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真实存在吗(醉翁亭记当年有多火)

相信说起“唐宋八大家”的名号,大家都曾听说过,其中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还有宋代的“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不过可能有些人也会有疑问,这八个人里面为什么没有“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难道以他们的文学成就在唐宋年间还排不到前八?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唐宋八大家”评选的不是诗人,而是散文家,虽然李杜的诗歌造诣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在散文上却没有什么能在文坛称雄的作品。

醉翁亭记真实存在吗(醉翁亭记当年有多火)(1)

而在“唐宋八大家”之上,其实还有一个“千古文章四大家”的说法。这个名号显然听上去更有气势,毕竟面对的对象一个是在唐宋年间,另一个却是在千年文坛。这“四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正是其中一位“大家”欧阳修的代表作《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真实存在吗(醉翁亭记当年有多火)(2)

《醉翁亭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哪怕时隔千年至今依旧为人称道,相信大家在读书时都曾感受过被这篇文章所支配的恐惧,毕竟这在当年的我们来看是文言文中的长篇,但是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要求却是全文背诵,现在想来依旧是有点“胆战心惊”。关于这篇文章,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尤其是前半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而这句话其实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醉翁亭记真实存在吗(醉翁亭记当年有多火)(3)

这篇文章的创作时间欧阳修在滁州任知州时期。当时他到了滁州以后,取得了很不错的政绩,当地老百姓也是安居乐业。对此他自然也很是欣慰,于是便写了这篇《醉翁亭记》来赞美滁州的风光和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但这篇文章又不仅限于此,要知道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40多岁,对于走仕途的人来说,这正属于壮年大展宏图的时候。但是他却因为参与革新运动被贬,他的内心无疑是苦闷的。所以他写《醉翁亭记》并不只是局限在滁州和山水之乐。这其中也是蕴含着他在仕途中的摸爬滚打,自己几十年的积累沉淀,这才成就了《醉翁亭记》这篇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醉翁亭记真实存在吗(醉翁亭记当年有多火)(4)

而且《醉翁亭记》并不像很多诗文,在当时声名不显,是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慢慢传播开来。《醉翁亭记》从刚开始写出来以后就特别火,被当时的人们广为传诵。那《醉翁亭记》当年到底有多火?有个词叫“洛阳纸贵”,说的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写出《三都赋》以后,被人们广为传抄,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价格都起来了。而欧阳修写出《醉翁亭记》效果也差不多,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

醉翁亭记真实存在吗(醉翁亭记当年有多火)(5)

除此之外,《醉翁亭记》所写的醉翁亭,其实并不是欧阳修盖的,而是琅琊山上的和尚们盖的。当时这篇文章写出来以后镌刻在石碑上,很多人都来瞻仰拓印。而要拓印则需要拓包将纸张平整地贴合在石碑上,这拓包的材料是毡,因为当时拓印的人太多,很快这寺庙库房中的毡就被用完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于是人们便把主意打到了和尚们铺在床铺上的毡上,最终这些毡都被用完了。可以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把山上的和尚们都给“坑”了。

醉翁亭记真实存在吗(醉翁亭记当年有多火)(6)

因为当时这篇文章太火,所以有些商人便从中发现了“商机”。他们在琅琊山上拓印了一些拓本,随身携带。古代商人过关的时候也是需要交税的,这些商人不想交税,于是便在交税的时候拿出拓本,以此来抵税。这种行为明显是凭此逃税,但当时的官员为了得到拓本,还真就答应了这种事,这在典籍中都是有记载的。由此也不难看出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受欢迎程度。

不得不说,在宋代对于这些大文豪的疯狂追捧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年轻人的“追星”。不过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氛围,才让宋代的文学发展那般昌盛,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对于欧阳修的这篇《醉翁亭记》,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