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广播电视塔是否开放(大连消失的报刊亭还能回来吗)

街头报刊亭曾是都市街头一景,也是生活在城市人群的温暖记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崛起与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公众的阅读习惯快速转变,报刊亭这道城市风景线正在逐步消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连广播电视塔是否开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连广播电视塔是否开放(大连消失的报刊亭还能回来吗)

大连广播电视塔是否开放

街头报刊亭曾是都市街头一景,也是生活在城市人群的温暖记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崛起与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公众的阅读习惯快速转变,报刊亭这道城市风景线正在逐步消失。

近日,大连市政府在征集2018年重点民生项目时,收到了一位袁姓退休工人的来信。在信中,老袁讲述了一个普通市民在报刊亭消失后的苦恼——买个报纸杂志成了“天大”的难题。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大连市走访发现,旧式的报刊亭也许真的难以为继,但新型的报刊亭并非没有市场。功能多样、精美别致的新型报刊亭,完全可以成为都市靓丽的新风景。

一夜之间消失的报刊亭

2014年,大连市政府开展“市容环境提升年”活动,清理整治全市的占道商亭,200余座报刊亭因此被集中拆除。报刊亭的身影从此退出大连这座“海滨浪漫之都”的历史舞台。

2014年之前,大连市内除了中国邮政所属的74座报刊亭以外,还有百余座大连市信息产业局政务信息发布亭与戚秀玉劳动就业信息亭,3家合计200余座。

仿佛一夜之间,遍布大街小巷的报刊亭全部消失了。目前,中国邮政只在大连金州、开发区、瓦房店、庄河等周边县市区还保留有31座报刊亭。

早在2012年,大连市要求全市的报刊亭按照邮政报刊亭的外观标准进行改造。改造费用由租赁报刊亭的商户自行垫付,协议每年从租赁费用中扣除。报刊亭被拆了以后,这些商户垫付的钱找不回来,有些人成了上访户。

“大连市的报刊亭采取的都是租赁经营的方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大连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副经理许伟说,“拆除报刊亭后,租赁邮政报刊亭的商户都上门要求退还租赁费用,我们也都给退了,但他们未来的去向、如何生活,我们真的力不从心。”

老袁的来信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报刊经营者都是弱势群体,小本薄利、辛苦,只为了方便群众,挣点小钱,砸了他们的饭碗又没有后续的安排,如何忍心?”

旧式报刊亭薄利少销难以为继

实际上,由于新媒体、电子书刊日益兴旺,人们的阅读阵地逐渐转入移动屏幕,在2014年报刊亭拆除时,大连报刊亭的经营状况已经在日益下滑,报刊亭的生存也日益艰难。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大连市工商局规定,所有的报刊亭不得经营报刊以外的其他业务,很多报刊亭主只能偷偷卖点雪糕、饮料、零食、香烟,苦苦支撑,一个月的利润也不过几百元。

如今,旧式报刊亭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目前,大连县市区域的31座报刊亭已有16座处于闲置状态,租赁出去的报刊亭月均销售额仅有百八十块钱,很难继续经营下去。原有报刊亭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

一边是卖书卖报难以为继,一边是像老袁这样的普通老百姓的需求仍然存在,报刊亭还能不能存在?如何存在?这些都是沉甸甸的问题。

在大连市五一路与万岁街的路口,王军(化名)穿着厚厚的棉服,帽檐下的脸被冻得发紫。10余年来,他坚持每天10点准时在这里摆摊卖报刊。谈到如今的经营情况,王军皱起了眉头:“现在每天的利润也就几十块钱,而且风吹日晒,遭罪。”

“七八年前上大学时,我和同学都酷爱看《南方周末》《环球人物》等报刊,每个人轮流买一期,回来就传着看。”今年28岁的市民王俊告诉记者,随着报刊亭的取缔,现在只能全年或半年订阅,如果只想买感兴趣的一期报纸或杂志,根本找不到地方买。

让智能报刊亭成为便民服务站

一座城市和它养育的人或多或少都与报刊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你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抑或是十年寒窗的学生,都有从报刊亭拿走一份心爱的报刊,享受属于自己的精神富足的时刻。

如果你去巴黎、伦敦旅行过,便会发现,报刊亭已成为当地人文风景的一部分。巴黎的报刊亭设计源自19世纪60年代,2016年,巴黎市长要求报刊亭改外观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其实在2015年,大连的报刊亭被拆除后的一年,时任大连邮政公司报刊销售公司经理的王卫阳曾到北京等地考察学习智能报刊亭的发展。

据王卫阳介绍,他就大连市发展智能报刊亭拟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方案,即针对大连市的城市特点设计新型的报刊亭——亭体外观适应城市环境美化的要求,干净、整洁、美观,具有智慧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成为便民、利民、扶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平台。

王卫阳说:“智能报刊亭与传统报刊亭比,不仅外观更加现代、时尚,而且服务功能大大拓展。除了纸质报刊、充值卡零售外,还增加了LED屏幕播放公益广告、便民信息;可以自助缴费;可以快递自提;可以展示文化商品;备有基本药品,为市民提供及时救助;还可以设立自助饮料贩卖机,自助手机充电区。”

“新型的报刊亭和旧报刊亭是两个概念,是一种智能化的便民服务站。”王卫阳说。

老袁在信中说,大连市对报刊亭的态度是“只破不立”,除旧却不布新。新型报刊亭的发展,也许是大连报刊亭文化延续的一条路径。

“就在近日,我们已经回复了大连市政府转办的老袁的信件,提出了发展新型报刊亭的思路,希望未来在大连市的街头,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许伟说。

报刊亭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能够涵养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当它们屹立在城市时,这座城市才是立体的。(本报记者张倵瑃、徐祥达、白涌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