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里的小窝 两家影院做邻居

老旧小区里的小窝 两家影院做邻居(1)

中央大戏院(后来的解放电影院)

老旧小区里的小窝 两家影院做邻居(2)

明星大戏院(后来的武汉电影院)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强,汉口这边的新开设的电影院不断增多。在江岸区的一元路附近,有两家老电影院挨得最近,之间距离不过五十步,分别是“武汉电影院”、“解放电影院”。遇到好看的紧俏电影片子,“武汉”没有票,赶快去“解放”。

武汉电影院原名叫“明星大戏院”,位于法租界“福煦将军街(今蔡锷路口)”,原址为康生花园(与共产党领导人康生无关),原本是由法商立兴洋行租给德国人鲍德经营。以后又转租华商郑孝坤改建成电影院,初名“康登大戏院”,继而改名“明星大戏院”,后来又更名为“中华大戏院”。

该处地形呈三角形,房屋为砖墙平房,木屋架,铁瓦屋面,占地50.22市方,由丁鉴人设计,康生记营造厂投股承建,1929年开工,1931年建成,1936年又进行改建,并投资上乘的设备,增设楼座,楼上楼下共座位1670个。

1936年底,中国旅行团曾在此演出一个多月,剧目有《雷雨》、《茶花女》、《复活》、《天罗地网》等。民族剧社也曾在此演出《春风秋雨》、《寄生草》、《刽子手》、《求婚》、《生之意志》等剧。建国后,此地不再演出话剧,专放电影,称为“武汉电影院”,今改作它用。

记得我1976年谈恋爱那会,带女友——即现在的老伴——看过《铁道卫士》、《创业》等影片。1979年,电影刚解禁,听说有武汉电影院有内部片,我如饥似渴地找人弄票,分别观看了缅甸影片《人生》;苏联反特影片《智取眼镜蛇》;还观看了卓别林主演的美国影片《舞台生涯》;墨西哥影片《叶塞尼亚》;香港影片《巴士奇遇结良缘》、《天伦情泪》等,当时兴奋不已,回家后,特意在本子上追记电影情节。

解放电影院位于“福熙将军街口(今胜利街蔡锷路口)”,始建于1918年,当时房屋较为简陋,由西班牙人拉木斯创办,初名“九重大戏院”,专映外国片,但营业不佳,一度易名“威廉大戏院”及“皇后大戏院”,仍然亏本。

之后,该地于1930年2月13日,以白银四万二千两,转让给意大利人鲍特经营,并筹巨资进行改建和布置,更名为“中央大戏院”,采用有声放映机,这一下营业额大振,日夜三场,票价楼上一元,楼下五角,为武汉各戏院之首。

1935年,武汉文艺社曾在此公演过马彦祥的《械斗》,文治平的《毒针》,冼群的《中国妇人》等剧,对武汉剧坛有一定影响。抗战爆发后,改名“九重天”电影院。1945年至1948年期间,在此上演《野玫瑰》、《记者春秋》等剧,骆驼剧团演出《复仇》、《新官上任》等剧。

1949年5月武汉解放,此地曾改名“解放军大戏院”,后更名为解放电影院。记得在这座电影院里,1956年和1958年父亲带我看过赵丹主演的故事片《海魂》、《林则徐》。1958年母亲及她住在岳飞街的女同事带我看过越剧片《追鱼》、《梁山伯与祝英台》、《王老虎抢亲》等。

市电视台编辑熊文杰曾写过回忆说,在20世纪80、90年代印象中的解放电影院是一个有着漂亮的细红砖外墙,带有欧式螺纹前廊的影院。在人头攒动的明亮大厅与巴洛克风格的长廊里,三三两两地站在一起的人们,漫不经心的交谈着,他们在等待着入场。入场后,便会闻到那属于老式影院的特有的味道,那是包着棕色人造革椅套以及混合着木油漆把手的气味。

在电影开始之前,通常会播放一些当时流行的轻音乐,优美的曲声里夹杂着嘈杂的交谈声,还有翻动椅背发出的啪嗒声,以及小孩子兴奋地尖叫声,闹哄哄的,宛如集市。当再放一首曲子时,提醒着观众电影即将放映,喧闹的人声逐渐安静了下来,就这样,影片尚未放映,观众的心就被这影院的气味与音乐搅动得激越昂扬。

如今,电影表演艺术及拍摄科技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先进,影院小型化,可以随到随看,本文提到的这两所老影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再起放映的作用了。

时光流转,岁月留痕。每当我路过此地时,不禁停步驻足,久久打量这两座饱经沧桑的影院,往日的光影之美,往日的浪漫时刻,往日的精神享受,不由得浮现在眼前,令人久久难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