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风土人情介绍(非凡十年佳木斯)
来源:【黑龙江日报】
这十年,是佳木斯写下探索,记录突破,刷新认知,收获惊喜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两次到黑龙江考察,心系“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沿着指引的方向,守牢“大粮仓”,插上“金翅膀”,佳木斯这片希望的田野时刻精彩,时刻出彩,让“压舱石”更稳更强。
这十年,向质量要发展。从数量型、粗放型的“吃饭农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质量农业”转变。
这十年,向绿色要发展。从“原字号”到“金名片”,写实“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这十年,向科技要发展。农业科技一路高歌猛进,从高投入、拼资源、拼消耗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
这十年,向品牌要发展。佳木斯市厚植品牌发展土壤,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文化,形成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
这十年,向“三美融合”要发展。从一村一品到产业兴村,从村规民约到文明新风劲吹,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农民富起来。
富锦依托万亩大地块打造“田园综合体”,建“稻”梦空间塑写意田园。
插上科技翅膀 彰显“农”之成色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在富锦市长安镇永胜村的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里,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春打开手机,手指不断滑动着页面,一条条来自预警发布中心的信息在微信群、QQ群、短信里都可以找到,农活都交给了科技。
人工智能、北斗卫星、信息遥感等现代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建三江七星农场不断刷新农业现代化的想象力。通过水稻节本增效种植模式,使农业生产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稻亩节本增效100元左右。
佳木斯市以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数字农服平台、精准农业“植物工厂”、数字农业示范县建设,围绕全天候、全空间、全过程无人作业,集成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打造桦川县玉成合作社、建三江洪河农场等7个无人智慧农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佳木斯聚焦“四率”快发展。
第一个率,黑土地的产出率。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农业“三减”、严控面源污染等诸措并举,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因地制宜推广免耕栽培、秸秆全量还田、深松还田等技术模式试验示范,2021年完成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面积60.51万亩,秸秆还田利用率达到71.94%。全市有机肥施用量226.69万吨,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带动全市耕地有机质含量提高到每千克39.7克,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到4.76级,比2017年提高0.5个等级以上,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面积540.1万亩。
第二个率,良种覆盖率。借助域内10个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雄厚实力,依托水稻、大豆种子分占全省适宜区种植面积60%和40%的竞争优势,加快推动优质良种的研发推广,全市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实现种业振兴。
第三个率,综合机械化率。佳木斯拥有约翰迪尔、重兴等众多农机企业,耕地面积大,有广阔的农机应用空间。目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53.9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3.15万台,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0.71万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77%。2021年全市监测深松、玉米秸秆还田和水田深翻、旋耕作业面积达1100万亩以上。
第四个率,农业科技进步率。抢抓创建建三江国家农高区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农技研发向园区集中、农业科技进步率突破70%,打造现代农业的佳木斯样板。2021年全市粮食实现“十八连丰”,总产达到225.88亿斤,水稻产量151亿斤,全国每28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佳木斯,“丰”歌嘹亮,底气十足。借助域内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雄厚实力,加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深度合作共建,“农业芯”更强健。推进种子自主创新,累计育成三大主要农作物品种670个,选育的“龙粳”系列水稻品种占全省第二至第四积温带水稻面积的60-70%,选育的“合丰(农)”“垦丰(豆)”等系列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二三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50%以上。农作物制种大县、富尔桦川水稻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和东风区建国种业小镇项目,龙粳种业等5个种子示范展示样板田,三大作物良种繁育面积70.5万亩,打赢种业翻身仗步子稳,信心足。
佳木斯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农业释放出巨大能量。
“转”出活力精彩 绘就“农”之底色
佳木斯市在“绿棋盘”上下好“先手棋”,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产粮大市向“优粮强市”转变。
这十年,新探索、新实践、新经验弥足珍贵。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这样的“高字号”农田在佳木斯已经累计建成591万亩,建成后项目区能够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增产200斤左右。
佳木斯通过塑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一头连接生产端,倒逼高产量转向高质量;一头连接消费端,促进种得好转向卖得好,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采取市场化方式、现代化手段,把“佳木斯大米”“佳木斯大豆”“佳木斯木耳”等区域公共品牌擦得更亮,彰显佳木斯鲜明特色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与北大荒集团合作,以共建大三江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大型农区”,打造集中连片的乡村一体化乡村振兴示范村镇,推动农村变农场、农民变农工,今年落实启动4个村,土地托管面积39.9万亩,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332.9万亩,服务小农户2.3万户,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直道加速。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着力培育玉米、水稻、大豆、肉类4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构建中草药、食用菌、果蔬、乳品、渔业5个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畜牧业发展壮大行动,加快推进肉业、奶业“双百”工程建设,培育了富锦象屿、桦南鸿展等207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均生猪出栏200万头以上,果蔬种植面积13.98万亩,水产品产量8.13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27万亩,蜂产品产量260万吨,让城乡居民“肉盘子”“菜篮子”“蜜罐子”“药匣子”“鱼篓子”满满当当,新鲜充盈。
从无到有的精彩不断上演。
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发展到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发展到5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玉米)、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不断更迭的数据,不断上扬的曲线,正是十年来佳木斯农业现代化发展最为直观、最为有力的呈现。
水稻丰收,机械化收割水稻。
乡村美美与共 铺陈“农”之靓色
行走于佳木斯的山山水水,漫步于乡野村庄,花香四溢,鸟鸣嘤嘤,蓝瓦白墙,涌动于心间的是浓浓乡愁。这不仅仅是画卷,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风向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荡漾在佳木斯乡村的各个角落。
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人居环境提升,佳木斯精准布局,妙手落子。2019年以来,佳木斯率先启动了示范创建工程,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带、现代农业示范带、兴边富民发展带“三条示范带”。每年春夏秋三季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推动示范县乡村连点成线、由线带面、提档升级。
2021年,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十佳先进县、十佳示范村名单中,佳木斯市6县1区纷纷获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全市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县里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屯、村党员干部包街到户的三级网格工作制,组建了5753人的专兼职保洁队伍。将环境保洁和设施管护等纳入《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村庄”等主题教育评比活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培育文明乡风。
这十年,每一笔出彩的成绩都与农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图景都满溢着乡村振兴的气息。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不断变化的乡村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美丽内涵。
佳木斯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步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发展之路。
村庄变景点、农房变客房、农产变特产。在抚远,昔日偏僻荒芜的小渔村变成了民族特色的小康村,村民弃船上岸搞旅游风生水起;在桦川朝鲜族妇女摇身变成电商达人,带领星火村村民腌制泡菜,打响特色品牌;在汤原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村民打工赚钱不出村;在同江古老的伊玛堪和着新时代的节拍,鱼皮手工艺品成为游客的手中爱心头好。
从地头到餐桌,安全新鲜尽收眼底;“乡村游”让村民就业致富;“互联网 农业”给“佳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搭舞台;项目繁华似锦,“接二连三”……夯基础、优结构、强科技、拓渠道,在十年时间跨度里,佳木斯用实干实绩逐一打开“三农”问号,树起“佳木斯样板”,奏出农业现代化的华彩乐章。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