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仙方言语录 莆仙方言烧烧一词中

《莆阳词话》形容词重叠之六 8、“烧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福建莆仙方言语录 莆仙方言烧烧一词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莆仙方言语录 莆仙方言烧烧一词中

福建莆仙方言语录 莆仙方言烧烧一词中

《莆阳词话》形容词重叠之六

8、“烧烧”

粹墨木一

莆仙方言“烧烧”的意思是:很暖和。读音似莆仙方言里的“消”或“搜”,记音为:“ɬieu1”。不过,我查了“烧”的义项,觉得“烧烧”应该也是记音字,不是本字。

“烧”本义为使物体着火。《说文》作:“烧,爇(ruò)也。”后引申为加热使物体起变化、烘烤、一种烹饪方法等义,并且主要是做动词与名词。

“烧”,在《康熙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唐韵》式昭切。《集韵》尸招切。《玉篇》:燔也。

又《广韵》失照切。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

综上,“烧”不作形容词,并且和暖和还隔了几重意思,所以应该不是本字。

然则,“烧烧”的本字是哪个呢?是“暖”?是“温”?还是“和”或“适”?我一一查了这几个字的义项,除了“暖”之外,都不大相符,但从音韵学上讲,这几个字和“烧烧”通转起来有难度。于是,我向莆仙方言群里的前辈请教,还真有所收获。今闲老师说是“煊”(暄),还举张中行的《负暄琐话》为例。

为此,我立马去查找材料佐证一下。

《现代汉语词典》:煊(xuan),释义为温暖,太阳的温暖, 形容日出,很明亮的意思。〔寒煊〕:同“寒暄”,“煊”同“暄”。

《康熙字典》释为:《集韵》许元切,音萱。本作煖。温也。或作暄。

经过这些材料佐证,我觉得在意义上,“煊”,有暖和之义,这样作为本字有了一个依据。不过,由“许元切”的“煊”音转成“式昭切”的“烧”,也还需要佐证。

还好莆仙方言群里的朱祖厚老师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许元切,切出的是“煊”音,上古晓母字(声母是h)。晓母和心母同为全清摩擦音,相通互转,煖暖古音皆许元切,莆仙变音为心母音,读音似“烧”。暄煊是暖煖的异体字,《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和暖,音似“和烧”,是经典词汇,“和暄”则是近代词语。汉朝王逸 《九思·伤时》:“风习习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可证。

这样兜了一圈,我梳理一下,就是“烧烧”,就是“煊煊”(暄暄),而其真正的本字就是“暖暖”(煖煖)。

从这次“烧烧”的本字考证来看,做方言词语释读,必须把好训诂与音韵两关,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真有很多。

记忆中,关于“烧烧”,一想就想起大冬天在灶门取暖的往事。不知过去气候是不是比现在冷,总之,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每个冬天都觉得很冷,是那种非常非常地冷,鼻涕是不间断挂在嘴唇上。记得当时的农村都用柴火灶煮饭,每逢一天里的煮饭时间,就是我们几个小孩挤到灶门旁取暖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最“烧”的时刻,灶门的火苗常常把我们的脸蛋烘得红红,让我们全身都“烧烧”。

时光飞逝,现在就是农村也基本不用柴火灶了,就是有柴火灶,现在大冬天也没有必要蹲在灶门取暖了。但不知为何,现在想起那一段灶门取暖的场景,心头就会泛起一股暖流。“烧烧”,而又充满眷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