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1)

太华山阴,渭河水畔,这里有着一座古老的小城——华阴。其因在巍峨俊秀的西岳华山北而著称华夏,于是这里历史久远,人文灿烂,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所以小城不小,因其承载千年,包罗万象。如今的小城又以山水旅游文化名城,在都市生活当中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于是世界各地,全国各处的人都来访这里,似乎有了“不登西岳非好汉”的意思,常常摩肩擦踵,熙熙攘攘地拥挤来,呼啦啦而去。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2)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冷清沉寂,但这些光辉荣耀、衰败没落似乎都属于这样一座小城。

儿时的皮影戏哪里去了?曾经的热闹,就在老木屋旁边的陋巷当中聚集,万人空巷的时候总是在一个日暮时候开始。先是人们四处传说晚上的灯影,会从戏板子说起,讲出他们的特色和拿手绝活,然后再说为啥唱戏,后来就搬来高高低低的小矮凳坐在戏台子前了。黑压压一片人,看不见完整的人,只是一颗颗头,有男的有女的,有老人的也有孩子的,一下子就沸腾了,七嘴八舌的说着。这时候,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生意人都选好位置,开始了热闹的叫卖,总之人声和虫鸣声都汇集成一片,分不出是什么在叫了。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3)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4)

突然,豪迈磅礴、高亢刚直的声音从戏台子传出,这是怎样浓郁的西部风情是当我漂泊千里,听闻昆曲、京剧之后的感受了。这不用问一定是历史剧,“征东一场总是空,难舍大国长安城,自古长安地,周秦汉代兴。”苍劲有力、苍凉悲壮,一时间就和月琴、铃铃、板胡、惊木鼓等乐器声融为一体,实在叫人酣畅淋漓。

听得过瘾,还不行,男女老少都直勾勾地将双眼定在白色的幕布上,目不转睛,看着的是大将,更是自己认可的将帅。这时候忘我地欣赏着视听盛宴,嘴上不言传了,边上人说三道四的点评也已经听不见,旁人索性不说,只剩下精彩的演绎。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5)

但这似乎也都仅仅是幕布以外的精彩,所有人都会好奇这白色幕布后边的景象,趴在台子下,或者从旁边的缝隙朝里看,乐器挂满了,皮影一排排都掉着,所有的都显得错落有致。他们灵活的演绎着,熟悉地拿取,就把生旦净末丑的行当齐齐演唱。

后来才发现,如此丰富的表演,原来只有五人而已,一边操持着皮影,一边吼着也演奏着。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家伙什,配合默契,将通俗易懂的唱词唱给大家。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6)

华阴皮影,从西汉发源,两千多年来,不断地发展和演绎,将关中这片黄土地的文化吸收,再完美诠释。山河之间的地理优势,悠久的历史文明,勤劳朴实的民俗风情,保留了民歌的风味,同时也将这一方水土的平整广袤转化为刚烈豪爽,再形成慷慨激昂的演唱风格。

如此的皮影戏,承载了我的童年,还有我深切的乡愁。这已经成为了家乡戏,也就变成了我们骨子里的分子,听闻这样的演唱,内心总是亲切,也常常爽朗。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7)

土墙老屋没了,参天大树少了,于是陋巷变新区,但这样的变化就直接影响了看戏人,随之唱戏的少了,热闹的景象也就罕见。但作为文化的传承与表达,我们都能从这些里边找寻到远去的记忆。似乎可以从他们的演唱中听到纯正的乡音,也能看到那熟悉的面庞、肤色,我知道这些都是特有的关中劳动人的气质。

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这样的演绎,但这似乎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记忆,光影之间,文字之中,是不是可以将皮影戏的记忆留下,似乎值得思索,同时也应该用真情去捕捉原汁原味的华阴皮影,这一定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华阴文化的瑰宝。

时间推移、岁月流转,华阴老腔皮影究竟还能流传多久,这似乎还真不好说!但愿,这支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东方摇滚乐,可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毕竟,这是成长在华阴这片热土上的,只要有华阴人,它就可以传承和发展。

陕西华阴县碗碗腔皮影戏(将令一声震山川)(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