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第一大乡(抚顺四家子锡伯族村)

四家子锡伯族村:发展特色民族村 带领村民奔小康

抚顺传媒网讯(抚顺晚报记者 田 苗)四家子锡伯族村位于顺城区河北乡,距市区北部十公里处,是我市唯一的锡伯族村。村民中有三分之一是锡伯族。锡伯族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在这里被保留下来。2011年,四家子村成为我市锡伯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近年来,四家子锡伯族村通过发展特色村落,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特色之路。

打造锡伯族村 让乡村美起来

悠悠的青山,潺潺的流水,满山的梨树,成片的玫瑰园……这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就是四家子锡伯族村的真实剪影。

抚顺第一大乡(抚顺四家子锡伯族村)(1)

村内锡伯族广场。记者 田 苗 摄

四家子锡伯族村由四家子、房身、哈玛灰三个村屯合并形成,共有村民2051人,其中锡伯族人口650人。村中的一处大院前,悬挂着“胡尔察氏”的牌匾,这是一处有八十余年历史的锡伯族老宅。走进老宅内,悬挂在屋内的弓箭,屋子外的建筑纹饰都保留着传统的锡伯族风情。在正屋的墙上,一张缝制着小人的布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福顺告诉记者,这是这户人家供奉至今的家谱,锡伯族祖先不善文字,便以“结绳记事”的方式记载家谱,这张家谱诞生于一百年前,记载着胡氏家族几代人的传承。

几十年来,尽管历史久远、文化深厚,但隐匿于山谷间的四家子村仍旧难敌传统乡村缺乏支柱产业、村容村貌落后的命运。如何让锡伯族文化传承下来,并以此促进乡村的发展?这成了村主任王福顺上任20多年来一直琢磨的事。

通过多方申报,在市、区两级民委以及河北乡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四家子村正式成为我市锡伯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多年来,各级政府、组织共拨给扶植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村内文化古迹修复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里先后修建了村级柏油路,建起了1260平方米的锡伯族文化广场,河道两侧的土坡全部修成了河堤,村路两侧安装了120盏路灯,破损的围墙得到了改造,并在1800多米的围墙上彩绘了锡伯族风格文化长廊。近几年,又先后保护性地修缮了锡伯族老宅一户,对村内221户锡伯族民居进行了改造。村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越建越美。

“看看我们村现在多漂亮,这些房子都是去年改造的,村路、小桥、路灯都是这些年修建的。我们天天到村里的健身广场上跳舞,别提多高兴了。”村民们兴奋地向记者讲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引进特色产业 让村民富起来

四家子锡伯族村多为丘陵山地,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亩,如何利用大面积山地资源成了乡村致富的关键点。近年来,四家子制定了“以设施农业为龙头,以民族特色休闲旅游为主线,以特色采摘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

抚顺第一大乡(抚顺四家子锡伯族村)(2)

千亩梨园的美丽风景。图片由四家子锡伯族村提供

2008年,依靠村内房山组的水土优势和山地资源,四家子村发展果树种植业。多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青山上形成了千亩梨园。四家子村现有梨园4500亩。自从采摘游兴起以来,四家子村的千亩梨园便成了远近闻名的“采摘园”。如今,每到梨果飘香的季节,四家子村总是游客盈门,梨、李子、杏等各种果树下游人如织,尤其是锦香梨、葫芦梨、糖梨等更是成了有名的“四家子特产”。旅游采摘让果农尝到了甜头,仅采摘一项,全村村民年收入较以前增加30多万元。在采摘园兴旺起来的同时,四家子村顺势而为,连续8年举办春季赏花节和秋季采摘节,同时加快采摘园的建设,增加采摘品种,“四家子采摘”这张名片被更多人熟知。

2016年,四家子村引进了玫瑰花文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是以锡伯族特色文化结合玫瑰花景观的科普、旅游、民宿、产品加工销售、绿化苗木等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园区项目。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如今,玫瑰种植面积近500亩,玫瑰40余万株,生产的产品有食品类包括玫瑰花冠茶、玫瑰鲜花饼、玫瑰酱、玫瑰蜜等,饮品类包括玫瑰酒、玫瑰原浆、玫瑰饮料等。如今,玫瑰园逐渐成为抚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仅今年五六月期间,就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

引进了好项目,促进了村民增收。据了解,玫瑰花产业园项目投产后,村民将土地流转给该项目,每亩每月就有400元的收入,村民还可以到产业园打零工,一天有一百元收入,这大大提高了附近村民的年收入水平。“我在这打工三年多了,每年能有2万多的收入,比自己种地强。”村民张淑华告诉记者,自己和乡亲们每天早7点到下午5点到玫瑰花产业园来务工,每天一百元的收入,一年能干上8个月。自己的土地流转金每年还有6000多元,要比种玉米收入可观,而且旱涝保收,靠着这些收入,自己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目前,玫瑰花文化产业园长期用工25人,苗木栽植、扦插繁育、鲜花采收等用工季用工量达70余人,均为附近村民,村民比往年种植玉米增收万余元。

发展文化旅游业 让乡村火起来

“我们村有山有水还有历史遗迹,发展乡村旅游业是我们的长远目标,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村主任王福顺说,四家子村的自然条件优厚,背靠千亩梨园,眼观锡伯族古宅,距离市区只有10公里,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但发展旅游业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和长期的建设。近年来,四家子村先后挖掘锡伯族历史遗存的功铭汗马碑、古莹、古松、供奉祖先实物、家谱、老宅等珍贵文化古迹资源,依托稀有的少数民族居住村寨,凭借得天独厚的千亩梨园等自然景点,着力打造民族文化风情独特、生态天成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抚顺第一大乡(抚顺四家子锡伯族村)(3)

四家子锡伯族村玫瑰花文化产业园的玫瑰花盛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看。记者 田 苗 摄

“我们的玫瑰园现在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观光的人也逐渐增多,相信未来将是一处独特的旅游景点。”王福顺表示,四家子锡伯族村的民俗文化难能可贵,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相关玫瑰花文化产业园的带动,相信四家子锡伯族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在未来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