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杂剧名作(关汉卿享誉窦娥冤)
关汉卿画像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已斋叟。大都人。多才多艺,能吟诗演戏、歌舞吹弹。所作杂剧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等十五种。剧作结构紧凑,手法多样,语言通俗活泼,人物形象鲜明,艺术成就极高。散曲现存小令五十余首,套数十四套:或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或抒写离情别恨与抱负遣兴,擅用口语,风格或豪爽自然,或风流艳冶,或诙谐老辣。他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亦广为人知,被尊为“曲圣”。
思春
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
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
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
【注】咫尺:比喻相距很近。古人以八寸为咫;霎时间:极短时间,一会儿;月缺花飞:比喻离别,是"花好月圆"的反意;将息:休息,调养。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小令。自古以来,描写离愁别恨的作品俯拾即是,这首令曲却写得有其独到之处。它既没有交待谁为谁饯别,也没有大事渲染诸如凄风苦雨、长亭折柳等的离别场面,而是通过对钱行者的几个典型动作、表情和言语的刻画,将分别时依恋痛楚的情怀表现得细腻贴切,生动感人。最后以勉励之语作结,把钱行人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使人在离愁中顿然振作。
探春
大德歌 春子规啼,
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
则见双燕斗衔泥。
【注】子规:即杜鹃鸟。据说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鱼雁:书信的合称。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又《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此即"鱼雁"之出处;则见:只见。
关汉卿以“大德歌”曲牌,分别写了四首痴情女子在春、夏、秋、冬思念远方丈夫(情人)的小令,《春》是其中的一首。作者以杜鹃鸟的啼鸣烘托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借飘飞的柳絮比喻她因思念而瘦损的身体,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她的孤独寂寞。曲中的"子规"、"柳絮"、"双燕"既是暮春的实景,又为相思的主题服务,构思巧妙,语淡意浓。
吟秋
大德歌 秋风飘飘,
雨潇潇,
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
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
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陈抟: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字图南,号希夷先生。据说他在华山修道,潜心寡欲,一睡即是上百天,故有“陈传高卧”之称;扑籁籁:纷纷落下的样子;蛩:蟋蟀;淅零零:细微的雨声。
这首小令写少妇秋夜的愁怀。一个秋天的夜晚,风雨交加、蝉噪蛩鸣,还有淅
淅沥沥的雨打芭蕉声,使女主人辗转难眠,忧愁万分。作者大肆渲染自然界的秋声来烘托少妇的愁情怨绪,使全曲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恋春
碧玉箫席上尊前,
衾枕奈无缘。
柳底花边,
诗曲已多年。
向人前未敢言,
自心中祷告天。
情意坚,
每日空相见。
天,
甚时节成姻眷?
【注】衾:被子;甚:什么。
这是一首写女子相思的散曲小令,浅切自然、清新质朴。依曲律前四句为扇面对,句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从写法上说,作者很善于以条件与机会的矛盾来表现爱情不遂人愿的苦恼。宴席中经常是你举杯我斟酒,花树间总你吟诗我唱曲,并且情愫也很专一坚贞,有这些好条件仍只能叹息"空相见"、"奈无缘",岂不令人同情?人力既不足恃,那也只好求之于天了。末句表面上是问句,实际上却是祈使句。
惜春
四块玉 别情自送别,
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
山又遮,
人去也。
元曲重要的表现特点之一,就在于把话说白、说尽,情绪的直接呈示,产生的是给人坦率、朴实、真纯之感的效果。此曲前三句便是如此。但元曲纵以质直的"赋"法为长技,也仍不乏委婉的曲笔描写。后三句回想送别情景,亦直亦婉,两个“又”字尤触目惊心,令人怃然兴叹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