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实用记忆方法直播特训班(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

黑马最强大脑选手卢菲菲,因为她的出色记忆力荣获记忆“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在她的记忆课程中,曾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主动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利用这个方法,她能在一小时之内读完一本商业类的书籍,并且做出书籍的思维导图,记录下自己的深层感悟。

最强大脑实用记忆方法直播特训班(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1)

“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卢菲菲

为什么有的人读过很多书却记不住,而有的人却能对自己读过的书侃侃而谈?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关键不在于他们读了什么,而是他们怎么读的这些书。被动型阅读者几乎放下书啥也记不住,而主动型阅读者却能记住大部分内容。而阅读量又会对两种读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主动型读者来说,读的越多,他们就会变得越好,他们会发展出一套思维框架,牢牢抓住书中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学习记忆。

效率至上的今天,如何成为一个主动型阅读者,高效快速的阅读书籍,卢菲菲的快速阅读四步法,分享给你。

明确读书目标

最强大脑实用记忆方法直播特训班(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2)

明确目标是关键

你为什么想读这本书?拿到一本书,先用10-20分钟,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这本书能解决自己的哪些问题?这也是将被动读书转化为主动读书的第一步。

不论是纯消遣,还是想要通过阅读得到进步,只要有了读书目的,知道自己想从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就可以集中精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那如何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是不是和自己的目标一致?书籍的序言,腰封,目录,后记一定不能放过。

书籍的序言,往往是作者关于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东西,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序言读完,你既能和作者有一个深入的对话,又能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到底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目录,则是对整本书的凝聚,标题会告诉你每一章在讲什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讲整本书。读完目录,也可以对整本书有个大致的把握。

腰封后记,甚至包括别人的推荐语,你都能看出这本书值不值得你读,是不是能解决你的读书目的。

规划读书过程

最强大脑实用记忆方法直播特训班(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3)

规划过程更方便

准备了读书的目的问题之后,还有一步也决定了我们读书的质量。那就是规划怎么读这本书。看书,看什么,怎么看?记书,记什么,怎么记?

读书做笔记需要像上学的时候,一条一条的记录吗?很多人读书效率低,也低在数不胜数的笔记条目,花了大量时间去记,然而繁多的笔记在日后重新阅读的几率极低,更不要提想找一个知识点会找很久。这里推荐大家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录,另外印象笔记为知笔记都是很好的管理笔记的工具。

对于记笔记,卢菲菲说,我从来不记录书籍内容,我只记录读书时候突然迸发的灵感,至于思维导图我也是在总结的时候才画,这样保证了整个阅读过程简洁,清楚。

规划你的读书过程,带着你的读书目的,做到知道自己要看什么,记什么。记住,你是阅读的主动者。

快速阅读抓重点

最强大脑实用记忆方法直播特训班(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4)

卢菲菲讲述快速阅读课件

有了阅读目的,也有了阅读方法,接下来正式进入高效阅读环节。高效阅读看起来要读整部书正文内容很多,但其实这一部分是非常快的过程。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在书籍中,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则。作家大岩俊之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挖,从他自身的经验出发,做出这与样的论断:“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占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所以抓重点的能力,是快速阅读的核心。怎样抓重点?我们可以用跳跃式阅读进行抓重点。先从目录中找到我们所需章节,直接读这一章,如果看不懂再往回看。而不必逐字逐句阅读。

而且中国人的写书习惯一般都是开头总结-中间论证-结尾再总结;外国人的写书则是论点为标题,下面论证内容,递进很多小标题都是论点。现在市面上很多书籍,在重点部分都有黑体字加粗。知道这些写作规律,也让我们能很快抓住重点,快速阅读。

总结归纳有收获

最强大脑实用记忆方法直播特训班(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5)

总结归纳

读完一本书,并不是就已经完了。为什么有些人读了书什么也记不住,就是因为书籍内容没有与他原有的知识网络进行触碰,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架构产生碰撞,从而形成自己的新的知识点。总结反馈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对自己已有知识框架进行查漏补缺,或者延伸出更多的东西。

总结思考的方向也可以从这些入手。这本书有没有解决你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完善你的知识体系,或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能不能分享给别人这本书,完整复述出这本书的内容?你的思考或者收获?

深度阅读与思考,往往能与作者产生深层次共鸣,你甚至可以建议,你觉得这本书哪里好,哪里不好。

若是能做到这读书四部曲,我想你也就变成了一个主动阅读者。快速阅读既能提升阅读效率,又能激发更多的知识共鸣。

更多关于书籍推荐,读书笔记,读书方法,都在公众号:晨读拾光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来这里,我陪你一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