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sh(金花惊魂400亿帝国违规被立案)

文/每日资本论

市值只剩15亿。

金花sh(金花惊魂400亿帝国违规被立案)(1)

陕西前首富的金花集团又一次站到了悬崖边缘。

6月2日,金花股份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由“金花股份”变为“ST金花”。消息一出,已有部分股民通过新浪等第三方维权平台向金花股份发起索赔。

此前的5月30日 ,金花股份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5月29日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编号:陕证调查字2020092号),因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约2.78亿元、存单质押6800万元,信披违规遭上交所立案调查。

公开消息显示,金花股份于4月30日收到上交所有关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的监管工作函,指出金花股份2019年财报和年审会计师专项说明显示,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存单质押问题,本期发生额合计3.46亿元(不含利息),其中资金占用金额2.78亿元,存单质押6800万元,期末余额1.7亿元(含利息286.41万元),截至年报披露日尚有1.7亿元未收回,其中存单质押尚未解除。

金花sh(金花惊魂400亿帝国违规被立案)(2)

对此,金花股份未予否认,并表示控股股东已向公司出具承诺函,将通过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的方式,以变现的资金,在6月30日之前全额归还占用的资金及资金占用费。

颇为讽刺的是,在3月21日金花股份曾公告称,控股股东不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核心问题来了,6月30日前,控股股东能否将占用的资金还上呢?

现实或许比想象的要糟糕很多。金花股份的控股股东及其实控人已经陷入债务困局。据金花股份披露,最近一年金花股份控股股东金花投资存在债务逾期金额为8.69亿元,其中因债务问题涉及的诉讼为4笔,金额为5.15亿元。截至目前,金花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近11489.77万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00%。

更为不妙的是,金花集团一直在“踩钢丝”,资金链问题由来已久。根据《华夏时报》的报道,1984年,吴一坚从西安电力机械厂辞职到广东闯荡,次年到海南创立一家电视机厂。1985年到1991年间,吴一坚一直在海南黄海美机电公司广州分公司任总经理。之后,吴一坚在西安收购了当时集体性质的金花房地产公司,算是其在西安的事业开始起步。他在西安的第一个项目位于西安市北郊徐家湾的金花苑小区,直至目前金花企业集团已涉足开发、投资、制药、商贸、交通、房地产、酒店及高尔夫等领域。

值得深思的是,据当年多名接近金花集团的业内人士介绍,虽然吴一坚名声很盛,但其企业发展一直处于资金饥渴状态。金花集团最困难时期,吴一坚还因企业负债过多而一度被限制出境。

据媒体的公开资料显示,吴一坚本人的抗压能力非常强,也非常重视公共关系和资本运作,靠这两点基本每次都度过危机。

金花sh(金花惊魂400亿帝国违规被立案)(3)

怎么理解?

2004年,金花集团旗下的金花股份在上交所上市,以制药为主业的金花股份公司于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主要经营医药工业板块业务,包括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心产品是一款以人工虎骨粉为原料生产的骨科中药“金天格胶囊”,上市后的金花股份作为大牛股股价暴涨,10个月内身家涨了4倍。

金花集团旗下高端连锁商业世纪金花商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世纪金花”)于2000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西部高端大型连锁商业风向标,销售收入从最初的2亿余元持续上升,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0亿元。

应该说这两家上市企业给金花集团提供了较强的输血功能。但即便如此,还被曝出大股东多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消息,但都被金花方面屡施财技化险为夷。2004年至2005年,吴一坚与金花集团还遭遇了一次重大财务与人事危机。

据悉,2004年,金花集团的百货业务开始大举扩张,从西安老城区转战高新区,但资金障碍难以逾越,以至于采取了社会民间集资的方式。但这些举措对金花集团现金流缓解程度有限,2005年,金花股份披露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6.02亿元,在这之前,金花股份大量举债,总负债近10亿元,且多为短期负债。

不仅如此,2005年2月,一直被视为金花集团“二把手”、当年追随吴一坚南下创业的“老臣子”徐凯自杀身亡,徐凯当时持有金花股份16640股和金花股份第一大股东金花投资的20%股份,身家颇高,其自杀原因一直不明。此事一度对金花集团和吴一坚本人产生较大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曾在2005年10月19日发表题为《金花六亿被占资金清偿成焦点》的文章表示,金花集团下属的医药等三大板块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很难进行再投资。所以大股东金花投资把上市公司当作自己的“提款机”,由此大笔资金被占用。

