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男童误吞玻璃球(1岁男童误吞3颗巴克球)

来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时常收治各类消化道异物、气道异物的危重症患儿,虽然大多数都得到成功救治,但过程多为凶险,家长一定提高警惕致命异物!

近日,一名1岁多的小男孩,因呕吐、发热4天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X光检查,发现消化道异物,急送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外科行急诊手术,在肠道取出了3颗磁力珠,术中发现5处肠道穿孔。现患儿已历经两次手术,目前病情仍然危重,在PICU接受住院治疗。

四岁男童误吞玻璃球(1岁男童误吞3颗巴克球)(1)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可变化不同造型,趣味十足,商家称它既可开发大脑智力,又能提高创造力,深得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但是磁力珠太像糖豆了,所以年龄较小的孩子很容易误食。

四岁男童误吞玻璃球(1岁男童误吞3颗巴克球)(2)

巴克球具有高达4000高斯的磁力,比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50高斯多出80倍。如果吞食了多枚巴克球,吞入后到胃肠道,会透过肠壁互相吸在一起,导致局部肠壁缺血坏死、糜烂、溃疡,最终形成多处肠道穿孔,可能需要通过多次手术才可清除,危及生命。

孩子们常常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往往一些看似无害的小东西,比如文具、坚果、硬币等…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家长的“一不留神”,孩子发生误食,非常令人心疼。如果在误吞事故发生后,家长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吞食异物有什么反应?

小孩吞食异物后如果没有人发现,加上自己不主动告诉家长,一般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过了几个小时后可能会出现干呕、唾液增多以及吐泡泡等症状,家长可能只会注意到孩子肚子疼、呕吐等,通常会认为是“肠胃炎”。

上述案例中,患儿家长未及时发现孩子吞食了磁力珠,病程超过4天,造成5处肠道穿孔,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如何预防宝宝吞入异物?

除消化道异物外,气管异物也是幼儿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消化道、气管异物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孩,特别是3岁以下。

避免孩子误吞异物,预防是关键:

  • 不要给幼儿吃花生、瓜子、豆类、果冻等不容易咬嚼以及各类带核的食物,带核的食物要先将核取出。
  • 纠正宝宝把玩具含在口中玩耍的不良习惯。
  • 勿购买带小零件的各类玩具。
  • 培养宝宝安静进食的好习惯,不要边吃边说,不要边吃边跑跳。
  • 宝宝进食时,家长不要逗乐、训斥、惊吓宝宝。
  • 宝宝活动范围内不要存放小物品或危险品,如磁力珠、硬币、瓜子、花生、小纽扣、图钉、纽扣电池、药品等。

一旦发现孩子吞入异物,家长该怎么办?

一旦发生误服或者怀疑误服异物,家长应及时送至医院就诊,同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 如果是误食消化道异物,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家长切记不能自作主张试图吃芹菜、韭菜及水果等将异物压下,这些食物的重力作用会导致异物损伤食道粘膜,轻者会引起出血,严重者会引起消化道穿孔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 不要试图催吐,极易损伤咽喉部。当异物卡于咽喉部,不要试图喝点水或者吃点食物顺下去,极易呛入气道。
  • 发生误服异物后,将类似物件带至医院,由医生判断危害程度,是否需要取出,以及用何方式取出。
  • 如果孩子发生呛咳,立即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孩子排出气道异物,同时及时送医。

婴幼儿识别危险能力差,需要家长们时刻注意,家中做好预防工作最重要。一旦发生误食异物,务必及时送医,消化道内镜取出异物是安全、可靠的途径,实在不行只能手术取出了。

#医师报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