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讨论的问题(孟子详释23梁惠王下9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2.9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2.9[原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梁惠王讨论的问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梁惠王讨论的问题(孟子详释23梁惠王下9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孟子梁惠王讨论的问题

2.9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2.9[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②。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③,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哉④!”

2.9[通释]

孟子来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一定让工师找来大木料。工师找到大木料,大王就欢喜,认为工师尽到了责任;工匠砍削把它弄小了,大王就生气了,认为工匠未尽到责任。有人从小开始学习,长大了想运用所学,大王说姑且舍弃你学的东西来顺从我的意志做事,那怎么样?比方说现在这里有块还未雕琢的玉,即使价值万金也一定让专业的玉匠来雕琢它;到了治理国家,却说姑且放弃你学习的东西顺从我的意志做事,那与指教玉人怎样雕琢玉有什么不同呢!”

2.9[注释]

①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建造大殿堂一定让工师找来大木料。巨室,大殿堂。工师,主管工匠的官员。

②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主管官员找到大木料大王就欢喜,认为该官员能够担负这份责任;工匠砍削使它变小了大王就生气,认为该工匠不能担负这份责任。胜,堪,承受,承担。斫,音zhuó,砍。小,使动用法,使……变小。

③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有人从小开始学习,长大了想践行所学;大王说姑且舍弃你学的知识来顺从我的意志做事。夫,放在议论句前的语气助词。幼,名词作状语,从小。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了”“就”等。壮,动词,长大。行,实行,践行。女,同“汝”。所学,学到的知识技能。

④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哉:现在这里有块还未雕琢的玉,即使价值万金也一定让专业的玉匠来雕琢它;到了治理国家,却说姑且放弃你学习的东西顺从我的意志做事,那与指教玉人怎样雕琢玉有什么不同呢。今,比方说现在。璞玉,未经雕琢的玉,玉在石中。璞,音pú。虽,即使。万镒,言其贵重。镒,音yì,古时黄金重量单位,二十两。

2.9[解读与点评]

由于孟子运用了打比方和类比的说理方法,读本章总感觉弄不懂孟子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没有找到孟子这几个打比方的契合点。

《吕氏春秋·骄恣》曾记载了一件事情:“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可见,孟子说此番话,是以眼前的事例打比方讲道理。

先说第一个打比方。建造大房子选大木料,主管官员找到了大木料,大王认为主管官员能够担负起这一责任;可工匠斫而小之,大王为工匠不能够担负起这个责任而怒,原因是工匠把好不容易找到的稀缺资源大木“斫而小之”,糟蹋了大木料。

再说与之类比的这个打比方。有人从小开始学习,终于学有所成,是大木一样的稀缺资源,想运用所学做栋梁之材;大王却说姑且舍弃你学到的来顺从我的意志做事,这正是让大王愤怒的工匠一样的行为,糟蹋人才。

为什么万镒之“璞玉”必使玉人雕琢之呢?因为谁都知道这“璞玉”金贵,让外行人去弄,按大王的指教雕琢就会糟蹋了万镒之“璞玉”。

有人从小开始学习,终于学有所成,像万镒之“璞玉”一样金贵难得,让他放弃所学按大王的道道儿行事,与外行指教玉人雕玉的道理是一样的,糟蹋了人才。

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学有所成者与“大木”“璞玉”形成类比。

本章类比的问题的契合点是要不要糟蹋“大木”“璞玉”和与之相类的栋梁之才——学有所成者。

我想本章之所以难理解,就是因为孟子没有直来直去说事,绕了这么大的弯子,回避了直接说齐宣王用人行事是糟蹋人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