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申高百科(巧遇许申高)

有些事,巧起来,一点都不合逻辑。

那是两年前初夏的一天,朋友龚德春电话要我去他们学校代一个月的课,我应了,反正闲着,动动也好。

接手的第一篇课文是《别饿坏了那匹马》。

打开教材,就被课文内容深深吸引了:那种平实的语言叙述,那种温婉的情节推动,那种含蓄的情感渗透……让我拍案叫绝!

尤其是那个苦恋地摊小人书的场景,和我儿时的最爱如出一辙,这更让我不忍释卷——这个许申高,太牛了!

许申高就是课文的作者。从文字的修养,我猜他一定是一位富于爱心的敦厚温良的长者,不仅有故事有阅历,而且满腹经纶,却又从容简朴,像季羡林?或是像吴伯萧?

打开手机,按拼音输入xsg,结果依次出现“小帅哥”、“小傻瓜”、“许申高”,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不正好构成一个了偏正短语么?一帅一傻两个修饰由亲切到亲昵,暗含几多浪漫的故事!

他是一个六五年出生的小字辈!这本已大出我的意料,更诧异的他是我们澧县人!这么牛的澧县人,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太孤陋寡闻了!

八十年代初,我也曾参加县文化馆举行的一些业余创作培训,与封德林、蔡德东、余志权、张恒吾、罗安谋、汤基猛、曾辉等一道聚会,印象中,最年轻的一个叫张事业,算起来应该和许申高差不多年纪。

许申高百科(巧遇许申高)(1)

许申高百科(巧遇许申高)(2)

但热闹一阵之后,因为湘军南下,活动的组织者封德林也下海了,我们就没有再聚首过。初三的教学工作一忙,我也就放弃写作了,到现在,我可连拿笔的勇气和兴趣都消失殆尽了。

翻遍书橱,终于找出这个《澧县文艺》,看里面能不能找到这个许申高,没有,说明我的记忆没有出错。

这却撩起了我要复习写作的冲动,在网上到处查找,想找一个与《澧县文艺》基本相当的平台,或许能邂逅几个旧友?

找到的是“人文澧州”,便写了个短篇投石问路,万万没有想到,联系上的主编居然正是许申高!你说这巧到了什么程度?

他用了一个简笔画作为微信图像,那图像的神情,和我想象的如出一辙!

记得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各种原材料甚至煎药的水都必须符合“可巧”二字,但她那里所有的“巧”都是预设的,如果雨水节这天没有下雨大雪节这天没有下雪,那就等明年或者后年,也许到外后年方能继续,哪像我们所有的“巧”都是意外碰上的?

他是一个成就卓越的职业自由撰稿人,除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已编入人教版教材,在他已出版的文著中,还有个人文集《把电话号码告诉邻居》 入选“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丛书。

如果你读到他的《想讨一本书》,你会觉得,这个千字短篇小说简直有缩微版《巴黎圣母院》般的魅力,吉普赛女郎般的申女士,神父般的方先生,加西莫多般的乞丐,各种强烈的对比融入千把字的篇幅里,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扣人心弦,语言讽刺而幽默,主题深刻而鲜活,作者那种“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思想与笔头把控能力,即使和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杰克伦敦这些世界短篇大王相较,也有他独特而耀眼的光辉。

最近,他却改名了,将原来的“高”改成了“镐”,可能是一种明志吧——以前希望生活出一种文化的高度,现在却更要活出一种思想的深度。

他是一个勤奋的作家,也是一位负责任的编辑。在他创造之中,还总是保持着编辑的时刻在线。对于来稿,他的回复及时明了。对录用的作品,他用配插图,加标题的方式画龙点睛,马上将你的原创提升几个档位。

说“巧遇”,那是我的一厢情愿,其实只是一种隔屏相望,对于一个偶像级的作家,能偶尔与他在网上握个手,聊个三言两语,这就足以值得珍惜值得骄傲值得铭记入怀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