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门东巨幕电影院(开在南京老城南院落里的露天电影院)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蔡梦莹 文 / 摄)坐上小板凳, 吃着冰西瓜,围着胶片机,在院子里看露天电影。初夏刚至,童年关于夏天的记忆一下子涌了上来。5 月 29 日晚,雨渐停,南京市秦淮区熙南里文化街区的"星空电影院" 开始放映胶片电影《上甘岭》。

南京老门东巨幕电影院(开在南京老城南院落里的露天电影院)(1)

△胶片放映机

凉棚下,茫茫的夜色成了最好的背景,三五好友坐在凉棚下聊天,还有小朋友骑着滑板车在院落里转圈。院落中央,一台南京产的长江牌 16 毫米的胶片电影放映机发出规律的声响,不远处的荧幕上闪现着一幕幕黑白画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将是一个常态化放映的惠民文化项目。该项目是熙南里文化街区联合"桐月春至"主理人万俊共同打造的。由南艺"菲林印记"胶片电影放映团队负责版权和放映,坚持每周五和周六免费放映露天公益电影。

南京老门东巨幕电影院(开在南京老城南院落里的露天电影院)(2)

△附近市民正在观看电影

开设露天电影院,这个想法最初就是万俊提出的。他出生在安徽全椒县,从小在影剧院旁边长大,胶片电影对他影响颇深。正好,熙南里"桐月春至"的后门有一处小院,一直致力于寻找南京老城南记忆的万俊,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放映场地,他说:"这是在当代复刻老城南人一起围坐看电影的场景,寻找过去的记忆。"

当晚,老城南人石阿姨带着一家逛街时路过这里,被《上甘岭》熟悉的场景吸引了。对于她来说,看露天电影已经是很久之前的记忆了。"我小时候住夫子庙,上世纪 70 年代左右,在夫子庙里面,现在大成殿前的位置,经常会搭舞台,夏天的时候经常放电影。"一旁的儿子接过话茬:"我妈妈这一辈看过,到我这一代已经没有在城里看过胶片电影了。"

胶片电影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更重要的是一卷胶片的寿命只有 600 次左右,万俊感叹,"真的是看一次少一次,这比去电影院看还要贵。"

他心里更希望,这里并不仅仅是老一辈人怀旧的地方,而是能变成一个新生代的儿童乐园。"现在每次放电影,我家女儿也过来玩。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都是看过露天电影的,也非常喜欢,但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这种记忆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这样的记忆传承下去。"

借着露天胶片电影院,他希望这样的空间能带来一种人情的回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