人举头三尺上面的神明有很多,除了祖先、妈祖关帝爷等民间信仰的神,还有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等宗教供奉的神,就连大作家金庸老爷子都认为早已灭绝的明教摩尼光佛,在泉州依然香火旺盛。
这些神明统统是在告诫这里的人们,你的行为规则是有约束的,你要心存善念,行善积德,善待众生,才能善有善报。
(本文所指的七月为农历)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
原创作品,部分图源网络!
喜欢就请点赞、转发、收藏或评论。
草草阿姨希望得到你们的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