这或许点出了金花集团多年以来的病症。

金花sh(金花惊魂400亿帝国违规被立案)(4)

到2007年时,吴一坚其上市平台“金花股份”已濒临退市,当年6月,只得将其钟鼓楼广场物业整体资产以近2亿元转让给美国花旗集团下属的地产基金。

此后,再与花旗集团房产投资亚洲有限公司签订一份战略合作伙伴谅解备忘录,计划中涉及多达十几亿的收购项目,与花旗等基金、创投机构的合作规模也越来越大。2010年弘毅资本入股金花,此后金花集团增加香港上市公司平台,但这些合作因财务问题也曾多生摩擦。

幸运的是,通过各种办法,金花集团渡过了危机。2012年9月,金花投资集团成功入选“2012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位列第143名。2013年9月,“胡润百富榜”发布,吴一坚以42亿元的资产荣登陕西首富“宝座”。彼时,吴一坚打造的商业帝国走向巅峰,员工两万人,市值最高时曾达到400多亿元,吴一坚更是身价近百亿,14年蝉联陕西首富。

但之后,情况再度急转直下。2015年,吴一坚陷入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漩涡,又遇旗下奢侈品商场接连亏损,而后负债过高资金链紧张,导致断臂求生,接着金花投资债务逾期4.15亿元,传出各种诉讼缠身,之后又是董事长吴一坚被限制消费,随之而来集团业绩一路下滑。

屋漏偏逢连夜雨。金花集团的造血机器之一的世纪金花持续低迷。从2014年开始利润下滑,2016-2018财年营收分别为11.4亿、11.6亿和10.5亿,期间净利分别为-3.5亿、0.27亿、-2.6亿。

世纪金花营收走低,一方面是由于传统零售业受电商的强力冲击,另一方面是正面对抗同行高端大型连锁商业竞争。国内最赚钱的商场SKP将第二家店开在了西安,正位于世纪金花南大街店的隔壁。在西安南大街商圈中,世纪金花还面临王府井百货、中大国际等多个知名高端品牌的挑战。除此外,更有大悦城、大融城、赛格、熙地港等新生代商业品牌也逐步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截至2019年9月末,世纪金花有息负债11.1亿,手头的现金不足5亿元。世纪金花由于资金周转问题,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商联卡无法兑付。之后,世纪金花各地店面纷纷关停,店内品牌陆续撤离。

无奈之下,2019年12月2日,吴一坚通过金花投资全资子公司Maritime Century limited将所持3.36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9.24%)转让给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下的曲江投资。吴一坚旗下的上市公司仅余金花股份。吴一坚当时曾经回应媒体称,“除了聚焦主业、减轻债务之外,我们想最大力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消息传出,金花股份医药生物板块曾一度走强。

但故事并没有完。丢掉“包袱”后,几欲轻装上阵的金花股份也不顺利。虽然近几年金花股份的销售收入稳定在7亿元,净利润已经连续10年盈利,但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金花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2641.03万元,同比减少28.4%;扣非净利润1338.51万元,同比减少64.66%。净利润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金花股份解释称,主要原因为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期增加。

据大众证券报,金花股份控股股东的本次困境在2018年便已经暴露无遗。当时为稳定金花股份股价,实控人及部分董高监还上演了一处“忽悠式”增持计划,引来监管层的不满,大股东甚至在债券付息前玩起“失联”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自2019年6月21日至2020年3月21日,金花股份已发布了三次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公告,最近一年存在债务逾期金额为8.69亿元。其中因债务问题涉及的诉讼为4笔,金额为5.15亿元。而在3月21日的公告里,金花投资的债务逾期金额为4.15亿元。另外,金花集团还有一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天眼查显示,执行法院为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执行依据文号为(2019)浙0104民初5265号,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支付执行款324.59万元。去年9月,实控人吴一坚还曾被限制消费,金花投资面临的资金困局不言而喻。

金花sh(金花惊魂400亿帝国违规被立案)(5)

截至6月3日,ST金花再度一字跌停,股价为4.04元/股,总市值15.08元。这与其在2015年巅峰期的市值已蒸发超80%。

从目前金花股份披露的公告来看,控股股东除了质押股权尚未见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招数,对于吴一坚来讲,要重振或者说拯救这家陕西明星企业,需要可不是剪刀手那么简单。

【每日资本论】系今日头条连续四年签约作者。欢迎通过私信、留言等方式提供新闻线索。常态化防疫,保全家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